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为“骨”,评书为“肉”
——用评书说说第一书记的驻村故事

2020-12-18 08:58章成霞
中国记者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评书第一书记驻村

2015年,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从那时起,一大批从各级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选拔出来的优秀干部来到全国10多万个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

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要全面记录好人类减贫史上的这场奇迹,深层次展现脱贫攻坚战背后的精神力量,“第一书记”这个特殊群体,不应该缺位。讲好他们的奋斗故事,我们责无旁贷。2020年8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在广播端和学习强国、央视频、云听等多个新媒体平台推出十集评书《第一书记的十八般武艺》,以传统评书的形式创新演绎十位驻村第一书记各施其能、各尽所长为乡村谋发展,为群众办实事的故事,在海量的脱贫攻坚主题报道中,力图实现做好正面宣传和满足受众需求的最大公约数。

一、创新,是否也可以“回归”一步?

报道“第一书记”这个群体,如何在摆脱千媒一面、千篇一律的同时,还能充分凸显广播声音特色,同时兼顾新媒体传播是这组策划首要考虑的问题。第一书记们有血有肉,有本领有故事,怎样用一种创新的节目样态来讲好他们的驻村故事?

在新兴媒体日益兴盛,传播渠道日趋多元的当下,报道组没有选择炫奇、炫技的表达方式,而是向传统“回归”一步,选择了评书这一体裁。评书艺术具有广泛受众基础,《岳飞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这些经典评书,曾经借助广播媒介的传播飞入千家万户,辉煌数十载。评书艺术,同样是适合讲故事的艺术,一人、一桌、一折扇、一醒木,可渲染千军万马恢宏场面,可塑造跌宕起伏故事情节,也可描摹入木三分人物个性,同时还能在听觉上赋予受众充足的想象空间,可以说评书的体裁与我们意图表达的题材——“第一书记们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各显神通,十八般武艺响当当”高度契合。

二、以新闻为“骨”,评书为“肉”

近些年,中国之声曾在多个主题主线报道中尝试使用“新闻+评书”这一体裁,譬如2018年《春运惊奇》、2019年《开始了,垃圾分类》以及《百年京张》,均以记者前期深入扎实的实地采访为“骨”,以评书语言为“肉”,二者有机融合后让报道在真实性、时效性的基础上更生动、更贴近、更好听。

在新闻频率推出《第一书记的十八般武艺》,“新闻性”仍是其第一要义。骨之不存,肉将焉附。评书创作第一步,仍是实地采访先行,搭建起故事骨架。首先,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驻村第一书记人选,从大量线索素材中抓亮点、抓典型,最终选取出十位第一书记:他们有大力推进木耳种植,以产业促扶贫的甘肃临夏高山乡布楞沟村第一书记杨成;有草原上的汉族“安达”——青海都兰县艾斯力金村第一书记刘世红;有为村集体创立微服务中心,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宁夏贺兰县欣荣村第一书记顾玮;有利用所学专业积极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的浙江湖州市长兴县后羊村第一书记严凯;有擅长直播带货、积极利用自媒体推广乡村土特产的山东临沂九间棚村第一书记季大勇;还有为村民建立远程会诊工作室,健康扶贫的黑龙江依安县向阳村第一书记王维等等。十位驻村第一书记出身不同行业领域、覆盖南北不同地域、跨越70后到90后的不同年龄层次,更重要的是他们形象鲜明、各有特长,紧扣“十八般武艺”主题,让评书创作有抓手。

由于疫情防控的缘故,《第一书记的十八般武艺》项目组采取驻地方记者+后方记者远程协作模式,驻地方记者负责实地采访、录音、拍摄,后方记者负责远程采访、评书成稿。十路前方记者充分践行“眼力”“脚力”,跟着第一书记们上山下地、走街串巷、进工厂转车间,采录典型场景、典型故事等,后方记者充分发挥“脑力”“笔力”,跟随前方记者的视角对话第一书记,深入大江南北一个个村落。

