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创新研究
——以新疆为例

2020-12-17 15:41李培峰
关键词:边疆民族文化产业新疆

李培峰

(中国传媒大学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北京 100024;新疆艺术学院 文化艺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我国经济整体转入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开始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8·21”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1)赵学琳:《改革开放40年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发展阶段探析》,《经济与社会发展》2018年第12期。这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目标、着力点和路径方向。

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综合考虑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复杂局面和挑战,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对于巩固我国文化安全、尤其是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自21世纪以来,国家从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角度出发,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性产业的高度。在《“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文件中,党中央强调要发挥民族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边疆民族地区由改革开放的大后方一跃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边疆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资源成为实现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珍贵资源,再加上边疆地区特殊的区域位置,多样性的民族文化所具有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因此,高质量发展边疆地区特色文化产业不仅可以满足保护好民族特色文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需求,而且对于繁荣边疆、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一、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所谓高质量就是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实现高效益、稳增长和创新驱动。(2)杨伟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途径是什么》,中国财经报网,http://www.cfen.com.cn/rwcj/sxh/201812/t20181213_3092351.html,2018年12月13日。由于经济社会基础、民族文化资源的特殊性,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既要遵循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般特征,还必须充分关照其差异化的特征。

(一)文化产业发展“双效统一”

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社会效益优先的根本原则。根据文化产业“双效统一”的理论,“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双重属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效统一’既是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准绳,又是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和文化企业经营必须遵循的内在规律;既是保证文化领域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石,又是激发文化市场活力、繁荣文化生态的前提”(3)范周:《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必须坚持“双效”统一》,《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329/c40531-29175913.html,2017年03月29日。。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满足边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武器,更是维护国家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石。因此,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原则,就是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统一。

(二)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的统一

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关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和民族文化保护的统一。边疆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区域特点鲜明,民族特色浓郁,高质量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一方面要注重从优秀民族文化资源中汲取养分,通过创意开发促进特色产业化发展,促进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和传承,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在产业化的过程中,注重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作为民族文化具体表现形式的民族文化资源,不仅是边疆民族地区的宝贵资源,更是国家乃至世界的珍贵文化资源,是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实现特色文化产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的新动能和新支撑,更是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保护的重要力量,为民族文化保护提供物质基础。

(三)创意先导与科技融合的统一

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构建创意先导和科技融合相统一的产业创新体系。要紧紧抓住国家建设自主创新体系的契机,构建符合边疆民族地区资源特色的文化产业创新体系,使文化企业成为产业创新的主体,优化产业创新平台,整合产业创新资源,形成文化产业创新合力。边疆民族地区科技型文化企业较少,但完全可以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将创意先导型企业作为高质量创新体系的建设主体,加强科技与文化旅游业、民族工艺产业、民族节庆业、民族演艺业等产业间的融合,尤其是加强VR技术、AR技术、AI技术、智能文化体验设备等在这些业态中的运用,以创新创意驱动民族文化旅游融合类企业的发展,全面提升产品的互动参与性和文化内涵,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全面渗透到农业、食品、餐饮、纪念品、建筑等生产活动中,让文化创意和科技融合成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内生动力生成和提高外部渗透、提振相关产业附加值的重要力量。

