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0-12-18 07:44王龙龙田军平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15期
关键词:甘谷县陇薯种薯

王龙龙,田军平

(甘肃省甘谷县种子管理站,甘肃甘谷741200)

甘谷县耕地土壤深厚、结构疏松、排水透气性良好且富含有机质,气候冷凉,光照充足、强度适中,非常适宜马铃薯生长。种植区域广泛,遍布南北两山、渭河川道南北两岸。适宜品种较多,马铃薯早熟、晚熟品种种植布局合理,栽培技术水平较高,增产潜力巨大。甘谷县不断提高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加强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的布局建设,扶持培养了一批马铃薯脱毒生产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使各级脱毒种薯每年延续生产扩繁,为甘谷县马铃薯种植提供源源不断的脱毒种薯,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繁育体系逐步完善。

1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1.1 种植面积稳中有增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各级政府对马铃薯产业的大力扶持,甘谷县马铃薯产业依托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工程项目,马铃薯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0.82万hm2增长到2019年的1.23万hm2。

1.2 栽培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不断改进完善不同马铃薯种植方式,示范推广了全膜双垄沟垄上点播、单垄黑膜覆盖、垄上秸秆覆盖栽培技术和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栽培等技术配套种薯脱毒、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田间管理技术,使马铃薯栽培向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方向发展,栽培水平逐步提高。

1.3 品种区域分布合理,品牌效益显著

随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渭河川道区发展菜用型早春高垄地膜商品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0.33万hm2左右,主要种植品种有克新2号、早大白、荷兰15号、青薯9号等,年产鲜薯15.9万t;海拔在1 400~1 800 m的干旱山区和二阴山区发展双垄沟播马铃薯种植,主要种植淀粉加工、食用型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0.72万hm2,品种有陇薯3号、陇薯6号、陇薯7号、陇薯11号、陇薯12号、天薯11号等,生产马铃薯14.04万t;海拔在1 600~1 800 m的干旱山区和二阴山区生产扩繁马铃薯脱毒种薯,已建成多个种薯生产示范基地,种植面积在0.13万hm2,生产脱毒种薯1.35万t,可以满足1.2万hm2马铃薯种植所需脱毒种薯的需求。

1.4 种薯繁育体系逐步完善,贮藏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经过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通过项目带动逐步完善了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原种—扩繁一、二级脱毒种薯—大田推广一、二级良种的马铃薯种薯扩繁体系,能满足全县1.2万hm2脱毒种薯种植的需求。2010年和2011年甘谷县建设马铃薯种薯贮藏库,共计建成7座,总设计建筑面积8 400 m2,净使用面积7 000 m2,总库容28 000 m3,贮藏能力7 000 t。部分马铃薯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自己筹措资金修建了马铃薯贮藏库,提升了马铃薯入库贮藏能力,全县基本解决了马铃薯储藏问题。

1.5 马铃薯产业趋于规模化发展

甘谷县积极开展马铃薯脱毒种薯原种生产、新品种及脱毒种薯展示示范点、脱毒种薯一、二级种薯扩繁和推广;大力发展早春地膜马铃薯种植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从种到收“一条龙”生产模式。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渭河川道区早春地膜早熟菜用型马铃薯品牌,以上市早、价格高、品质优等特点畅销周边省市;山区晚熟马铃薯以其淀粉含量高、口感好、薯型优、耐贮藏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总产量和主粮化产品在马铃薯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均有显著进步,逐步实现了马铃薯生产品种专用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机械化、经营产业化、产品主食化,形成了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为甘谷县马铃薯产业生产规模化和全面创新与升级奠定了基础。

1.6 技术指导入村入户、脱毒种薯繁育和马铃薯生产相结合,增产增收效益显著

甘谷县种子管理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从2009年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工程和马铃薯产业发展项目逐年引进马铃薯原原种和原种进行脱毒种薯生产和一、二级种薯扩繁推广,进入到项目村,深入田间地头进行马铃薯种植技术指导。目前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田常年保持在0.07万hm2以上,生产出克新2号、荷兰15号、陇薯3号、陇薯6号、陇薯7号、陇薯11号、陇薯12号、天薯11号、青薯9号等不同级别的脱毒种薯,实现了全县马铃薯种植脱毒种薯的全覆盖,使甘谷县马铃薯种植种薯级别不断更新,淘汰带病带菌严重退化种薯,增产效果显著,较过去未脱毒马铃薯种植平均增产30%~50%,增强了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促进了甘谷县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7 加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增强示范带动作用

