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学生网络社交圈层的困境及破解路径

2020-12-18 06:35曾海娟
教师博览 2020年8期
关键词:社交圈圈层五年制

曾海娟 陈 岚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江苏无锡 214028)

《第4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 年6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 亿人。作为最活跃的网民群体——学生,特别是五年制高职学生,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受到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尤其是QQ、微信等即时通信APP 的普及,使得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社交打破了空间的限制,逐渐成为他们日常人际交往的重要空间。与此同时,带来的网络交往“圈层化”的情况也愈加凸显,圈层化的同质黏性大大增强,使得圈内信息具有的封闭传递、不可预知和不可控制等特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效应对高职学生的网络社交“圈层”现象,已成为五年制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网络社交圈层

“圈层”一词最早出现于地理学科之中,德国经济地理学和农业地理学家冯·杜能将其引入经济学,认为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的主导,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与空间距离是成反比的。[1]区域经济以城市为中心,以“圈层状”的空间分布为特点逐步向外发展,从而提出了圈层结构理论。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在研究中国传统社会时提出,在中国乡土社会中,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形成一个圈子,结成网络。这就好比把一块石头扔到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个人)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可以显现出社会关系的亲疏。[2]随后,“圈层”被逐步运用于商业、社交等领域。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广泛运用,使得人们的社交从线下发展到线上,网络社交平台逐渐成为日常社交的重要空间,网络社交的领域也有“圈层”的诸多特质。一部分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特性的网络用户,以“己”为中心在互相联系中共同聚集,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网络聚合体。作为“i世代”的五年制高职学生,他们是与移动媒体一同成长起来的,网络社交更是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将具有相同爱好、类似价值取向或共同生活空间的人群,通过某个网络社交平台,主动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个网络社交共同体,并且根据交往关系的亲疏远近形成一定的层级结构。[3]

二、五年制高职学生网络社交圈层的特征

“00后”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乐于通过网络来开展社交活动的特点。同时他们也渴望像成年人一样被对待、被尊重,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在网络社交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矛盾。

(一)社交范围的封闭性

相同的兴趣、事件等使学生聚集于网络平台,形成一个个固定的网络社交圈层。这个圈层范围定向带有明显的封闭性特点,主要体现在成员和信息两个方面。成员封闭性是指在以“己”为中心而形成的网络社交圈层中,成员都具有共同点,如喜欢同样的游戏、明星、话题等,因而有着极强的向心力和排外性,不轻易接受新成员的加入。信息封闭性是指众多的开放性信息在圈层中传递的内容是单一的,仅仅是特定圈层成员所特定关注的。加上大数据的广泛运用,即便了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使其推送的信息个性化和精准化,圈层成员接触的信息也会变得愈加狭窄,网络社交关注的信息愈加单一、同质化,对外部的其他信息形成壁垒,使得其他信息很难传递进入。

(二)社交选择的自我性

在网络社交中,学生是依据各自需求或者兴趣,组建以本人为中心的圈层或加入他人的圈层,这种社交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很强的自我性。同时,通过不断地添加好友,圈层会向外不断扩展。不同网络社交圈层的大小和扩展的程度都是由发起人决定的。[4]每一个网络社交圈层形成的过程,都是五年制高职学生需要的体现过程,也是其个性的释放过程。因此,在网络社交圈层环境下,五年制高职学生网络社交选择的自我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社交关系的层级性

在网络社交环境中,学生并不仅仅只加入一个网络社交圈层,他们同时处于多个网络社交圈层之中。由于网络社交圈层是一个以“己”为中心,按照与个体联系的紧密程度而形成的由里及外、逐步松散的社交结构。因此,五年制高职学生依据自身需求的重要程度,在不同的网络社交圈层中有着不同的角色定位、语言表达方式,使其在不同的网络社交圈层内的社交频率、社交活动的亲密程度都有所不同,从而导致网络社交圈层分化为不同的层级,出现核心圈层、中间圈层、外部圈层,甚至是因短暂任务而形成的一次性圈层。

(四)社交结构的稳定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五年制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成熟,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也逐渐稳定。同时,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空间有着明显的固定化特点,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他们从初中毕业便进入高职院校,共同度过五年时光,活动范围也大多局限在家庭、班级、宿舍之间。他们会依据班级、宿舍、专业、爱好等某一个共同因素,形成一个个相对孤立但又有交集的现实社交圈层。这些稳定因素使得他们的现实人际社交也趋于稳定。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网络社交圈层并不是空中楼阁,它们是现实人际社交的一种映射。基于稳定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地缘、血缘等形成的网络社交圈层,由于不是建立在利益关系的基础之上,所以其内部结构相对比较稳定,有着非常明显的稳定性。

三、五年制高职学生网络社交圈层的困境

(一)社交范围愈加局限,生活圈子愈加狭窄

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社交活动的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让社交活动的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宽。五年制高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认识更多的朋友,拓宽自己的社交范围,满足自己的社交需要。但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的网络社交并不是随意的,而是以己为中心,寻找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趋同的价值认知、相似的思维方式、相匹配的活动倾向以及同样观点的网友。[5]这也就意味着与他们交往的网友,往往是相似的。他们排斥与“己”相悖的人,更愿意与“己”相同的人交往,他们的网络社交具有明显的圈层内同质、圈际异质的特性。随着网络交往圈层化的进一步强化,他们的社交局限性日益明显,生活圈子也愈加封闭。