(四)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统一

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内容生产,生产具有特色文化价值和较高审美价值相统一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当前,我国特色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规模都很大,就拿旅游演艺市场来说,2018年全国就有300多台旅游演艺剧目进入市场,而能够盈利的剧目数量不到总数的一成,八成处于亏损状态,整体质量可想而知。边疆民族地区依靠其独特文化资源,创作了各具特色的演艺剧目,云南有《云南映象》《丽水金沙》,内蒙古有《呼伦贝尔大草原》《白云飘落的故乡》,广西有《印象·刘三姐》《大地飞歌》,西藏有《五彩西藏》《喜马拉雅》,新疆有《喀纳斯盛典》《千回西域》等,这些产品的影响力和盈利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有没有”的问题已经解决,“好不好”是其中的关键,因为这是新发展理念的本质要求。特色产品和服务的内容“好不好”至关重要。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是要注意产品内容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是根植在各民族血液里的传统文化基因,包含深层次的文化理念、民族特色等文化价值,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必然是打上深深民族烙印和具有主流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生产。另一方面,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必须拥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审美价值是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本质属性,是民族文化产品差异化和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当前市场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过多关注了产品的经济价值和流量价值,对特色文化资源的审美价值创意不足。一方面,我们在很多旅游景区可以看到的那些千篇一律的低质旅游纪念品,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发现,故宫一年内就实现了10多亿的文创收入,进而形成故宫文创现象。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反映的是产品在文化创意、时尚价值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的差别,提高文创质量是未来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抓手。

(五)“请进来”和“走出去”的统一

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统一。人才和科技是制约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因素,“请进来”意味着将国内外优秀的文化创意人才、营销管理人才和高科技人才引进来,创新人才使用办法,共同合作开发民族文化资源。《云南映像》《印象·刘三姐》等剧目都是国内顶尖创意团队与当地团队共同创作的优秀作品,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走出去”是指边疆民族地区依靠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推动文化企业和特色文化产品走出去,与周边国家广泛开展文化贸易。边疆民族省区面对东盟、西亚、中亚、蒙古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地区,不但可以借力于近年来建成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中蒙俄经济走廊以及中国—亚欧博览会等国家级平台,还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跨境民族的民风民俗与文化心理接近的天然优势,具有内地省份无法比拟的对外贸易条件,推动优秀文化企业和特色文化产品走出去,既可以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可以增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和促进与周边国家的民心相通。

二、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路径的优化

(一)发展面临的问题

边疆民族地区总体来说经济社会发展较东部地区落后,创新能力以及产业要素不足,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产业发展规模较小、民族文化生态脆弱以及民族文化安全面临危险,这是其中较为普遍的三个问题。

1.文化产业整体质量不高

边疆民族地区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特殊的地域优势,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在民族文化旅游业、民族工艺产业、民族节庆业、民族演艺业等领域形成一定特色,但整体来看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整体发展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值规模小。作为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排头兵”的云南省,201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仅为517亿元,不及第一方阵广东省的1/9。二是产业门类单一。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门类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文化产业门类,属于劳动密集型、附加值较低的产业门类,文化创意和设计类以及文化科技类等新兴业态较少。三是市场主体实力较弱。边疆民族地区既普遍缺少骨干和领军的文化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集团,也缺少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

2.民族文化生态脆弱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族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被重视,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也越来越大。不可否认的是,文化旅游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过度开发对民族文化生态造成一定的破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基本特征,民族文化生态存在于各民族原生性的文化生活中,是民族文化资源的生存基础。但是,在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中遭到侵害的事件屡有发生,如丽江古城的过度商业化,酒吧等娱乐业的过度开发造成古城原住民纳西族居民的减少,使得当地传统民族文化流失和衰退,长此以往对丽江古城这个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破坏将是不可恢复的。

3.民族文化安全问题严峻

边疆民族地区大多处在与周边国家交往交流的最前沿,在交流过程中,不同政治制度、价值观相互碰撞,尤其在西方价值观和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下,优秀的民族文化与民族品质极易受到冲击,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价值观安全等带来严重威胁,如果不能给予有力回击,不加强边疆地区民族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势必会给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乃至国家的安全造成安全隐患。

(二)发展路径优化

边疆民族地区与内地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就要在坚持差异化的基础上,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打造文化品牌,保护文化生态环境,维护文化安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发挥比较优势,走差异化之路

