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苗芳芳 马兰青 滑静 刘续航(北京农学院 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北京 102206)
高校是培养人才、促进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和摇篮,肩负着教育树人的重大责任。科学研究和教学的改革离不开实践和科学。实验室,作为科学实践的平台,发挥着举足重轻的作用。科学实验的开展和顺利进行需要安全保驾护航。而实验室中的危险化学品在教学和科研中经常会被用到。其种类繁多,且在用量上也难以把控。且危化品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有毒及放射性等危险性质。其在使用、保管和处理等方面极易发生危险事故和环境污染。 因此,加强危化品的安全管理,制定合理科学的安全措施和模式,是高校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
目前,国内高校存在的问题是,在危化品的购买流程、存储流程、使用流程、管理流程、处理流程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方面不够完善。在各个环节中的疏忽,均会存在安全隐患。因而将危化品的安全管理规范化、系统化迫在眉睫。这就需要构建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模式、多样化、信息化相结合的实践平台。国外高校普遍将环保、安全、健康等三者结合,整合为系统化管理[1]。以环保和健康为契机推动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规范,可以成为目前推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催化剂。除了定制制度外,最重要的是对师生、管理者进行安全教育和危害认知的培训和引导。科技技术指导和服务,才能全面统筹推进实验室危化品管理安全体系的建设和探索。信息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也使得网络平台走近了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化学品的采购、储存、使用和处置等环节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实现危化品全流程、痕迹化管理;通过加强安全培训,强化师生安全意识。
危险化学品(简称危化品)一般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且对人体、环境及周边设施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物质或装置。高校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基地,在危化品的使用上较为频繁,并且危化品的种类较多、使用和储存较为分散,尤其在管理制度上不够完善。使用人员对于危化品的管理和安全防范意识不够[2]。因而加大管理和执行力度亟待解决。
采购是危化品管理的首要步骤,严格采购的过程,可以实现危化品的动态监管。危化品的采购数量和用途,必须实现备案,才能真正实现防患于未然。目前很多高校,虽有采购流程,但是没有建立安全采购程序和审批。并且对于危化品的采购渠道没有规范管控,存在许多安全漏洞。即使有些学校已经建立试剂采购平台,但未完全使用,依然存在自购等不完善的方面。
危化品在使用需要严格规范出入库使用规范,这是发现安全问题的敏感阶段,也是防范安全风险、建立安全机制的重要契机。危化品使用登记台帐,是监管危化品使用阶段的,排除隐患的重要步骤。很多实验过程中,没有完全严格遵守危化品使用规范和仪器设备等操作规程,台帐记录不完整,导致隐患出现时,无法确切掌握危化品的来源和使用人及用量等安全问题。
高校实验室对于试剂的存放,必须有专门的试剂柜的规范使用。试剂柜根据药品的不同类型分出实通风柜、防爆柜等专用存储设施。某些高校对于危化品分类和贮存意识不强、混放现象普遍存在,安全隐患随时爆发。日常管理中对危化品的安全管理和分类贮存,是有效规避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有效途径。
教学和科研等实验室在化学品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废液,需要进行安全处理,防止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污染。危化品的种类繁多,在元素组成上较为复杂,如果和其他废液同等处理,可能存在更多的安全隐患[3]。
安全意识,是人们防患未然,以身作则的有效手段。只有知道其中的危害,才能为师生敲响警钟。培养和提高师生对于危化品的安全意识,能够真正实现危化品的安全管理和有效管理。扩大普及面,才能真正实现全面管理和有效调动全民积极性。目前,实验室安全培训已经越来越受到高校重视,但普遍存在培训内容不全面、不系统、不科学、培训方式单一等诸多问题。
线上采购平台的建立,既可以实现危化品的采购商、供应商、采购者等数据统计,还可以实现从危化品管理者到审批者等的严格管理和审批,限制了大批量无依据的采购。实现危化品的出入的科学化、合理化。另外对于供应商也是严格招标,保证危化品的来源安全、使用安全。采购制度的规范,也有效约束了无计划的随意采购和随意贮存和使用。
出入库台帐的建立,可以结合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的“双管齐下”。主要包括对以下几点的实时记录,学院、实验室负责人、日期、入库量、剩余量、管理员、领取人、药品名称、规格型号。这些细节的记录,可以预防和排除隐患的发生。可以根据记录对于药品的去向,有章可循,保障了药品的规范和安全使用。
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的原因实际上都可以归结为人的因素。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最难把握的就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多级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避免人为疏忽造成的安全隐患。避免单人单管,才能从根本上克服“一言堂”,严格层级管理和审批,让更多专业的人员参与进来,可以实现根本上的“查漏补缺”,严格管理、严格危化品的审批。
实验室安全管理指标,是指能够有效地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定期的安全检查必不可少。所以,建立一套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安全检查指标体系,对实验室安全工作提供指导,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具体要求在细节上得到体现和落实显得尤为重要。采购的危险化学品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格检查后才能入库。危化品的存储需要考虑分类、存储方式等,从而结合相关规定制定科学的保存方案。在使用危化品时,必须落实双人制度,做好信息备案,将危化品信息、使用人信息、实验项目信息等如实地记录下来。在使用危化品过程中,必须准确地将安全标签识别出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戴防护用品,科学、安全地进行实验[4]。此外,还需要完善实验室应急预案,强化化学实验室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建立安全应急预案(如图1)。
图1 危化品安全应急预案
强化重点检查,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危化品安全管理专项检查,学校及学院要针对危化品使用量较大的进行重点监管,核查安全制度和出入库使用的落实情况,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落实情况等。督查各职能部门对采购、运输、存储、使用和处置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建立风险分布档案。
建立危化品安全网络公众号,定期推送安全应急培训和小视频,时刻提醒师生,加强安全隐患意识。对于新生,发放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知识手册,人手一份,将实验室安全管理作为必修课,参加安全培训和考试,作为成绩计入学年学分[5]。定期开展危化品管理及培训安全知识讲座。
严格根据标准及规范要求,对教学及科研实验室完成升级和改造。实验室要安装监控系统、消防设备、气体超标监测系统、自动排风系统、防毒设施,改善危化品的使用条件,将隐患杜绝在萌芽中。各个实验室必须张贴危化品操作规章制度、实验室使用规则等指示牌。师生必须掌握各种防护设施的使用方法,从而增强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对于一些危险化学品使用较多的实验,进入的人员必须佩戴安全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橡皮手套、防护服、防护眼镜等。实验室内要配备一些急救药品,方便在发生人体伤害后快速地进行先期应急救治。
高校实验室加强管理安全,是防患于未然,给予师生对可靠的安全屏障。危化品管理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可以有效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都是不可掉以轻心的大事。只用建立安全管理模式,在长期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完善各个环节,做到及时培训,更新知识,全民参与安全管理,对危化品的整个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实施动态监管,才能真正意义上杜绝隐患的发生。无数的实验室危险事故已经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只有从思想到行动,将安全管理放在首位,才能促进安全管理的顺利推进,将工作落到实处,踏实做好每一步,才能构建安全环保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