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马铃薯种植大户的项目扶持、技术培训指导、示范展示田建设等,逐步带动周边农民和贫困户参与到生产中来。使马铃薯产业发展逐步向标准化生产迈进,引导农民应用马铃薯脱毒种薯及地膜种植等马铃薯新技术,促使农民对于马铃薯种薯选择、种植技术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通过马铃薯产业发展项目和新品种、新技术推良种场建设项目带动建立了马铃薯集成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田,辐射带动效益十分显著。同时,集中连片种植,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单产水平,推进了农业机械化应用,更重要的是便于田间统一管理,质量得以有效保证,有力推动了甘谷县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

1.8 充分发挥马铃薯产业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利用甘谷县优越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物流、快捷的信息交流、良好的群众技术,集成马铃薯良种良法相配套,生产品种与市场需求高度结合,增强宣传树立市场品牌,深化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从种到收“一条龙”生产模式,解决生产和销售环节难题,实现利益最大化。同时,加强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和马铃薯种植技术的培训,增强马铃薯标准化种植水平和平均单产水平。通过树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马铃薯种植大户建立马铃薯优良品种的示范展示田,辐射带动了群众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增加了经济收入。

2 存在的问题

2.1 马铃薯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

发展马铃薯产业却没有专项的马铃薯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只借助少量有限的马铃薯相关补贴项目资金,资金缺口较大,不能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发展,效益不明显,使当地的自然优势发挥不了。

2.2 辐射带动范围不够大

由于受甘谷县地域的限制,试验田和展示示范田受到区域的制约,很难大面积展示示范,只能带动周边的区域,辐射带动范围有限,给筛选的农作物优良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带来了很大困难。

2.3 缺乏马铃薯龙头企业带动

从甘谷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滞后,马铃薯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不强,没有发展较好的马铃薯生产加工龙头企业,销售市场无法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在一起,无法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马铃薯产业发展辐射带动效果不明显。

2.4 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局限性较大

马铃薯产业补贴标准较低,大多需要农户自筹一半的资金,严重限制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同时,马铃薯产业由于受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劳动能力、知识水平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影响,很难实现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全覆盖。

3 发展建议

3.1 进一步完善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

以产业发展为重点,紧跟市场需求,积极完善全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布局,充分发挥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生产技术、交通物流、电子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提高马铃薯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效应,实现农民种植马铃薯利益最大化。

3.2 加大补贴资金投入力度

通过马铃薯相关项目的申请,整合项目,增加马铃薯种植补助资金和相应配套资金的投入,增加对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马铃薯种植大户标准化种植的补贴力度,打造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增加展示示范区域和展示点,辐射带动更多的区域和农户。

3.3 加强田间技术服务和指导

组织专业技术指导小组对各乡(镇)的农户开展马铃薯田间管理技术培训,组织农户做好病虫鼠害防治,加强后期田间管理,力争在确保种薯质量的前提下,确保马铃薯产业发展发挥最大效益,带来较好的经济收入。

3.4 加大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的物资投入

积极筹措扶贫资金,采购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的物资,组织农民进行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培训,发放马铃薯蚜虫、早疫病防治药剂,及时组织贫困户开展马铃薯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5 加大宣传力度,拓宽辐射带动范围

通过印发良种宣传资料、举办农业优良品种推介培训、树立宣传牌等工作,提高项目基地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农民、合作社到基地参观。通过展示示范田,为优良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甘谷县陇薯种薯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几个陇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在甘肃省夏河县高寒阴湿区的对比试验
甘谷县2020年山旱地马铃薯新品种引种对比试验报告
Jenny's expedition diary
Gu Qingsheng,the guardian of Shennongjia
马铃薯主食化品种筛选研究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甘谷县一男子冒充多重身份行骗涉案30万余元被刑拘
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繁育技术
四川省马铃薯种薯体系现状、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