与内地相比,边疆民族地区既没有资金优势也没有人才优势,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路径何在?我们认为,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做强做大特色文化产业是其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边疆民族地区的比较优势存在于各民族丰富的神话传说、文学艺术、习俗宗教、手工技艺等文化资源之中,充分发挥边疆民族地区的这一比较优势,利用其在地型的资源特征,通过创意挖掘将这一比较优势发展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进行特色文化产业的开发,打造民族特色浓郁的文化精品,形成竞争优势。可以说,边疆民族地区因其独特文化资源的民族性、历史性及稀缺性,决定了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走差异化的道路,这条差异化之路也是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由之路。

2.挖掘文化资源价值,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品牌是特色文化产业成熟的标志,也是市场化运营的基础。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充分挖掘和整合民族文化资源,综合评估民族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审美价值等,加快优秀民族文化资源素材库建设,将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融合时代审美和新消费的需求,突出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打造以民族文化元素为价值内涵的文化品牌。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的过程中,树立品牌意识,将其贯穿到创意设计、生产、传播、消费全流程,将打造文化品牌作为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保护文化生态,推进可持续发展

民族文化生态是一个复合系统,涉及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因素,其核心是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是特定地域中特定人群呈现的文化差异性特征和模式,也是特定人群在其中的生产生活方式、习俗习惯以及文化景观等。鲜活的民族文化生态包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是民族文化资源稀缺性和整合利用价值的基本保证,也是特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反过来又可以推动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促进民族文化生态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可以依托原生态文化村寨、民族文化村、民族文化产业园区、生态博物馆以及特色小镇项目丰富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形式,为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4.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维护民族文化安全

文化产业具有意识形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不但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更有预防外来文化入侵、确保文化安全等重要作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会遇到外来文化传播带来的意识形态、价值观等潜在文化安全问题。边疆民族地区要通过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维护文化安全,一方面要坚持文化自信,树立各民族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理念,深入挖掘优秀文化资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牢牢把握民族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正确发展方向,以先进的思想和艺术感染人、吸引人、凝聚人,起到维护民族团结、促进边民和谐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坚持中华文化多元一体,通过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抵制外来腐朽文化的侵蚀和宗教极端思想的入侵,在维护民族文化安全、实践总体国家安全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新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我国西部边疆的战略屏障和向西开放的前沿重地,是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要冲。新疆多民族聚居,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呈现多元一体、开放并蓄的文化特点。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践,新疆特色文化产业走向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一)新疆民族文化资源

新疆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而独特,多民族文化生态与欠发达的经济社会背景,历史上交通的不便与阻隔,使新疆保留了多样性的民族民间文化,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素材和创意元素。

1.丰富的历史特色文化资源

新疆是丝路古道必经之地,千年丝路遗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遗址有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克孜尔千佛洞、龟兹石窟、尼雅遗址、楼兰遗址、北庭故城等。维吾尔木卡姆、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维吾尔族麦西来甫等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代表名作和急需保护名录,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0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37项。此外,还有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毛泽民故居、军垦博物馆等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

2.多样的民族特色文化资源

新疆有13个世居民族,包括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等。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不断融合发展,形成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回族的“花儿”、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柯尔克孜族的“库姆孜弹唱会”、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锡伯族的“西迁节”等传统文化成为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得以传承下来。玉雕、桑皮纸工艺、民族乐器、哈萨克族刺绣以及维吾尔族古民居等,是我国民间工艺和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风俗习惯方面,呈现出草原文化和绿洲文化的不同风貌,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3.独特的地域特色文化资源

新疆的自然资源富于地域特色,有神奇雅丹地貌、东方净土喀纳斯、人间“瑶池”天山天池、火洲吐鲁番等,还有全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全国第一大内陆河——塔里木河、我国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以及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等,宜人的高山海拔气候和大漠绿洲风光,构成了新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地域文化资源。

