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国著名教育专家杜威说过:“探索是幼儿的本能行为,好问、爱探索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和周围世界相互作用。”而我国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研究,指出了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论述了科学教育实践的理论与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借鉴方法。在他的教育理论中多次提出科学要从小教起,最好是在幼儿阶段就注重起来。幼儿只有在了解、认识科学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作为幼儿的启蒙者,我们要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出发,让幼儿认识科学知识。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真正地爱上科学,乐意进行科学学习。
关键词:科学;自主探索;能力
一、 问题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科学领域的培养目标应使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而在学前教育的科学领域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操作活动,满足了他们动手和交往的需要,同时科学活动的新奇和刺激也大大吸引了幼儿。让孩子爱上科学,并不需要复杂的理论知识来衬托,只要我们抓住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宽松的游戏环境下自主探索、自主创造,老师只需适当地进行引导。那么,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应该如何做才能提高幼儿科学探索的积极性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 案例
小凯,调皮捣蛋、脾气倔强,经常会做出一些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他又是一个脑瓜灵活、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不停地问问题、爱探索的孩子。户外活动时,常常因为顽皮、欺负同伴而让老师头疼,但课堂上他却总能全神贯注地跟着老师学本领,举手发言很积极。区域游戏时他喜欢探索玩具的新玩法,遇到难题会询问老师,直至弄明白了才肯罢休。
实录一:科学区里,我给孩子们准备了科学小实验“沉与浮”的操作材料,如:海螺、瓶盖、玻璃弹珠、扣子、积木、橡皮筋、巧克力包装纸等,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猜测哪些材料可以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并将自己的猜测在纸上记录下来。小凯自豪地对我说:“周老师,我觉得瓶盖会浮起来,乐乐他说不会,后来我们试了试,最后我的答案是对的!”乐乐不服气地说:“我的瓶盖喝饱了水明明是沉下去的,可他非说我的瓶盖没有沉到底!”小凯似乎也不甘示弱,说:“那我们再去试一试,看看瓶盖喝饱水了以后到底是浮起来还是沉下去的。”再次试验以后,证实了喝饱水的瓶盖确实会沉下去,但时间很短暂,很快便浮了起来,悬浮在水面以下。
实录二:小女孩都很爱美,他们喜欢拿着科学区里的镜子照来照去,比比谁更美,而忽视了老师给他们提供镜子的真正目的,是游戏时的操作材料。小凯虽然是个男孩,他也和几个女孩玩起了照镜子游戏。忽然,他好像发现了重要秘密:“老师,你快抬头看,天花板上有个小光点,它好像跟着我的镜子跑来跑去。”他兴奋地喊我看天花板。我有點疑惑地问:“你的镜子有这么神奇吗?还能让天花板的小光点跟着它跑?”这时小凯依然在不断移动他手里的镜子,连连说:“老师你看,我的镜子转到哪,小光点就跟着跑到哪。”我让他们试着把镜子放在太阳光下和离开太阳光,引导他们观察天花板上小光点的变化。在我的提示下,他们发现只有把镜子放在太阳光下的时候天花板上才会出现小光点,知道了天花板上的小光点其实是太阳光照在镜面上折射上去的光线。
实录三:体能训练结束回到教室后,有的孩子满头大汗,便脱去外套。这时,听到小凯在喊:“老师,好疼啊,我好像触电了。”其他孩子听了都有些吃惊,我连忙问道:“发生什么事了?”小凯把自己脱衣服时听到啪啦啪啦的声音和身上好像被针刺的感受一五一十告诉了我。为了让孩子们对静电有个直观的了解,我给他们做了“气球摩擦”的小实验,当气球在我们身上反复摩擦后就会将碎纸屑牢牢吸住,就像无数颗小钉子被磁铁吸住了一样。我们有时在脱衣服的时候会感觉身上好像被一根根针刺,这其实是静电的缘故,由于天气干燥,衣服在脱的过程中发生了摩擦后产生了静电,我们的身上才会产生好像触电的感觉。
三、 分析
在探究活动中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经历探索和获得发现的过程中,帮助幼儿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经验,有助于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对幼儿形成乐学、会学这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有长远的教育价值。
幼儿作为科学活动中的主体,扮演着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和发现者,是知识经验的获得者。而教师作为科学活动的客体,扮演着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探究机会和环境。我们所要做的是,努力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感受科学的奥秘,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如:通过观察、触摸、提问、思考、回忆等来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提出自己真正想要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然后通过实践去解答疑问。在实践的过程中,面对自己遇到的问题,尝试着分析思考,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猜想和假设,并带着这些疑问通过自己的操作来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只有通过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才是真正的“做科学”,幼儿才能真正感受其中的氛围,体会探究活动的魅力所在。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看得出小凯对于科探活动充满了兴趣,他敢做敢问敢尝试,是科探活动所需要的,只有勇于尝试、敢于探索的孩子才会获得更大的提高。
