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平
(湖南加农正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329; PSY应用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329)
1.1.1 消毒
带猪消毒时种猪都会出现摩擦栏舍情况,非洲猪瘟背景下,猪场的带猪消毒异常严格,且没有考虑强酸强碱对种猪肢蹄及皮肤的影响,导致种猪肢蹄病比例明显提升;尤其是针对栏舍喷洒高浓度火碱或者20%石灰乳+3%火碱,消毒后没有对产床及地面进行冲洗,地面呈强碱性,对肢蹄腐蚀损伤严重。对于产房母猪,一些猪场每天2次的产后后躯清洗消毒导致产床长时间湿滑,母猪产后虚弱,喂料时容易出现溜冰样踩滑,喂奶时四肢的后蹬都会出现肢蹄的损伤。
1.1.2 查情
由于公猪和母猪的体重差异巨大,当母猪发情时,使用公猪查情,会出现公猪爬跨情况,或者发情母猪互相爬跨,常常出现母猪后躯趴下而损伤肢蹄。
1.1.3 饲喂
同一栋怀孕舍常常饲养有近1000头母猪,采用人工饲喂时,母猪全部爬栏吼叫,前后饲喂的时间常常超过半个小时,母猪多次的起跳爬栏不单单对肢蹄损伤,还会对胚胎的着床产生不利影响,出现死胎增加和产仔数减少情况。
1.1.4 打架
2.4 不良反应 2个RCTs对治疗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进行报告,1个研究报告无不良反应发生,另1个研究报告治疗组出现晕针1例,西药组出现血压降低1例。
为了使母猪的发情配种率更高,常常对断奶母猪进行运动、合群、调栏等操作,此时母猪的打架屡见不鲜,尤其当地面湿滑或者粗糙时,对母猪肢蹄的损伤明显。
1.2.1 生物素等维生素缺乏
生物素和其他营养因子的相互作用影响其吸收效率,如铜、氯化胆碱、叶酸、泛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等都与生物素的吸收代谢密切相关;当储存不当、饲料霉变和添加抗生素进行保健(如磺胺类药物),都会造成生物素的失活及损失;而应激、疾病等会导致生物素的需求增加和合成减少;尤其2018年,受环保治理的影响,维生素成品的价格成倍增长,部分饲料厂家降低了部分维生素50%左右的添加量,使生物素等维生素的缺乏更加严重,导致种猪出现被毛粗乱、皮肤开裂、皮屑增加、蹄壳开裂、肢蹄病明显增加的情况。
1.2.2 钙磷比例不恰当
2019年李曼大会上吴方舟博士分享了《保育和生长育肥阶段中钙与磷的需求》,公布了大量数据及最新研究成果:以石粉为载体的预混料中,当磷元素刚好达到NRC标准时,过量的钙会降低猪的生长性能和骨骼发育;磷元素需求值高于NRC(2012),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约30%;生长育肥猪的总钙磷比1.25∶1(可消化钙∶可消化磷1.65∶1),最大化生长速率的配方不会损害骨矿化;而当前大多猪场使用三元母猪作种用,没有及时更换后备母猪料,肥猪料中的钙磷比(0.8∶1)远远低于种猪骨骼生长的需求,而肥猪的快速生长又加重了肢蹄的负担,加上前面提到的维生素D等的缺乏,对钙磷的吸收造成一定影响,继而出现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症,即肢蹄病大大增加。
1.2.3 锌锰硒元素
如日粮中锰过量,会损伤猪的肠胃功能,生长发育受阻;如饲料中缺乏锌,8~12周龄猪易患皮肤不全角化症;缺硒可引起肢蹄变形,关节炎等病变。检测表明, 患病猪蹄壳样品中的硒含量则显著低于正常组[4]。
1.3.1 低温干燥