(二)新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为了促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先后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以及自治区文化产业园区管理办法和特色文化产业街区评选命名管理办法等20余个文件,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5-2020)》和《兵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这些为新疆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根据新疆文化旅游厅实地调研,“十三五”期间,新疆大力发展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复合型、非公有制、外向型、科技型等6大类文化产业,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民族演艺、电影电视、宝玉石工艺品加工等4大类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创意设计、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动漫游戏等4大类新兴产业。(4)本部分数据除有注释均由新疆文化旅游厅提供。截止2017年7月底,新疆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24157家,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45.21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27.85亿元,占GDP比重从2010年的0.83%提高到1.33%,呈现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目前,新疆有6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1家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109家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新疆野马集团古生态文化园、玛纳斯碧玉文化产业园、喀什阿凡提文化产业园和阿克苏新和县乐器制作创业园等具有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十三五”期间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左右,占全疆GDP达到3%左右,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链条完整、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从新疆文化产业的行业构成上看,除传统的民族工艺业、民族演艺业、文化旅游业、文化娱乐业、广电传媒产业、出版发行业外,还涵盖了动漫游戏业、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业、广告会展产业以及数字内容服务业等新兴业态。从市场主体上看,形成了国有、集体、民营文化企业各具特色、相互促进的市场格局。从地域发展上看,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克拉玛依市在全疆领先,发展规模优势明显,2016年,乌鲁木齐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6%。在文旅融合方面,涌现出新疆国际大巴扎开发有限公司、二道桥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吐鲁番欢乐盛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新疆大剧院、丝路秀大剧院以及刀郎部落文化产业园等特色鲜明的文旅融合企业。除此以外,产生了一批以外贸为导向的特色文化企业,如新疆卡尔罗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江阿湾演艺有限公司以及新疆野马国际集团等,这些文化企业主要与伊朗、哈萨克斯坦、蒙古国等国家开展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输出,开拓了丝绸之路特色的文化市场。

(三)新疆特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新疆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整体呈现出如下特点:民族文化有资源,产业特色不鲜明;文旅融合有起色,文化产业链较短;特色发展有理念,产业重点不突出;产业要素起作用,市场作用不明显;文化产品有特色,民族品牌尚缺乏;特色文化走出去,贸易市场待拓展。进入新时代,新疆紧紧把握边疆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坚持特色发展理念,实施特色文化产业和民族文化品牌工程,延长文化产业链条,拓展对外文化贸易,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积极作用,高质量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1.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特色”理念

中央党校教授范玉刚指出,“一定意义上说,文化产业的提出不但是一种制度创新,一种新的财富创造方式,同时也是文化生产方式、文化业态和产业形态的创新,更是思想观念的解放”(5)范玉刚:《文化产业价值新论》,《探索与争鸣》2013年第5期。。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新疆要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就要坚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观。虽然新疆在2016年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但是特色发展理念不够突出。在这里,“特色”理念首先体现在高质量发展的“特殊”意义,即深刻认识和理解新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殊意义和作用。新疆处在国家反恐维稳的最前沿,面临着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极端宗教思想开展渗透和分裂活动的危险,有对新疆本土主流的思想文化造成冲击的风险。新疆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突出其社会效益,既是保护民族文化、对冲宗教极端思想的有力武器,也是实现新疆各民族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其次体现在“特色”发展上,要充分认识到基于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谋划新疆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在“特色产业”上做文章。重视培育根植于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民族手工艺、民族演艺、文化旅游等产业,发挥比较优势,在特色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手工艺产业、演艺产业融合发展上做文章,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政府要积极制定扶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专项规划,确定发展的重点领域,尤其重点发展、做精做强在地型文化产业,做优在线型和在场型文化业态,构建新疆现代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2.实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工程

