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史料如何科学合理地融入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将梳理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理论依据,对数学史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展开调查和分析,结合教学实例对发挥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促进作用进行探索。
关键词:数学史;小学数学;教育
一、 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理论基础
目前,国内外很多教育专家都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数学史是数学教学的指南,应当积极提倡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之中。对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探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我国很多数学教材中都有如关于著名数学家生平、数学工具演化等数学史方面的内容,对数学史在数学课堂中的深入融合也在努力地实践和探索当中。
对数学史融入课堂的理论依据,学术界有两大主要观点:
(一)人类认知的历史发生原理(Historicalgenetic Principle)
历史发生原理是关于人类认知过程的一种假说,这项观点认为:人类个体的知识认知过程总是遵循人类总体知识认知发生的过程,即每个人对知识的认知过程一定符合知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将这一规律推广到数学教学方面,教学家由此得到了一项认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当契合在数学发展的顺序。
举例而言,在历史上,代数的理论发展先后经由图形计算,符号运算,方程计算,线性代数,抽象代数等发展阶段。这个发展流程和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流程正好符合,这说明认知的历史发生原理在教学实践中也是成立的。
根据这一观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就能够把数学史作为有力的教学工具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中,遵循数学的历史发展顺序逐步将数学知识教给学生。
(二)结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结构主义认为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结构的建立过程。在学习中,学生参照已经获得知识构成的知识结构自发的选择外在信息,构建当前事物的意义。结构主义还认为,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不能作为让学生接收知识的理由,学生必须自己分析、检验知识,根据自己的经验决定是否接受知识纳入自身的知识结构中。从这个角度思考,学生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尤其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学习经验较少,自身的知识结构还仅有一个雏形。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仅仅凭借文字介绍和公式推导就自主构建正确完善的知识结构对学生是强人所难。而教师一味灌输数学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也违背了结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学史帮助学生回顾前人的经验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回顾数学发展历史上某一特定进程的研究,学生可以在前人的研究思路基础上自行推导,并加以分析检验。相比传统由教师板书推导的教学流程,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更加认同前人的理论成果,正确构建数学知识结构,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念。
二、 数学史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一)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
笔者对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相关的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发现,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部分内容比较丰富,中外数学史内容皆有涉猎,其中以文字介绍为主,图片介绍为辅。如表内乘法一节中介绍了我国古代竹木简上的九九歌,多面性面积一节中介绍了《九章算术》里多边形面积的一种解法,比和比例一节中介绍了七桥问题。
虽然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已经大量引入数学史的内容辅助教学,但笔者依旧认为目前任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小学数学教科书主要介绍我国古代数学成就,对国外数学成就的书写篇幅很少。第二,呈现方式以图文为主,相对比较单调,内容也不够丰富,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第三,教材中数学史相关的内容总是在每一章节的最后作为引申閱读呈现的,非常容易被学生忽视。
(二)在课堂教学中数学史的应用情况
笔者经过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和调查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如下方式将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中:
1. 引入历史上的著名数学问题
如在最小公倍数这一节中,引入《孙子算经》中的著名问题“物不知数”,先让学生自发思考,再介绍古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解法,最后讲解最小公倍数问题的一般解法。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一百六以上以一百五减之,即得。”
2. 引用数学历史上经典的定理和公式
如在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过程中,介绍《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中“勾股定理”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感受先人对三角形面积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加强学生对论证几何思想的认识。
《周髀算经》中关于勾股定理的论述:“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之,外半其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
3. 讲解历史上著名数学家的趣闻轶事
如丢番图的墓志铭,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学生往往对这样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解决欲望,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分析解答这道题目。
笔者发现,通过加入数学史相关的内容辅助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刻理解知识点,感受到数学的独特魅力,感悟前人的数学思想,进而能与一反三,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课程中,就有过将数学史引进实际教学中来帮助学生理解的实际经验,下面是具体的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负数。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是什么东西?
笔者在多媒体平台上给学生展示了我国古代的算筹还原图,以及算筹对于十以内数字的摆法。其中有红色的算筹,也有黑色的算筹。同学们纷纷讨论起来。
师:好了,同学们,有没有人能猜到这些东西的功能呢。
生:老师,这些棍子的摆放方式和算盘的算术方法非常的像,这些东西可能是古人用来计算加减法的道具。
师:太棒了,这位同学说的没错,这些东西叫做算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用来计数的工具,把这些算筹按照特定的方式排列摆放,就可以表示任意十进制的数字,还能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呢。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算筹中,有黑色的算筹,还有红色的算筹。大家不妨结合之前我们课上学到的知识猜一猜,这两种算筹有什么区别呢?
生:我明白了,红色和黑色的算筹一定是用来区分计数的正负符号的,用来表示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其他同学们恍然大悟,纷纷赞同该同学的观点。
师:没错,古人规定“正算赤,负算黑”,红色的算筹代表正数,黑色的算筹代表负数。请看多媒体面板上新展示的图片。
笔者切换多媒体平台展示的图片,展示了一张模拟古人用算筹进行货币交易时,红色算筹与黑色算筹分别表示正负数情景的图片。
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的实践中很早就发现了负数的存在,比如库存里谷物粮食的亏空,交易中的不足数额等,并且发明了用不同颜色、形状、摆放方式的算筹来表示负数的方法。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负数的运用最早可追溯到周朝,比印度和阿拉伯人早了好几百年,比欧洲人更是早了一千多年。
生:说不定欧洲人的负数知识还是从中国人这里流传过去的呢。
师:是呀,所以同学们也要学好负数的知识,以后遇到欧洲人的话,就把这些知识告诉他们,他们还得叫你们老师呢。
笔者和学生都笑了起来,课堂气氛变得非常轻松活跃。
在笔者的这节关于负数的教学中,笔者将我国古代用算筹表现正负数的计数方法介绍给了同学们,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首先,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直观的帮助学生巩固了负数的知识,让学生明确书本上的负数和实际生活中的负数的关联,更直观的理解负数的本质。其次,活跃了课堂气氛,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注意力都调动了起来,一改原本小学数学课程沉闷的课堂气氛。最后,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爱国情感,让学生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由衷的敬佩和尊崇。
四、 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发挥的促进作用
(一)数学史内容可以促进学生课前预习
传统的数学课堂中,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很容易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节奏。借助数学史引入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由浅入深的加强知识的理解。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可以采用如历史故事导入,历史问题导入,历史定理导入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借助数学史内容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不仅大大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有利于节省课堂时间,精简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节奏更加紧凑。
(二)数学史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拓展习题
数学史上有相当多的经典问题,这些习题不仅历史气息厚重,能吸引学生的探究欲望,也相当适合作为学生拓展练习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课余可以布置学生完成历史上的著名习题,把数学史和课后的习题练习结合,加深了数学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欲望。
五、 结束语
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反映出数学发展和历史发展的沿革历程,体现了数学思想在日常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教师回答学生“数学的本质是什么?”“数学的作用是什么?”问题提供了重要印证和答案。数学史已经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验证了其作为优秀教学手段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关于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策略有效性和应用深度,如何挖掘数学史的全部应用潜力等问题,还有待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共同努力。
參考文献:
[1]杨玉兰.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9.
[2]游小云.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文化渗透的案例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3]熊妍茜.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重庆:西南大学,2016.
[4]吴绚灿.数学史料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6.
[5]陈朝东,穆琳.数学史在我国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渗透[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3):7-10.
[6]宋乐乐.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呈现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尚金锁,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汭丰镇百烟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