(二)思想逐步极端化,社交行为逐步有攻击性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网络社交圈层是封闭的,圈层内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信息内容是固定的。久而久之,在圈层中就形成了信息传递的闭环状态。局限的信息被不断强化,逐渐影响到成员的认知、思维等,使得他们的思想变得同质化,加之与圈层外信息交流频率减少,也使圈层内成员的认知变得更加狭隘,容易导致成员出现盲目自信、心胸狭窄等不良心理。

五年制高职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身心都不太成熟,对非主流信息有着天然的兴趣,而对主流声音的传播和讨论则比较被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更乐意了解、接受、传播一些偏娱乐化的短、平、快的信息。由于闭环信息的长期传递,他们的思想僵化、极端,容易对圈层内不同声音进行攻击,而使得个别成员对主流声音不敢公开支持,最终导致主流声音在圈层中不能有效传播,甚至中断传播,导致他们的社交行为变得更具攻击性。

(三)社交现状、思想动态难以掌握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网络社交圈层中信息的传播是封闭的、定向式的,带着明显的排外性,这就导致了主流声音难以进入圈层,同时也庇护了一些负面信息。加之圈层成员的向心性,使得五年制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难以进入他们的圈层内部。这些因素都致使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社交情况难以预先察觉、难以把控,使得学校的网络舆情监控出现了真空地带,错失了网络舆情危机处理的重要节点。大部分情况下,五年制高职学生在自己建立的圈层中形成的负面思想和情绪并不都会成为舆情事件。但当这些错误的思想认识突破圈层范围,在各个圈层间流传,在公共网络中传播,甚至将网络空间的社交矛盾转移到现实空间,其破坏性后果将难以挽回。

四、破解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网络社交圈层困境的路径

(一)利用朋辈导师,突破圈层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网络社交圈层从本质上而言,依然是“熟人社会”,圈层中最活跃的主体依旧是同龄的高职学生。而且他们在社交方面更喜欢同辈交往,重视同龄人。在这一年龄阶段的他们,相对于父母和教师,更重视朋友,朋辈影响更为明显。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频率远高于师生,同辈之间关系更密切,更有可能进入彼此的网络核心关系圈层。因此,五年制高职院校要在学生中培养有较高政治觉悟、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过硬,又善于交往的朋辈导师。

通过他们突破圈层的壁垒,及时掌握圈层内高职学生的思想动态、社交现状,利用朋辈教育,在圈层中宣传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等,消除社交圈层带来的社交孤立。

(二)改变教育理念,融入圈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因此,面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网络社交圈层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高职院校要以学生为本,注重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主动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班主任、辅导员等一线教育工作者更要强调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理解学生的网络语言方式,克服原有的与学生划清界限、在圈层中“潜水”[6]、不能进入核心社交圈层等问题,改变与学生固有的社交姿态,用更为平等、民主的态度,积极、主动地融入学生的网络社交圈层,打破师生之间的交往壁垒,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自己从“圈外人”成为“圈内人”,从网络社交圈层中的“潜水者”转变为“核心者”。

此外,教育工作者也要关注在各个网络社交圈层中不发言的、经常潜水的学生。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网络社交与其现实社交有着同一性,存在网络社交问题的,往往在现实人际社交中也存在障碍。五年制高职院校由于其教育目标和教学形式与高中不同,教育工作者在现实中与学生的接触并不频繁,因而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好网络社交圈层,提高与学生交流的频率,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社交、思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三)善用网络技术,净化圈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五年制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校园教育平台,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精神需求方面入手,丰富平台内容,加强平台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度,吸引学生“进驻”“常驻”“乐驻”,从而提高学生对学校平台的黏着度。

同时,校园教育平台要有针对性地引入其他平台的各种类型的文化信息,帮助他们加入更多不同类型的网络社交圈层,最终通过校园教育平台扩展学生的网络社交。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网络社交圈层有着显著的线上线下统一性特点。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拓宽学生的人际交往渠道,打破不同圈层的壁垒,形成更健康、更积极的人际社交。

处于“00后”的五年制高职学生都是网络的“原住民”,他们善于也乐于网络社交,因而网络社交圈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他们而言是不可避免的。在高职院校积极行动起来的同时,五年制高职学生也应该拥有一颗开放的心,培养自己各方面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线上线下的各类活动,适当融入和抽离某一个社交圈层,不要局限在一个固定圈层中,多看看不同圈层及圈层外面的世界,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利用好网络这一工具,提升社交的广度和深度。

猜你喜欢
社交圈圈层五年制
《五年制高职一体化育人论纲》推介
新语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数字社交圈里的白酒“新消费”
No.4 圈层用户不断拓展,圈层经济价值释放
B站冲破圈层
年轻人“圈层化”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理财书苑
帮害羞宝贝打开社交圈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