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达精神对培育“三有”大学生的价值

2020-12-17 03:32肖可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三有价值大学生

摘 要:李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和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之一,他的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的结晶,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在经济利益、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之时,用李达精神培育“三有”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有助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其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唯真理是从的担当精神。

关键词:李达精神;“三有”大学生;价值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青年工作、关心青年成长。他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大学生是青年中的杰出代表,培育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好青年,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李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和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之一,其精神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用李达精神培育“三有”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做有理想的大学生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他指出理想信念是我们胜利之“钥”、精神之“钙”,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和思想的“总开关”。习近平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2]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必须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但在当今大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各种思想、观点在大学生中自由传播,一些不良信息甚至反动信息便参杂其中,不仅挤占马克思主义优秀理论成果的空间,降低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可信度,而且还不断弱化它的思想性。加之,大学生涉世不深、判断力不强,在国外反华势力有针对性的侵蚀下,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在大学生中泛滥,严重腐蚀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理念。

如何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向榜样学习,“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3]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面,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北坡精神等革命时期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的作用,而用李达精神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也是较有效教育途径之一。

李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和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之一,“忠实于真理”、“始终为共产主义而战”是李达同志终生信奉的最高准则。李达从青年时代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开始,便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上,虽然他曾因形势所迫一度脱党,但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却始终如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矢志不移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他的一言一行无不彰显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他用自己参加创党到脱单再到重新入党的切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知识分子,特别是自诩为进步的知识分子,如果不跟着共产党走,那是没有出路的。”[4]他在《怎样做一个社会主义大学生》一文中更明确指出“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的大学生,我以为首先的、决定的一条就是要建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5]

李达的思想历程和人生经历都说明只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党的成立是历史的必然,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通过学习和领悟李达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的精神,有助于加强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坚定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做一個有理想的大学生。

二、树立求真务实作风,做有本领的大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青年的成长成才,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远大志向变成现实,既要求得到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又要有锲而不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从一点一滴做起。要引导学生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6]

李达始终坚守求真务实的精神。他在中学时期便树立了爱国思想,面对列强入侵,国家主权沦丧,民族危机不断加强,李达立志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辛亥革命后,他抱着“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理想东渡日本留学,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但之后北洋军阀混战,残酷的现实打破了他的美好憧憬。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推翻了俄国的资产阶级,在世界上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他孜孜不倦地从书籍和报刊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逐渐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尤其是在反对段祺瑞政府同日本秘密签订《中日共同防敌协定》的请愿运动失败后,使他更加认识到只有以革命的手段推翻反动政府才能救中国,才能救人民于水火之中,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于是他毅然再赴日,放弃了理科的学习,全力投入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中,在短短的两年内先后翻译出《唯物史观解说》、《社会问题总览》和《马克思经济学说》等书,并在国内报刊上公开发表了《什么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等一系列文章,向国内详细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成为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之一。

李达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更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者。1920年回国后,李达积极投身到到建党活动中,与陈独秀等一起创建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在李汉俊辞去代理书记职务后,李达临危受命接任代理书记一职,积极筹备召开党的“一大”。之后他又自己拿出稿费创办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刊《共产党》月刊,公开打出了“共产党”这一口号。为了深入宣传马克思主义,扩大党的思想舆论宣传阵地,李达于1921年9月创办了党的第一个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用于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及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进步书籍,开创了我党理论宣传的新局面。为了使更多国人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他在1935年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社会学大纲》。他还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到工人运动和父女运动的实践中,创办上海平民女学,培养妇女干部,倡导男女平等。

当代大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沉迷于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中,每天做着不切实际的迷梦,好高骛远,想法很多,却从来不去做。通过学习李达求真务实的精神,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作风,使他们紧跟时代步伐,以超越自我的精神刻苦学习、勤奋钻研,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做一个有本领的大学生。

三、培养唯真理是从的精神,做有担当的大学生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我相信,当代中国青年一定能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7]

李达始终秉持着坚持真理,敢于批判,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无政府主义、修正主义和极左思潮等错误思想进行了无情批判。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李达为形势所迫而脱党,但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他毫无畏惧,即使百般威胁恐吓利诱,他始终坚守着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以手中的笔和大学讲台为武器与国民党反动派做坚决斗争,被誉为著名的“红色教授”。抗战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的双重迫害,他说:“不管形势如何变化,环境怎样恶劣,我这个‘老寡妇是决不失节的。”[8]

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李达始终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批判和抵制一切违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错误理论和错误行为,即使是毛泽东的错误,他也敢于直接指出。李达坚决反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更是直接抵制批判林彪所谓的“顶峰论”,他严肃指出:“顶峰这个说法不科学,不合乎辩证法嘛。马列主义是发展的,毛泽东思想也是发展的。就好比珞珈山,到顶了就没有地方走了。马列主义怎么能有顶峰呢?违反辩证法的东西,不管哪个讲的,都不能同意。”[9]正是由于坚持抵制批判“顶峰论”,李达被错误打倒,受到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但他始终坚持真理,威武不屈,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李达唯真理是从的精神可以给与当代大学生以启迪,通过学习体会李达坚持真理,敢于批判的精神有利于改变当代大学生“随波逐流”和“难辨是非”的现状,培养他们敢说敢做、敢作敢为、敢拼敢闯,敢于和反动势力说不,敢于和腐朽落后思潮做斗争的精神,要做到牢记初心跟党走,青春使命勇担当。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1-30(02).

[3]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02).

[4] 宋镜明.李达传记[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114.

[5] 李达.李达文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530.

[6]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7]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2).

[8] 江明.展读遗篇泪满襟—记李达和吕振羽的交往[J].文献,1980(4).

[9] 王炯华.李达评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57.

基金项目:2018年度湖南科技学院科学研究项目(18XKY017)。

作者简介:肖可(1988- ),男,湖南省永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三有价值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从“三有”课堂到幸福学校
主题党日活动中的“三有”机制探索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