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中心小学校 钟 琦
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能够引发学生数学思考,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深度学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达到的一种境界,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时应当有所思考和实践。
“追问”就是追根究底地问,是课堂上师生之间对话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提问技巧,是前次提问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教师通过追问,可以引导学生深层思考,这对于突破课堂知识难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以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为例,根据学生对三角形的已有经验,我用课件直接出示摆好的三角形,并启发学生用算式表示摆1 个、2 个、3 个……三角形所需小棒的根数。直到学生提出异议,产生用字母表示数的迫切需要,然后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写出摆三角形所需要小棒的根数的字母表达式,使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可以体现千变万化中的不变关系”。“这里的字母可以是哪些数?”在我的进一步追问中,学生明白了字母是有取值范围的,接着让学生计算出当字母表示具体数值时这个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通过教师进一步的追问,学生感知字母表示任何数到一定范围的数,从字母表示数发展到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得出结论,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发展抽象思维。
数学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抽象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并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首先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上的角,初步感知角,再让学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认角是通过练习辩一辩怎样才是一个角,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做角是让学生根据角的特征动手做角,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让学生找一找、摸一摸、认一认、做一做等活动,让学生能够有动手、动脑、动口、全员参与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学习、乐于参与的心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经常采用讲授法,学生容易出现听觉“疲劳”、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所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在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学得进、学得深。
以六年级下册“认识圆柱和圆锥”为例,在学生们认识圆柱底面、侧面后,出示两个圆柱,让学生找找不同点。通过对比,学生发现高度不同,从而过渡到研究圆柱的“高”。在出示“高”的概念后,让学生上台指指刚才两个圆柱的高,在巩固概念的同时,为接下来找“高”铺垫。接着,让学生们猜想圆柱中有多少条高,交流过后,演示线段平移过程,判断现在这条线段还表示圆柱的高吗?学生们根据高的定义都知道还是高,对此告诉学生,要知道圆柱的高度,我们测量圆柱侧面上的高最方便。然后出示圆柱里面的一些高,讨论得出圆柱中高的重要特征:高有无数条。最后通过启发学生们思考“这些高的长度怎样”这样一个问题,完善圆柱中高的特点,并在说说各圆柱高的同时,出示图片,丰富“高”的认识,知道生活中“高”的别称。
此环节,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引导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自主研究圆柱,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上的主体地位。
多项研究表明,在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中,“兴趣”居于前列。从兴趣出发,能够使人感受和享受解决问题的快感和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能够促使人产生愉悦情绪体验,从而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并保持一种持续的动力,提高应对学习任务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课件播放小动物们争相要求大象爷爷发物品的场面。大象爷爷犯难,不知道发什么好,进而让学生联想到可以发钱,这样每个小动物就能买到自己称心的商品。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钱有哪些用途,最后提问钱在我国叫什么,从而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因此我让学生将自己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同桌听,在同桌的相互交流中,对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并初步认识人民币。
学生在倾听中思考,在老师的提问和回答中自然而然地揭示课题,并在接下来的同桌活动中,使学生亲身感受、接触了人民币,从而初步认识人民币,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总之,深度学习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去获取知识,鼓励他们多思考,将各知识点进行整合,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