围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总体战略布局,深耕楼兰文化、龟兹文化、东归文化、石油文化、口岸文化、军垦文化、马文化等具有鲜明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挖掘其文化价值,推进民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实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工程。实施“特色文化IP+”工程,推进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特色农业、数字内容、动漫产业等融合发展,将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元素融合,提升特色文化产业的结构和层次;实施“民族演艺业+”工程,将民族演艺与旅游业、餐饮服务业融合发展,形成景点、演艺与美食互相嵌入,既丰富了景点的文化内涵,又可以传播民族艺术和民族饮食文化;实施“文化遗产+”工程,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民族工艺业相结合,通过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文化旅游融合,建设融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和旅游景点为一体的综合文化空间。南疆阿克苏的新和县挖掘龟兹乐舞资源,建设“龟兹文化乐器展示中心”和“中国新疆民间手工乐器第一村”,年均生产乐器2万件以上,努力使其畅销国内外。通过实施特色文化产业工程,把新疆建设成中国西部特色文化融合创新中心,推动新疆文化产业向特色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3.实施民族文化品牌建设工程

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之一,民族文化品牌则是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文化旅游是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2018年新疆全年旅游人数突破1.5亿人次,同比增长四成,2019年前10月新疆接待游客超过2亿人次,同比增长四成。(6)姚刚:《前10月新疆接待游客超2亿人次》,《新疆日报》2019年11月6日。但整体来说,新疆文化产业和新疆旅游业的耦合程度不高,(7)李翠林:《新疆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度测量分析》,《新疆财经》2019年第1期。即文旅融合不深,这和新疆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不高、文化品牌效应不突出有直接关系。作为旅游灵魂的特色文化的价值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发和利用,缺乏在全疆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和品牌。其中旅游纪念品(文创产品)、旅游演艺产品(剧目)、旅游线路是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重点。要打造文化品牌,在文创产品方面,强调审美性、实用性和民族特色,突出民族文化资源元素的创造性转化;在旅游演艺剧目方面,着重挖掘民族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的文化内涵,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在旅游产品方面,着重打造文化探险和古丝绸之路线路,突出历史文化资源的创意性开发。阿凡提、麦西来甫、玛纳斯、江格尔、木卡姆、刀郎、龟兹等都是有鲜明民族民间特色的文化符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文化价值,但缺乏有创意的市场化开发,尚未形成文化品牌。实施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工程,就要在民族文化资源转化过程中增强创新创意能力,强化品牌意识,将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打造成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扩大文化品牌的溢出效应,延长品牌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使得景区留得住游客,游客有地方花钱,扩大文化消费的范围,满足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4.不断延伸特色文化产业链条

产业链的形成是文化产业成熟的标志,边疆民族地区演艺剧目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但演艺产品的产业链条较短。截至2016年末,新疆各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已达到122个,从业人员近万人,近几年创作生产了一些好的剧目,如音乐杂技剧《你好,阿凡提》、歌舞剧《永远的麦西来甫》、传统乐舞《木卡姆的春天》、音乐剧《冰山上的来客》、《阿拉木汗的传说》、话剧《大巴扎》、哈萨克歌舞剧《阿嘎加依》等,这些作品富有新疆地域和民族特色,或以新疆民间传说和历史上的人物为题材,或以民族乐舞、历史革命作品为题材,有的还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白玉兰奖”等国家级奖励。但是在市场化方面上有点尴尬,即使如艺术性、思想性均属上乘的音乐杂技剧《你好,阿凡提》演出了几百场,但市场化程度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更没有形成产业链。另一方面,以古丝路为题材的《千回西域》《丝路秀》《吐鲁番盛典》《喀纳斯盛典》等作品创作之初就面向旅游市场,形成了驻场、宴艺等多种形式演艺产业链。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依赖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特色文化产业。与演艺产业一样,作为边疆民族地区重要文化资源的品牌文化活动和文博产业也要加强产业链条的延伸,加快市场化的步伐。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中国—亚欧博览会等作为国家级的节庆会展活动已经成为新疆品牌文化活动,作为国家级博物馆新疆博物馆,被列入国家文创试点单位。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既要加大民族文化资源作为大IP进行创意开发,从网络文学到音乐歌舞、网络综艺、动漫作品以及日常生活用品授权开发,推动民族文化资源与传媒、科技、休闲娱乐相结合,延长产业链;又要加快在文化活动和文化场馆品牌效应基础上的市场化步伐,增强品牌活动的外部效应,丰富文化活动和文博文创产品,形成特色文化产业链。