譬如评书第三回,山东临沂九间棚村第一书记季大勇。九间棚村是山东沂蒙的崇山峻岭中龙顶山的山顶的一处村落。第一书记季大勇,军人出身,是电视剧《遍地书香》中第一书记刘世成原型之一。别看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是新媒体玩得溜,文可妙笔生花推介一草一木,武可出镜带货远销土特产品。疫情期间,季书记时常利用直播带货推销九间棚的桃李瓜果、金银花、野山枣等特产。借助季书记在村口广场为村民卖货的视频直播,后方记者也可以直观感受季大勇服务村民热情高,销售特产本领强的风采;借助前方记者传回的视频素材,后方记者也可以一览山顶村落九间棚的独特风景,这样即便不能面对面对话,后方记者也能借力“云”游四方,如临其境,让后续创作真实、客观、不走样。

扫码收听《第一书记的十八般武艺》

章成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中国之声记者

三、三分写作,七分语言

不同于以往“新闻+评书”《春运惊奇》《开始了,垃圾分类》以及《百年京张》由主持人播讲的形式,《第一书记的十八般武艺》邀请了专业评书演员王玥波播讲,力求呈现传统京派评书的原汁原味。

对于记者创作的评书文本,王玥波的演播可谓是取其魂而不拘于形,抛却所有略显华丽的遣词造句,保留故事主线并完全转化为评书语言,直白流畅质朴,包袱信手拈来。“脱贫攻坚战役忙,干部驻村挺胸膛。第一书记不好当,各个出手稳准强。”四句定场开篇,“小严书记叫严凯,今年才28岁,真年轻!是法律工作者,在检察院工作,这回派驻到后羊村当第一书记。有人找他来了,干吗呀?找他调解……”“在甘肃东乡县有个布楞沟村,这个布楞沟村在两座山的山谷底部,出入太困难了。这个地方叫什么?叫‘晴通雨阻’。不下雨的时候还能走,一下雨,完!”“和云娟见着李光能没想到,李光能这么一黑脸,‘您让我重新翻盖我这房子?我也想啊,俩字,没钱!’得,小和书记一想他确实是特困户,帮他申请补助吧!顶着上限真给他办下来了,2万1千块。等这消息告诉李光能之后,你猜李光能怎么说?一摇脑袋‘不成啊。我这房子2万1够吗?’和云娟说2万1差点,您自己再掏点。‘自己再掏点?没有!’这零头也掏不出来……”通俗易懂的语言、惟妙惟肖的演绎,生动幽默地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粘着泥土、透着乡情的第一书记形象。

评书评书,有书有评。《第一书记的十八般武艺》评书结尾,每位第一书记的事迹浓缩为七言绝句。“九零后劝四零后,老匠人承旧启新。非遗柳编换新样,花样销售财路宽”,概括了河北邢台广宗县赵家庄村第一书记任伟坛鼓励村民改进传统柳编产品样式,推陈出新打开销量的故事;“实干书记王联春,铁腕治赌扶正气。力排众议育兰花,脱贫致富香满村”,浓缩了海南乐妹村第一书记王联春铁腕治理赌博喝酒乱象,整肃社会风气,带领村民种植兰花大棚走向小康之路的故事。

四、让第一书记从评书的想象空间中走出来

每集短短数分钟的评书,王玥波生动演绎出十位驻村第一书记以十八般武艺为村民办实事、谋幸福的故事,为听众构建了充满想象的空间,余韵悠长。在评书之后,《第一书记的十八般武艺》将想象空间还原为现实,以一段精简的录音特写,让评书中的主人公从想象空间中走出来,村民现身讲述自己眼中的书记,第一书记本人现身,为所在村庄代言,同时寄语决战脱贫攻坚。不论是90后严凯书记的“我非常热爱这在青春中挥洒过汗水的土地。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用来回忆的”,还是杨成书记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简短有力的结语归于现实,同时强化报道主题思想,表达出第一书记们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不动摇、不放松、不手软、不松劲、不懈怠”的信心决心。

猜你喜欢
评书第一书记驻村
我的第一书记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浅谈评书的艺术特色
蒙养山房评书法
第一书记之歌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