◇梁四海
【作者单位: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南校教育集团嘉和苑校区 安徽】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小学生心智正处于发育阶段,教师如何利用学科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尤其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科学课更要注意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从2017年开始,小学科学课程在一年级至六年级开设,一、二年级每周1节;三、四、五年级每周2节;六年级每周3节。课时偏少,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就少,课堂内外有许多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难以深入落实。而学生如果不对科学课产生持久浓厚的兴趣就不可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完成,因此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科学的重要一环。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主要涉及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等四大领域,分别从四大领域选取24个核心概念作为学习的科学知识。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核心概念螺旋上升的方式,由简单到复杂,即将每一个核心概念分解成若干具体概念,并对具体概念进行再分级。这些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能力培养和科学态度教育的载体。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掌握基本的基础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科学品质和逻辑思维;了解小学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致力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自己日常生活以及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肩负民族复兴大任,应充分考虑到学科特点,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学习活动。
我在执教《导体与绝缘体》这一课时,就让学生们通过一个简单电路,观察当导线断开时有什么现象,再连接时有什么现象;让学生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并说出来。有了概念的认知,然后通过电路检测器去检测多种材料。教师对怎样检测及检测时的注意事项一定要先讲明,让学生掌握好的实验习惯和整理习惯。这样凸显了探究活动的价值,让学生模糊的概念变成了印象深刻、影响持久的概念。
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和播下科学探究的种子、培养他们成为具有世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代新人的重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激励性评价。我在科学课堂上,经常使用评价激励。我要求学生在科学课学习活动中,首先进行自评,老师制订几个标准,学生自己认为做到了,就自己举手示意,教师利用班级优化大师课给学生加一枚相对应的表扬电子奖章。当然,也要有学生互评机会。每节课结束前,老师们让学生自己推荐在本节课学习活动表现最佳科学小组,举手投票,票数最高的小组成员每人可以得到“精彩表现”电子奖章一枚。学期结束时,教师可根据电脑统计的结果,得奖章30枚以上的学生可以得A+,20枚到30枚可以得A,10枚到20枚可以得B,10枚以下的得C,这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这些工作,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操作,既方便,又真实。从实践看,实行这种激励性评价,既尊重了表彰对象的生命价值和个体发展需要,又与学校特色紧密结合,使学生个性发展符合学校发展和社会需要。
在现代科学教学中,运用摄影、人工智能、大数据、VR虚拟技术和智能手机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可以渲染气氛,又能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他们身临其境、耳濡目染。VR技术可以创造出许多以往教学活动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场景,例如消化系统、太阳系、板块运动、海洋生物等。在科学课上运用VR技术,可以让学生沉浸在虚拟的场景中了解课本中的知识,更直观地达到教学的效果。授课老师根据本节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分段分解演示,通过手柄的放慢、放大、重放、定格等一系列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在我执教《月相变化》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形成的,在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农历下半月由圆到缺,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我利用VR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观察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实际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亮是绕着地球公转的,公转的周期大致为一个月。学生在通过VR手柄放慢、放大、重放、定格观察月球运行轨迹,对天体的运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身临其境的全视角沉浸体验,使得课堂极具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学科产生浓厚兴趣。
随着STEAM和STEM教育的传播和普及,STEM+、STEAM、人工智能、创客教育等新兴教学方式已在大中小学科学课堂中出现。在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时代背景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教育显得尤为重要。STEM教育基于项目化研究教学,对于我国产业的转型,劳动力技术技能水平的提升,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如何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人才的培养提升至国家高度,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落地生根?是值得我们科学教师认真思考的。过去的科学教育,总是强调解决已知问题,实际上是侧重于在短期内大批量地培养出具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并投入社会生产实践中。也就是说,过去的教育其实是一种“批量加工”的过程。但真正遇到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们怎么解决?笔者认为,对这方面的训练是非常少的。
小学生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面对社会快速变革的学生,必须具有民族精神、时代担当、敢于质疑等优良品质。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养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科学教师担负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小学科学教师要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科学多元的激励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小学生科学创新的能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