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青
教育名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还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互生教学理念是陶行知这一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如何探索与实践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态式的互生理念的融合路径,需要美术教师针对常态下的美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让互生理念达到自然融合,自由生长。
“互生”一词的原意为,当两种可以单独存在的事物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存在方式。而在教学中的互生则是指教学双方,即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与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中,《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是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的。因此,当今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不仅仅强调学生美术技能的掌握,更多的是强调学习过程的审美体验。因此,美术课堂教学要坚持生态式的互生理念,一方面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独特见解,在互动中加深对美术作品、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的认识与理解,学生在自主、自信的审美的氛围中,自然地开展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教师能够通过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对知识的反馈和美术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改进美术教学,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互进共赢,共同提高,为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全面发展搭建平台。
在初中美术课堂生态式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实践互生理念?我们可以利用互生教学理念,挖掘教学资源,营造生态式的美术学习环境,探索一条符合初中学生特点,适合美术课堂教学环节的新方式。
导入是美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导入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迅速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情趣。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而互生的导入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情境中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在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审美感悟的认知能力。
美术课堂的导入可以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大家所熟知的有音乐导入、视频导入、游戏导入、故事导入、图片导入等,但往往在教学导入时,教师为了急于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忽视了学生的审美体验,这样的导入往往达不到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趣的作用。以九年级“有趣的夸张”一课为例,在以往这节课的导入中,教师会选择将一些熟知的名人形象变为诙谐幽默的漫画形象进行展示,引起学生情感和知识的共鸣,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导入的图片往往是成龙、黄宏等名人的形象,当展示这些人物肖像漫画图片时,学生由于太熟悉而没有太大的反应和兴趣。这时就需要教师调整所要展示的肖像漫画作品,让肖像漫画抓住学生的思维和眼球,让学生在诙谐、幽默中感受具有肖像漫画典型特征以及趣味性强的优秀作品,使学生的思维和审美在碰撞中共生,让导入成为融入互生理念的精彩开端。
新授是美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美术课程“双基”的重要环节,如何将互生理念融入美术的“双基”,需要教师在新授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课程内容自我解读、自我理解、自我深化,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和独特见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想、思维碰撞,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掌握必备的“双基”,在自读、自悟、自感中主动探究。教师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反馈,调整教学内容,设计适合互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和路径,使新授成为互生的重要平台。
在八年级“空间与层次”一课的新授中,学生将会遇到一个比较抽象的绘画概念知识——透视。初中学生大多对透视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小学的“近大远小”的规律上,而对于在本课中所要学习的视平线、透视线、灭点等概念的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大老师、小老师”的方法进行教学,也就是教师将讲授与演示结合,讲清基本的概念,再请学生在实例中演示讲解。这样的方法不仅考查学生对于所讲授概念的认识与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度。当讲解焦点透视之后,教师在媒体上呈现一幅焦点透视的建筑风景照片,请一名学生成为“小老师”,上台为大家讲解这幅建筑风景照片的透视关系,并标出透视线、灭点、视平线,引导学生讲解建筑门窗的透视以及门窗上透视线的应用。通过学生自己的讲解,学生对透视的概念理解变得深入;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调整今后对本课的教学,使互生理念得到有效融合。
教学示范是初中美术课程的重要特征,是为学生美术学习提供一个范例或方法,是化解难点、突出重点的有效途径。示范就是通过规范的示例过程,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学习中感悟真谛。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是教师画,学生看,虽然有统一的规范,但缺少学生参与,使得示范成为教师单边的教学活动,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激情,使得后期的作业往往缺少创造性或个性表现。在示范教学中运用互生理念,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创设多边互动、审美体验、思维创新的良好氛围。
以七年级“花的变化”一课为例,在讲到连续纹样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上讲台尝试连续纹样的排列,让单边的教师示范教学转变为师生双边或多边的教学,使互生的理念在示范教学中得到有效体现。这既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知识技能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导学、学生互学和自学的基础上,学生加深了对连续纹样的理解,为后面的作业实践环节做好了铺垫。
在美术的课堂教学中,实践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既能验证教学目标的达成,也能调动学生审美的创造性。实践就是检验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检验整体教学设计是否达标的重要环节,不仅激发了学生求知创新的欲望,也验证了教师的教学成效。在实践环节中如何将互生理念融入其中?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互动中的取长补短,在互动中调动每一名学生艺术实践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动”中交流,在“动”中创新,在“动”中展示各自的优势。
在九年级“日用器具”一课中,课堂的实践内容是设计一盏仿生台灯。在学生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个体作业中的弊端:有的学生呈现的设计效果过于强调“仿生”;有的学生甚至直接把台灯画成了写实的动物形象,脱离了“台灯”这个产品本身的特征,缺乏设计感;有的学生设计基础薄弱,画面过于平面,不能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实用性和功能性进行思考,并借助小组个性差异,互帮互助,发挥互生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优势。之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设计的台灯,以文字的方式解读设计的意图,使得不同个性的学生在互动中有了发挥“强项”的机会。
初中美术教学的课后拓展往往是本节课的提升与延伸,在认知和情感的升华过程中,学生情感与教学效果互生。以往的课后拓展是本节课内容延伸较多,忽视学生在审美情感上的感受,单纯以知识拓展为主。在拓展环节中,教师通过互生理念的渗透,让学生在审美情感上升华。教师在准确把握本节课情感目标的基础上,不仅要使情感目标在讲授、示范、作业环节中得到渗透,更要使其在拓展环节得到提升。
在八年级“泥土的味道”的课后拓展中,笔者根据本课的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和弘扬民间艺术”设计了课后拓展:要求学生收集当地民间泥塑作品时,能根据民间泥塑挖掘其特征,并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将传统文化融入拓展环节,增强了学生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既拓展了学生的眼界,更是在审美情感中加重了民间文化情感的分量。一个小小的民间泥塑,代表了民族情怀和家乡的情结,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这也是互生理念有效的展示。
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将互生理念自然地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心中有主体、眼中有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活用互生理念,善于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更加有效,提高学生审美和艺术实践的参与度,让美术课堂真正成为生态式的师生互相交流、共同成长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