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广陵小学 赵 燕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重视教学过程中建模思想的应用,加大了对学生建模思想的培养力度,促使学生运用建模思想和数学知识解决更多实际问题,切实锻炼了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学习、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然而在具体实践中,想要帮助小学生简化思维,提升抽象思维能力,顺利将抽象数学知识迁移为便于理解且切合生活的具体内容并不容易,需要教师科学采用生活教育策略,将建模思想渗透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可以在轻松熟悉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爱上这门学科,并树立起建模思想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可见,研究基于生活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中建模思想的应用策略非常必要。
小学生形成数学建模思想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积累过程,加之小学生正处于学习数学知识的起步阶段,所以在面临数学问题时通常缺少建模意识,而是想要直接解决表面问题。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运用创设生活情境策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意识,令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挖掘数学模型,借助数学情境的生活化氛围,主动思考探究数学模型,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可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数学建模思想。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创设生活中分数应用情境的角度出发,开展了对学生数学建模意识的针对性培养,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家庭聚餐时,四个家庭成员平分三个苹果的日常情境,在学生观察过程中,提出问题:每个苹果需要分成多少份才可以保证每个家庭成员得到的苹果一样多?在家庭中分苹果的生活情境显然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熟悉,相较于文字教学内容而言,其更能够调动学生思考兴趣,促使学生结合对分母、分子、分数意义的理解,深入探究分数数学模型,不断挖掘分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而通过分数建模意识和建模思想解决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也帮助学生增强了建模意识和建模思想实际运用能力。
小学生能否在数学课堂理清建模思路,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应用效果。目前来看,很多小学生面对抽象数学知识内容,存在着建模思路不够清晰的问题,这就给寓生活于教育策略的设计与实施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取建模思路,理清思想脉络,可采取引入生活实物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借助真实实物观察与触觉感受,降低学习难度,透过抽象数学问题顺利理清建模思路,实现对抽象数学知识的具体化呈现,进而有效帮助学生高效、正确地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在一起学完具有较强抽象性的长方体与正方体面积计算公式后,及时组织学生借助教师所提供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开展“小小粉刷匠”活动,让学生负责粉刷工作,把废物利用制作的正方体垃圾桶、长方体笔盒等实物表面粉刷一遍,计算这些实物的表面积大小,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判断实物表面积计算和粉刷有何联系与区别,学生对四面、顶面、底面进行了拆分计算与粉刷,在此过程中使用卷尺等测量工具获取精准数值,最终通过实践操作活动理清了“顶面面积+底面面积+四面面积=物体粉刷总面积”的数学模型,更好地掌握了相关知识,提高了学生观察实物、分析思考数学模型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建模思想进行各种变量的选择、验证,获取建模方法,在今后的物体表面积计算问题解决中,灵活运用数学模型提高解题效率和质量。
传统单一的小学数学作业模式容易引发学生的厌烦与抵触心理,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将作业设计与生活化教学、渗透建模思想深度融合到一起,为学生设计具有生活问题的多样化数学作业,引导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延伸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进而深刻明确建模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改革创新小学数学作业模式,扭转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消极心理,使学生喜欢上数学作业,另一方面将数学作业变成传递和应用建模思想,打造寓生活于教育的新教学平台。
总而言之,新教育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要重视建模思想的有效运用,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建模思想的必要性,在引导学生形成与应用建模思想的过程中,采取寓生活于教育的科学观念,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建模意识;引入生活实物,帮助学生获取建模思路;设计生活作业,延伸学生建模思想”等策略,全面加强对学生建模思想的激发与锻炼,使学生可以灵活运用建模思想解决更多实际问题,不断增强数学课程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