小凯在进行科探活动时,老师对于“主体”和“客体”的位置把握得很不错,能恰到好处地把幼儿推到“主体”的位置上,引导和鼓励孩子自己尝试进行操作,鼓励他自主观察、自主探索和自主解决问题。我们看到在第一个“沉与浮”的案例中,小凯和乐乐发生了争执后来找老师协商解决,但老师并没有过多地干预,而是通过语言激励,让他们自己再次去进行实验,得出答案,从中提高了孩子的主动性,帮助他们对学会依靠自己的智慧去解决实验中的疑惑和难题。而在实录二中,当孩子们无意中发现镜子反光的秘密后,老师为了配合他们的好奇心,也融入他们寻找“小光点”的队伍中,同时把他们引向观察镜子与太阳光的关系,通过几次试验,发现了太阳光折射的有趣现象,并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让他们感受科学每时每刻都存在于我们身边,激发他们对探究活动的兴趣。
四、 解决措施
(一)学校教育措施
1. 为幼儿创设宽松、愉悦的探究环境
只有为幼儿创设了这样一个环境,幼儿才敢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参与操作、实践,探索出肯定的道理。幼儿的自我意识较弱,往往老师的一个眼神或是一句评价都会影响到他们,因此游戏活动中老师的鼓励非常重要,教师要善于利用肯定和鼓励的话语,帮助幼儿创设宽松、愉悦的科学探究的环境。
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在教室里创设一个科学阅读角,请幼儿将家里与科学有关的图书带来放在图书角里与其他幼儿共同分享,孩子们课间活动的时候可以随手翻看。
2. 以“玩”贯穿各活动,培养幼儿探索兴趣
“玩”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天性,在“玩”中探索,幼儿的积极性会更高些。我们可以抓住幼儿这一特点,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捕捉科学教育的契机,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将科学教育的内容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中。幼儿通过自主选择,与老师、同伴进行交流,这样所营造的宽松、自由的探究环境,可以使幼儿感到轻松自在,能自如地进行探索。对于幼儿来说,也唯有玩,在玩中才能进行创造。所以我们要鼓励幼儿自由、大胆地去玩、去探索,在主动探究中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发现能力、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
3. 投放丰富的游戏材料,打造科学探索的环境
众所周知,材料是幼儿操作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合适的材料可以保证探索活动的有效进行。我们应为幼儿科学、合理地提供有价值的操作材料,让他们通过直接接触、动手操作和充分感知来认识和探究,同时还要为他们提供更大的自主探索空间,让幼儿身处于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中,让他们拥有足够的自主探索与发现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体现科学发现活动中的乐趣。
(二)家庭教育措施
1. 鼓励爸爸一起担负起孩子教育的重任
都说爸爸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因此,我们可以通过QQ群向家长推荐一些科学探究的小游戏,如小实验、小制作,鼓励爸爸和妈妈们一起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重任。
2. 鼓励家长多带幼儿接触外界,激发自主探索欲望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学会挖掘周围的资源,帮助孩子获得有益的知识经验。如走进大自然,细心观察。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作为家长,应带他们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中所蕴涵着的无限奥秘和乐趣。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走进田野,开展各种探究活动,促使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又如,走进大社会,外出参观,这样不仅可以弥补幼儿在园所学不到的知识,又可以使幼儿在大自然中亲身体验,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
五、 结语
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代表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对公民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教兴国”的道理我们都懂,美国的相关研究早就发现科学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展科学课程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幼儿由于知识经验和认识能力的限制,他们对于科学的认识只处在启蒙阶段。因此,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是科学教育的重点工作,让孩子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活动的开展,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游戏时与同伴的交往行为逐渐增加,当然游戏水平的差异也逐渐突出。案例中,老师为孩子提供了符合他们实际年龄水平的游戏材料,游戏中也能下意识地提示幼儿合作游戏,增加同伴间的联系性。
另外,游戏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与主题相关且相对有趣的游戏材料,培养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学习用多种方式表达、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但教师还应从孩子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挖掘游戏材料,拓展游戏空间,帮助幼儿更多地了解大自然、社会。同时,在游戏中,慢慢地鼓励孩子能更大胆地自主探索,学会自主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他们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作者简介:周萍,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红峰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