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永,董立芳,刘 蕾,黄 静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 江苏 宿迁 223800)
SPECT与MR检查方式均具有安全性高、无创、操作简单等特点,对人体的辐射较少,被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早期骨转移检查中,有利于恶性肿瘤早期骨转移的早发现、早诊断,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1]。本次研究SPECT联合MR对恶性肿瘤早期骨转移的检查价值,详细的报道见下: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8例恶性肿瘤早期骨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疾病类型:前列腺癌14例,肺癌10例,乳癌16例,肾癌8例,结肠癌10例。
58例患者均联合应用SPECT(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联合MR(磁共振扫描)检查,仪器选取Ge Infinia VC Hawkeye4型SPECT仪、双探头低能通用准直器、Siemens Avanto 1.5T型MR扫描仪;先行SPECT检查,再行MR检查,具体流程为:静脉注射99mTc-亚锡亚甲基二膦酸盐(9mmTc-MDP),剂量为25mci,注射4小时后进行骨显像SPECT检查,常规采集前后位图像,必要时增加采集左、右斜位图像,矩阵设置为128×128,图像预置计数调节为500Kct/帧;设置MR检查仪的层厚为5mm,行冠状位、矢状位和横截位扫描。
19例诊断为恶性肿瘤早期骨转移患者在治疗后,再行SPECT联合MR检查,操作方式同上。
整理、总结58例患者的检查结果,评估19例再行联合检查患者的治疗效果。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SPECT检查检出早期骨转移患者44例,敏感度为75.9%;经MR检查检出骨转移53例,敏感度为91.4%,高于SPECT检查的敏感度。
19例确诊患者经治疗后再行联合检查,SPECT与MR均可检测患者于治疗过程中的骨转移病灶变化情况,MR可清晰显示椎旁软组织肿块以及恶性肿瘤对脊髓、神经根及硬脊膜囊的侵犯情况。
恶性肿瘤具有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病因尚未明确,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其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主要有局部肿块、疼痛、溃疡、出血、梗阻和食欲不振等[2]。骨转移指本未发生于骨组织的恶性肿瘤,经过血行转移至骨组织,从而对骨造成损害,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将骨转移分为三种类型,即成骨性、溶骨性和混合性。前列腺癌、肺癌、直肠癌、结肠癌和乳癌等恶性肿瘤均较易发生骨转移,而发生于脊柱的骨转移癌最为常见,可引起骨折和剧烈疼痛[3]。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手段对恶性肿瘤早期骨转移进行检查诊断,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SPECT及MR是临床常用以检查恶性肿瘤早期骨转移的两种方式,操作简单,快捷且经济,可取得良好的检查效果,同时对于恶性肿瘤早期骨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有着重要意义[4]。SPECT常用的显像剂为99mTc-MDP,剂量以20mCi~30mCi为宜,99mTc-MDP显像剂经过静脉注射后可立即以速度为2s/帧进行连续采集,采集时间为1分钟,从而获取到病变部位及其对称部位的动脉灌注系列影像,由此可陆续显像人体大动脉及二级动脉。显像剂注射后2min~4min期间将以速度为1min/帧采集第二相影像,又称之为血池相,它能够直接反映出软组织内的血运情况,若局部的放射性增高,可能是由局部血管的增生及扩张而导致,也可能由静脉回流产生障碍而导致。骨骼显像的第三相即为延迟相,在静脉注射显像剂2小时~4小时期间进行影像采集,可直观反映出显像剂在人体骨骼内的沉积情况,因此又被称为静态骨显像。继发性骨肿瘤骨显像对于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具有极高的灵敏度,而在肿瘤转移早期,显像就会反映出局部骨组织代谢异常情况,因此与X线摄片相比,骨显像发现恶性肿瘤骨转移灶更快,可能提早3个月~6个月。
MR检查对于恶性肿瘤早期骨转移的敏感度较高,由于骨转移与多数原发于骨组织的恶性肿瘤相似,骨髓内的脂肪成分逐渐被肿瘤细胞所取代,极易出现特征性MR信号。MR检查可清晰显示患者的局部软组织肿块,对于骨转移患者来说,骨转移所导致的病理性压缩骨折,常难以同良性椎体骨折区别开来,而应用MR检查就可提供鉴别信息[5-6]。在恶性骨折发生时,MR检查可显示椎体内的异常信号及其他部位的特征性异常信号等,而良性椎体骨折在一般情况下,呈现楔形状态,MR检查的信号正常,由此可对良性骨折与恶性骨折进行分辨,此外,MR检查还可清楚显示椎旁软组织肿块。尽管MR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检出率较高,但由于各种原因,并不适用于常规的身体检查,一般恶性肿瘤患者的筛选仍然选用骨放射性核素扫描,但以上检查方式无法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骨转移时,则需应用MR检查。溶骨性骨转移一般表现出长T1及长T2的异常信号,以脂肪抑制T2WI、SE T1WI序列显示较为清楚,单纯的T2WI常因病灶及骨髓内脂肪缺乏对比,从而难以清晰显示。病灶的信号强弱多以均匀形态出现,大小及范围不定,边界不清,可单发,但多以团块状为主,少数呈现出均匀且弥漫性的改变。对于脊髓转移者来说,转移所导致的病理性压缩骨折,常常难以与良性椎体骨折相鉴别,而应用MR检查,则可提供可靠的鉴别信息。对于成骨型骨转移,由于病灶区域的骨质成分较多,因此在T2WI、SE T1WI序列上均表现出明显低信号区,但以SE T1WI显示更为清楚。对于混合型骨转移,与溶骨型相比,混合型的MR信号及形态改变与其即为相似,但信号强度并不均匀。
本研究结果显示,58例患者经SPECT检查检出44例,敏感度为75.9%,经MR检查检出53例,敏感度为91.4%,高于SPECT检查;提示与SPECT检查相比,MR检查的准确性更高,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检出率;19例患者再行检查,可检测治疗过程中骨转移病灶变化情况,MR可清晰显示恶性肿瘤对神经根及脊髓等的侵犯情况,提示MR检查更具优越性,联合应用可实现对恶性肿瘤早期骨转移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进而为患者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骨转移病灶情况的实时监测,对于治疗方案的及时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7]。
综上所述,恶性肿瘤早期骨转移检查中应用SPECT联合MR,可有效提高检出率,为治疗效果评估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