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龚 燕
课程建设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同生命主体相互理解和对话的过程,是“理性思考→实践论证→理性提升”的循环式提高过程。我国以“各美其美,遇见更好的自己”为课程目标,以“立教育之微观视角,显人性化机会公平”为课程理念,以“儿童的、高质的、多元的、差异的”为课程特点,以“公平性、即时性、动态性”为课程性质,让《贝优》课程在发展中尽显特色。
内涵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贝优》课程的内涵是在长期规划中不断丰润而成的。《贝优》课程的研究历程可追溯到省“十一五”“十二五”课题研究期间,“十三五”期间本园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将课程更为儿童化地呈现。
“贝优”为“北幼”的谐音,贝,又指小宝贝(幼儿)、大宝贝(教师、家长、其他人员);优在课程中是指美好与优化(课程维度)、包容与接纳(成人维度)、自信与挑战(幼儿维度)。
层次一(关注个体):倾听每一朵花儿开放的声音;层次二(过程支持):拓印每一个梦想放飞的足迹;层次三(退位赏识):呵护每一个生命多样成长。
《贝优》课程以幼儿为中心,教师、家长、社会人员等共同参与,形成“课程伙伴”关系,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价值与作用。本园还对附近的社区环境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统计,掌握了社区中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分布情况,对资源进行筛选和管理,使之成为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消防大队、锦绣邻里商业街、面包房、沙洲湖公园、梁丰食品厂等。
《贝优》课程目前包含三大块:品牌主题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和班本生发活动。主题实践活动包含了“贝贝运动大比拼”“优优童话漫游吧”“艾艾巧手挑战营”“妮妮全能演艺场”四大主题实践活动,让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多元绽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贝优学堂”注重在室内区域进行探索,“贝优小巷”侧重厅廊主题式探究,“贝优部落”着眼于户外游戏、户外观察,游戏场融游戏性、操作性、科探性、趣味性为一体。在班本生发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创造了属于他们的独一无二课程:“乐享生活”“崇尚自然”和“捕捉热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幼儿的发展,课程也在不断优化与发展。
四大品牌主题活动“贝贝运动大比拼”“优优童话漫游吧”“艾艾巧手挑战营”“妮妮全能演艺场”的首字组合起来的谐音就是“北幼爱你”。品牌主题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趣,资源开放灵活,活动内容年年更迭,已经成为北幼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综合实践活动“贝优游戏场”中,“贝优学堂”是将各班区域打造成室内游乐区,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区域;“贝优小巷”是厅廊主题式探究活动,让幼儿打破班级界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操作内容;“贝优部落”着眼于户外体能游戏、户外观察、自然探秘等活动。
班本生发课程需要教师敏锐地捕捉到幼儿的兴趣点并从细微处着手,助力幼儿更为细腻地探究与发现。教师将捕捉到的有意义的事件和幼儿的兴趣点与课程链接,给予恰当的支持回应,同时给予幼儿探索和尝试的时间与空间,以帮助幼儿更新自己的认知库与体验库。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可将班本生发课程分为“乐享生活”“崇尚自然”“捕捉热点”三类。
无论课程理念如何变化,我们始终以幼儿为圆心,永葆“课程之树”常春,为“课程之树”提供永不枯竭的营养,让“课程根须”更繁密,让“课程枝叶”更茂盛,让“课程之花”更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