5.积极拓展对外文化贸易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为世界遗产,这个世界遗产的国内部分就在新疆。新疆与八个国家接壤,向西连接中亚、西亚、欧洲,辐射南亚,2010年中央在喀什和霍尔果斯设立经济特区,赋予特殊优惠政策。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规划后,2016年新疆制定《关于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科教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文化产品服务出口的优惠政策,设置了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红其拉甫三个对外文化贸易区,积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与新疆接壤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业相对落后,为新疆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带来了机遇和市场。2016年举办的第四届丝绸之路新疆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签约总金额约8亿元。新疆卡尔罗媒体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与伊朗、蒙古国合作创作《一千零一夜》《江格尔》等项目,公司连续六年实现了平均业绩超过300%的增长。中国新疆丝绸之路国际舞蹈节、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外文化展示周”、新疆丝绸之路文化创意博览会等,搭建了新疆与亚欧国家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的平台。针对跨境民族语言的优势,发挥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作用,加大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等语种的文化产品和动漫游戏等开发、出版和发行,创新贸易模式,推动文化产品进入中亚国家乃至其他国际市场。通过边境文化经济贸易合作区和跨境文化经济合作区建设,推进新疆优秀文化企业参与国际分工,使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6.发挥市场与政府的综合作用

边疆民族地区在发展文化产业中资本和技术人才的匮乏是普遍现象,2011年到2017年,新疆文化企业申请到的各类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仅有1.6885亿。其中,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133亿元,新疆专项资金仅仅为3585万元,这对于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这就需要综合发挥市场配置产业要素的决定作用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今已经有一些大企业大集团开始介入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如商贸公司新疆奥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向文化产业转型,成立新疆奥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外贸为主的野马集团投资建设了野马美术馆、野马古生态文化产业园,目前正在进行“野马硅谷”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新疆兆日实业(集团)开发有限公司投资的新疆和合玉器有限公司,新疆吉瑞祥公司、新疆君邦投资有限公司等也纷纷进军文化旅游行业。这些携带丰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大企业大集团,实现了社会资本和特色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推动了新疆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市场的作用也体现在对特色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上。2015年新疆文化产业就业人数达到了221366人,但特色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不足,尤其是创意型、科技型人才极度匮乏,严重制约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发挥市场的作用,以特色文化项目为主导,发挥内地高端创意人才的积极作用,探索艺术、技术、创意、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办法,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政府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利用和制定文化产业政策上。一方面要用好用足国家支持特色文化产业和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争取更多特色文化产业的支持资金;另一方面,要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综合运用直接干预型和间接引导型文化产业政策,适当加大文化产业财政投入,通过税收补贴、规划引导、市场规范等不同手段的政策扶持。(8)贺达,任文龙:《产业政策对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总之,尊重市场的主导地位,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重视特色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作用,形成合理有效的产业宏观调控、微观治理手段,真正促进新疆特色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结 语

在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态势下,文化产业发展也进入中高速和高质量发展时期,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事关边疆民族地区民生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事关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是边疆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大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可以为贫穷地区脱贫致富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而且其高质量发展为科技与传统文化产业融合提供了可能,尤其是文化产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跨界融合,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式。同时,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对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边疆民族地区战略位置重要,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通过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创意和产业化开发,既可以使民族文化得以保护、展示和传承传播,对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又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国家共同体意识,防范和抵御外来敌对文化的入侵和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这也是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边疆民族文化产业新疆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困境与机遇:边疆民族地区普洱市的城市外交
浅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价值引领和践行方法
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党史教育实效路径探析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几点探讨
新疆多怪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科学化的基本理论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