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晖
(莆田市秀屿区第三实验小学,福建莆田 351146)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师越来越重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时机。因为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必须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简要分析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所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训练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但许多教师没有认识到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对阅读教学多数以理解文章内容为主,没有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形成了惯性思维,让学生在阅读时先通读,然后理解中心思想就算完成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失去了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机会,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师要改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在阅读教学时充分抓住文中语言表达的关键,把握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并能充分发挥我国语言文字的作用,使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语言文字的训练主要包括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和听说读写的训练。这个过程就是通过教师的不断指导,培养学生的认读和拼读能力。让学生认识汉字,要求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所学汉字的意思,使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够恰当地运用汉字,了解如何借助字典词典来认识汉字。在阅读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感受、体验及对文章的理解,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既能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又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记住修辞手法、词语和句式的正确用法。
在教学《放风筝》一课时,有教师曾做过语言训练,就是让学生自行在文中找出“橘红、墨绿、金黄、瓦蓝”这四个描写风筝和天空颜色的词语,在字典中查阅并理解它们的意思,并对这些词语进行拓展,写出和这些词语结构相似、意思相近的词。学生写出了碧绿、灰绿、粉红、枣红、米黄、鹅黄等词语。这就是教师运用语言文字知识进行指导训练的例子。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与教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让学生不畏惧教师,敢于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讨论和分析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积极捕捉课堂中学生提出的好问题,对学生进行有价值的训练。对学生发言中的不足和优点进行点评,抓住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机会。
例如,在教学《少年中国说》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导入语部分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人物曾写下一篇文章,激励了当时无数的有志青年,这篇文章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少年中国说》,有同学知道这位著名的作者是谁吗?”教师从文章的作者入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学习的内容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什么是少年的责任”“少年和祖国的关系”“作者是如何对少年和中国进行赞美的”等问题阅读文章,帮助学生厘清学习思路和文章的知识脉络,有助于教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看待问题,启发对问题的新思考。
例如,在教学《小真的长头发》一课时,教师应充分抓住文章贴近小学生生活的特点,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要求学生进行思考“短头发的小真是怎样获得辩论胜利的呢?”“她在与好朋友进行争论时都运用了怎样的想象?”“如果你是小真,你将如何与自己的好伙伴进行辩驳呢?”在学生进行思考后,课堂的氛围将会异常活跃,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可以更好地锻炼思维,教师可以对问题进行深化,并让学生进行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课堂中表现自我。课后老师还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的情感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的,认识越深感情就会越深刻,感情一旦产生就会促使人们对这件事有更深的认识。阅读就是打开学生认知世界的那道门,阅读教学应该为学生带来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在书中感受到世界的美妙和精彩。
在《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可以试着让学生调换句子的语序,对句子进行改写,并与原句进行对比。原句中侵略者的行为是从拿到搬运,最后破坏、毁掉,所掠夺的东西是从小到大、从轻到重再到无法搬动,这种递进的写作手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侵略者的贪婪、野蛮和毫无人性。这种发现并不是老师明确的指引,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改写句子进行对比发现的,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这种递进的写作手法,并运用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
在很多的文学作品中都存在着不确定和空白的空间,这些空白和不确定不是作者写作时的疏漏和错误,他所要表达的是文章之外的意思,目的是让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所讲的内容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针对留白处的训练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对文章进行续写,甚至可以根据课本中所给的插图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针对文章留白处续写的写作能力和他们的想象能力。
艺术源于生活,很多优秀文学作品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有时候学生会在阅读中产生疑问,觉得文章的有些内容表达得不是很清晰明了,其实这是文章的一种感情和思想的独特之处,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是很少有学生能真正体会到作者的真实想法,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留白处和开放性的结尾,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强化训练,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想象去弥补文章的空白。
在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前做好PPT,提供相关的图片和音乐,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文章,不断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课本之外的创作,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