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军
(巴马瑶族自治县营林站,广西 巴马 547500)
现阶段,我国的林业经济暴露出了滞后性的问题。林业生产的全过程都需要进行资金投入,然而林业经济的产出时间过长,从投产到营收,至少需要十数年的时间,这就大大增加了林业生产的风险性。除此之外,林业还受到自然灾害和政策变动的影响,更加剧了林业经济的风险性,这使得人们往往不愿意进行林业生产经营。然而,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林业经济却是不可或缺的,许多行业的发展都需要林业资源的支持。开展植树造林工作还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林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生态意义,能缓解土壤沙化、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环境质量、净化空气等。保护林业利国利民,是势在必行的,应当引起更高的重视。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众多的人口使粮食问题成为头等民生大事,这种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将土地用于农业种植,满足人们的粮食需求,同时林业种植面积严重不足,林业保护工作不能顺利开展。林业保护需要多方面的支持,我国对林业保护的投入还显得不足,因此不能进行高效的林业保护工作。
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历程较短,林业保护工作受到多方限制,发展缓慢,且对林业保护的政策不够完善,林业保护没有足够的政策土壤,应当制定市场经济下的林业政策,使林业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与其他产业相比,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较低,这也使得林业经营者数量不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林业生产投入较高,需要大量的农药、化肥和树苗的购置费用,还需要相当可观的员工工资投入,而其产出的经济效益与投入相比,就显得很低了。因此,经营者往往不愿意进行林业的生产经营。
林业生产过程中,会受到诸如水旱灾害、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影响。除此之外,政策变动也会增加林业生产活动的不确定性。因此,林业生产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近年来,由于我国大力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林业生产中,相比林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人们往往更着眼于它的公益效益。与其他产业相比,林业对生态有着很高的保护作用,许多单位和个人将植树造林作为公益项目而不是盈利项目在推行。
在法治社会下,要想落实对林业的保护,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当法律法规完善,对于林业破坏分子的惩处才能有法可依。同时,应当加大对林业犯罪的打击力度,从立法和执法层面减少对林业的破坏,从而达到保护林业的效果。
要显示林业保护的重要性,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进行引导。一方面,需要完善的林业政策;另一方面,对于政策的不足之处应该制定新的林业保护政策来对林业加以保护。林业破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当地居民。政府可以制定补贴政策,为当地居民提供收入来源,同时加以引导和帮扶,使居民能够通过一定的产业进行创收[1]。如为居民进行技术支持,扶持居民发展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居民的收入提高了,才会放弃通过破坏林业得到收益。同时,居民创收还能够提高当地的财政收入,可谓是一举两得。同时,可以建立完善的递进式惩处机制,从警告到罚款,依据对林业的破坏程度进行惩处,用制度来管束居民的行为。
要想对林业进行有效的保护,只依靠法律和政策的管束是不够的,应该发动群众的力量,让群众自发地对林业进行保护。这个过程是漫长的,需要长时间的宣传和动员,才能让群众形成林业保护意识。各个地区应该结合当地的特点制定适合的宣传手段。并且对宣传人员进行选拔和培训,使林业保护宣传工作落到实处。当地林业部门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林业保护宣传工作。如在社区内张贴林业宣传标语,让居民通过耳濡目染形成林业保护意识;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通过视频、音乐、图片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进行宣传,融入人们的网络生活,使居民对林业保护产生认同感;举行林业知识竞赛活动,并设置奖项吸引居民参加宣传活动,使居民自主地进行林业知识的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能让居民对宣传活动更能接受。林业保护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居民就会减少对林业的破坏行为,从而达到保护林业的目的[2]。
林业保护不能只依靠种植量,更应该保证林业种植的质量。某地土地沙化严重,当地林业部门每年都要组织人员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植树造林,然而该地的植被覆盖还是一直得不到提高。究其原因,原来当年种植的树木根本无法成活,无法坚持到第二年。于是到了第二年,又要进行新一轮的植树造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情况的发生除了监管不力的原因,更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地的种植技术落后。同样是土地沙化严重的地区,某地在进行植树造林时邀请专家就当地的沙化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设计出适合种植的品种和种植方法,并在之后进行管理和维护,使当地的土地沙化情况得到大大改善。
一味地进行投入只能浪费人力物力,造成财政损失。林业部门应该提高林业技术水平,学习引进先进的林业种植和管理技术,使树木的成活率得以提高,同时探索多种生态环境下的林业发展策略,提高各种地区的林业发展水平。
植树造林不是一项单纯的劳动密集型工作,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作为支撑。不同的树种的适宜地区,生长要求都不尽相同,需要不同的种植方法。并且,对于种植中出现的病害,也需要技术人员进行检测,设计防治方案。因此,需要培养出大量具有专业林业知识的人才,投入到林业工作中去。对此,一方面需要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进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需要用人单位制定积极的人才引进战略,吸引相关技术人才投入到林业工作中去[3]。同时,对于技术要求不高的林业工作人员,要设置专人对其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林业人员能够具有工作所需的技术水平。在人员的管理方面,应当制定规范的人员管理体系,使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保障市场经济下的林业发展。
林业部门在进行植树造林时,要先对当地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制定出适合的造林方案,并将方案转化为完备的操作流程进行传达,务必精准规范操作,确保操作的有效性[4]。根据本地区特点制定的管理方案能够使林木的成活率提高,也使林业工作能够高效开展,有利于生态的良性发展。对于各个环节,都要建立完善的负责机制,使各部门的工作都能够及时有效进行。同时,应当建立起完善的监管机制,使各部门的林业工作在监督下进行,减少林业工作上的失误。
我国的经济发展迅猛,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都有赖于我国实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发展良好的态势下,应该加大对于林业保护的资金投入,满足林业部门的资金需求,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林业得到更好的保护。有了足够的投入,林业部门才能充分地实行人才引入和造林战略,保障林业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林业的投入和产出使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并不突出。然而林业却拥有重大的生态环保意义,保护林业发展就是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市场经济下,为了保护林业的发展,有时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干预措施,减少林业经营活动的损失。
对现阶段的林业保护情况进行研究后,提出了几点市场经济下的林业保护措施,认为应当从法律和政策层面上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对破坏林业的行为加以约束,同时加强林业保护宣传,提高人们的林业保护意识。除此之外,还要加大林业投入并进行市场保护,从经济上对林业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