冬季肢蹄病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季节,主要是由于环境气温低且干燥,四肢末端及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和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不能有效形成乳化而成的皮脂膜保护,极易导致肢蹄开裂,继而感染葡萄球菌等细菌出现肿胀跛行;尤其长期在限位栏内饲养的猪,肢蹄会变的无力,运动不足,油脂分泌更少,且没有对冬季饲粮提升脂肪能量的猪场,种猪肢蹄开裂磨损更加严重。
1.3.2 高温高湿
当环境高温时,种猪嬉水增加,常常导致高温高湿情况,尤其地面坑洼不平,湿度更甚,使种猪肢蹄长期处于潮湿环境,蹄底泡软后出现摩擦损伤。
1.3.3 地面粗燥
猪舍的建设标准偏低,把关不严,长时间的潮湿,加上平时的强酸强碱消毒和高压的冲洗,常常出现地面过于粗糙的情况,尖尖的石子在种猪走路时刺伤蹄底而损伤。
1.3.4 地面光滑
地面光滑时,饮水外露与粪尿中的水分导致湿滑,常常出现扒坐和摔倒出现肢蹄损伤;新建猪舍水泥地面呈碱性,对肢蹄存在影响,进猪前建议使用有机酸溶液对地面进行有效冲洗处理。
国外研究发现:生长缓慢,背膘较厚的猪品种肢蹄发病率很低,我国地方品种及其与外来品种的杂交后代猪则极少发肢蹄病;肢蹄纤细的猪易患此病,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背膘薄的品种更易得;所以规模化猪场在选育留种期间,尽量以肢蹄粗大,背膘厚者优先选育为主。当选择三元母猪种用时,三元育肥猪的生长速度较快或肌肉群大量增加时, 关节软骨和骨骺的机械强度并未随之相应增加,以至承受不了生长过快而增加的体重压力, 从而导致肢蹄病发病率更高。
大量资料表明,许多猪肢蹄病的发生与猪链球菌、葡萄球菌、猪丹毒杆菌、化脓棒状杆菌、猪副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有关。这些细菌侵害猪的蹄部、腕部、肘部关节等;在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发生关节炎,从而引发四肢运动机能障碍;有的猪只在四肢外部看不到明显的病变,但是细菌常侵害脊柱形成化脓灶, 从而导致后躯瘫疾,部分猪早期因出现咬尾症之后,也常出现上述现象。这些细菌感染后,饲养人员往往因思想上重视不足和发现较迟,又难以做病原的分离与鉴定进行确诊,从而缺乏有效的治疗。滑液霉形体、伪狂犬病毒等病原也会导致猪肢蹄病的发生。
对消毒、查情、饲喂、打架等情况严格规范操作,建议不进行带猪消毒,在疫病期间必须带猪消毒时,选择刺激性小的过硫酸氢钾、戊二醛、碘制剂等合理浓度稀释后进行,使用强酸强碱进行空栏消毒后,进猪前必须清洗彻底,母猪产后的后躯清洗消毒注意栏舍的干燥;公猪查情时人员做好检查记录的同时,管控好公猪的爬跨,当大栏内母猪发情时,及时赶入配种栏,防止不停爬跨其他母猪而造成肢蹄损伤;对怀孕舍所有母猪进行饲喂时,首先快速少量饲喂到每个母猪,再根据情况添加饲喂量;根据猪只体重与栏舍面积合理分群,发现猪只打架情况时,及时调栏。
针对体重60 kg以上的后备母猪,及时更换后备母猪料饲喂,选用品牌公司优质饲料,并在所有种猪料中添加2%生物素100~200 g/t,多维1000 g/t,或者添加功能性添加剂,强筋健骨的同时,提升种猪繁殖性能。
猪的散热和防寒性能相对较差,受环境的影响极大;环境控制不佳,极易出现各种疾病和生产性能下降,保持环境20~25 ℃,通风干燥,地面适宜,不单单对肢蹄病的控制有利,各种问题都会大幅度减少。
大多猪场针对品种的选择难以更改,而对后备母猪的选育却大有可为,需选择肢蹄粗大,背膘厚者优先留种,并在培育过程中强化肢蹄管理。
根据猪场优势病原做好免疫工作,强化带毒病猪的淘汰,完善生物安全措施,提升猪群非特异性抵抗力和整体健康度;针对肢蹄干裂磨损病例,及时发现,使用鱼石脂加4~6 g阿莫西林充分搅拌混匀后进行局部涂抹,每天2次,连续3~5 d,大多能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