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般的“灯泡”

2020-12-17 21:30
好家长 2020年11期
关键词:手拉手导体导电

文 王 翔

大班下学期,通过开展“摩擦起电”“小灯泡亮起来”等科学活动,幼儿们已经对“静电”“常见导体材料”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我们在科学区内投放了新材料——应急灯泡(内置电池,只要将灯泡的正负极连通,即可亮灯)。幼儿在操作时,只要用手握住灯泡,并与灯泡产生一个闭合回路,就能点亮灯泡。

一、“灯泡”亮起来

一天,我拿来一个灯泡,跟幼儿们说:“这个灯泡只需要我们动手操作,就能亮起来。”幼儿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对这个新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迫不及待地开始尝试。有的幼儿把灯泡捧在手里,有的幼儿双手紧紧握住灯泡,有的幼儿拿着灯泡在手里摩擦……尽管使用了各种方法,灯泡还是没能亮起来。正当他们失望的时候,冲冲手中的灯泡突然亮了起来,幼儿们羡慕地看着冲冲,并仔细观察他是怎样拿灯泡的。接着,又有几名幼儿手上的灯泡亮了起来。随后,我组织幼儿们讨论:“怎样才能让灯泡亮起来呢?”幼儿们讨论后得出结论:需要从螺纹处出发,经过导体传播,最后连接灯泡底部,形成一个闭合回路,灯泡才会亮。

活动中,当幼儿们多次尝试无果时,我并没有急于干预。而当出现成功的例子后,我也没有急于将原理和盘托出,而是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当幼儿们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成功后,我才组织幼儿讨论,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不用手”行不行

一天,腾腾玩灯泡时,想用一支彩铅戳灯泡的底部。冲冲见到后立马制止道:“不能戳,会坏的!”腾腾说:“我只是想看看不用手碰,灯泡能不能亮。”僵持不下的两人向我求助,我故意说道:“我也不知道行不行,要不你们多找一些东西试试呢?”于是,冲冲和腾腾找来橡皮、纽扣、电池、夹子、积木……他们一个一个地尝试,发现有的材料能把灯泡点亮,有的不行。他们兴奋地将这一发现告诉了我。我一边表扬他们,一边鼓励他们将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接下来,我就冲冲和腾腾的实验结果组织幼儿们展开讨论,由于幼儿们积累了有关触电知识的前期经验,他们很快就得出“因为金属可以导电”的结论。据此,我向幼儿们传授了“金属是导体,只有导体才能导电”的知识。此时,小新在一旁说道:“那人又不是金属做的,怎么也能导电呢?”小新的疑问得到了其他幼儿的附和。

面对小欣的疑问,我先拿出一杯水,将灯泡螺纹处放进水里,幼儿们发现灯泡没有亮起来。之后,教师往水里加了一勺盐并搅拌了几下。这时,幼儿们惊奇地发现灯泡亮了起来。我解释道:“盐是一种电解质,含有电解质的溶液也能导电。我们人体内也有电解质,所以人体也能导电。”通过这样的小实验,幼儿们得出了“电解质溶液也是导体”的结论。

当幼儿带着疑问来找我时,我并没有直接解答,而是给予幼儿探索的机会,让幼儿不断地进行尝试和探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灯泡的“串联”

应急灯泡在科学区是非常受欢迎的探究材料,但由于材料有限,常常有幼儿处于等待的状态。于是,我又组织幼儿们讨论:“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儿呢?”幼儿们提出“可以和朋友一起收集导体材料”“轮流玩”等意见。我又问:“在我们生活中,开关和灯泡往往隔得很远,那它们之间是通过什么连接的呢?”“是电线!”很快就有幼儿回答。“那如果把我们当作电线,怎样才能把‘电线’变长呢?”凯凯说:“可以几个人连在一起。”“如何连在一起呢?可以连多少人呢?请你们自己去试一试吧。”

于是,幼儿们开始积极探索起来。宸宸和凯凯尝试用手拉手的方式连接灯泡,发现这个方法可以让灯泡亮起来;他们又叫来童童,发现三个人也可以让灯泡亮起来;接着,四个人也成功了……幼儿们发现,不管多少人,只要大家手拉手就能成功点亮灯泡。此时,我继续抛出问题:“除了手拉手,还有其他方法吗?两个人中间加些别的导体也可以吗?”于是,幼儿们又开始了新的试验。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科学区的活动不能仅限于一次性的探究活动,而应引导幼儿围绕某种活动进行持续性的探究。那么,如何鼓励幼儿持续进行探究呢?我总结了两点:一是教师“退位”,不急于给出答案,将问题还给幼儿。二是通过交流讨论,集大家之所长,共同丰富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手拉手导体导电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导电的风筝
只要我们手拉手
导体杆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剖析与启示
手拉手
和警察叔叔手拉手
带螺旋形芯的高效加热线
高频传输线路
静电现象有什么用?
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演示实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