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
摘 要 随着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和社会思潮通过网络进入我国,对社会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巨大影响。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新时期意识形态安全需要、社会主义高校育人需要和大学生全面发展迫切需要。为此,要从完善制度、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入手,不断拓展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关键词 网络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青年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青年的价值追求在整个社会价值追求中处于主导地位。引导青年特别是大学生选择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期,网络的快速发展给当代大学生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为大学生开眼世界,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全面发展提供了空前的机遇。网络虚拟性、开放性、匿名性的特点,为一些不良思潮和错误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渠道,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选择和树立正确价值观,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了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取向模糊等问题。因此,必须在遵循网络发展规律、高校育人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策略路径。
1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
网络是当代科技进步的深刻体现,其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上均已超过任何一种传统媒介,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空前的有利条件,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熟悉、亲近并信赖网络,成长过程深受网络影响。同时,虚拟的网络空间也为大学生选择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上既有主流价值观,也有追求金钱、贪图享乐、沉溺声色犬马等不良社会思潮和错误价值观念,其通过网络向大学生群体进行传播与渗透,极易引起大学生出现思想困惑和价值迷失的问题,导致大学生无法掌握正确价值观这把人生“总钥匙”、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造成巨大挑战。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是新时代一项重要的铸魂育人工程,关系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问题
经过长期不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断增强。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着一些短板与不足。
首先,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规章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备。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建章立制工作获得了一定发展,但与网络的迅猛发展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要求相比仍显相对滞后,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在高校,学校顶层设计和基层部门实践机制未能完全理顺,往往出现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虽好但难以落地生花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出现职能部门、院(系)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但又各行其道、缺乏統一规划的局面。学校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之间缺乏充分沟通协作,无法体现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一体化发展,致使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整体性推进的成效不大。
其次,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涵不够丰富。网络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有力的先进技术支持。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平台越来越多。但是也要看到,当前高校利用网络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时往往追求形式多样化,在内涵上下的功夫还不够,有的学校仅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复制粘贴到网站、微信、微博上进行班板书式、照本宣科式的宣传教育,内容单调、过时,未能结合大学生关注的现实热点与新鲜话题,难以抓住眼球、博取流量,更无法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再次,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载体不够多样。当前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平台主要以校园网站、校园微博、校园微信为主要传播载体,在传播范围上较之传统媒体实现了一定扩展,已成为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载体。但是,在当前世情、社情、教情的深刻变化,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深刻发展的背景下,“两微一端”传播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要求。网络新媒体传播载体的形式和功能还未被充分挖掘和利用,无法充分满足网络时代大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的接受习惯和信息需求。
3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新时期,开展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充分认识到世情、国情、社情、教情和生情的深刻变化,不断建立健全制度、丰富形式内容、拓展载体平台,将我们想说的和大学生想听的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做好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
首先,要完善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制度建设。制度是做好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前提和保障。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项系统的立体工程,涉及到高校育人工作的各个方面。学校层面和职能部门及院(系)层面既要分工又要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为形成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合力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宣传部等职能部门要履行好统筹协调、组织实施与督促落实的重要职责,牵头负责制定和完善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各项制度。教务处、学生处、院(系)和研究中心等处室部门和教学机构要积极落实学校安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引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网络育人,并不断将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经验及时总结升华,从制度上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其次,要丰富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内涵。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积极利用校园文化潜移默化、易于接受的育人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网络文化建设中。一方面,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通过举办网络宣讲、网络辩论以及网络学堂等形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主题,形成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网络氛围。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重要人物诞辰纪念日、重要传统节假日、重要主题宣传日等时机举办专题网络文化活动,因势利导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此外,要注重利用好学校发展重大成就、杰出校友优秀事迹、师生身边涌现出的好人好事等优秀育人资源,开辟校史网站、校友空间、师生互动平台等网上阵地,为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营造浓厚亲和力的氛围,提高大学生对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关注度。
最后,要拓展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载体。积极挖掘和拓展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载体和平台,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融合传统校园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优势,加快推动校园融媒体中心建设,使之成为网络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动漫游戏、网文写作、短视频、师生音频及公益广告中,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大学生心中,使其内化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外化为自觉地良好行为习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CJSFZ18-62)。
参考文献
[1] 塞缪尔·亨廷顿.全球化的文化动力:当今世界的文化多样性[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