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在诊断输卵管不孕中的应用价值

2020-12-17 14:00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6期
关键词:征象造影剂输卵管

李 英

(汕尾市妇幼保健院影像科 广东 汕尾 516600)

输卵管是女性生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因输卵管异常造成的不孕即为输卵管不孕,输卵管不孕是导致孕龄期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发生这一情况,将会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甚至还会引发家庭矛盾,因此,需尽早进行准确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腹腔镜检查是诊断输卵管不孕的金标准,受创伤性、费用高等因素影响,临床应用存在局限[1]。近年来,伴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影像学检查在诊断输卵管不孕中突显出一定优势,本次研究选择纳入78例经腹腔镜检查证实的输卵管不孕病例样本,全部进行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分析检查诊断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选择纳入78例经腹腔镜检查证实的输卵管不孕病例样本,年龄21~40岁,均值数(30.5±6.3)岁;纳入样本符合输卵管不孕诊断指南与标准[2],性生活正常,且未进行避孕,不孕超过12个月,具有腹腔镜检查适应症、耐受性,纳入过程及时剔除因其他原因造成的不孕者,本次研究在开展执行之前,经过患者同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1.2 方法

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过程:检查前,告知患者排空膀胱,指导处于截石体位,采用迈瑞DigiEye 280进行检查,将双腔导管插入子宫颈,注入适量气体,固定导管,于检查前、注入造影剂后等不同阶段分别拍摄盆腔正位片,对造影剂弥散情况、X线片进行观察。

由至少2名及以上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征象图进行疾病诊断,统计检查诊断准确率。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输卵管情况、输卵管不孕诊断准确率,输卵管通影像学征象:输卵管显影佳,且边缘较为光滑,造影剂能够快速进入盆腔,分布弥散良好;输卵管通而不畅的影像学征象:输卵管全程显影,管腔纤细或膨大,局部呈串珠状,管壁边缘毛糙,造影剂通过缓慢,盆腔造影剂弥散不均匀,呈团状;输卵管堵塞影像学征象:输卵管未出现显影,壶腹部、峡部呈现扩大现象,造影剂不能顺利进入盆腔;输卵管积水影像学征象:输卵管伞端呈现闭锁状态,局部可见膨隆增大[3]。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输卵管情况分析

经统计,检出38例输卵管通而不畅,检出率为48.72%(38/78),检出20例输卵管堵塞,检出率为25.64%(20/78),检出10例输卵管积水,检出率为12.82%(10/78),检出其他情况10例,检出率为12.82%(10/78)。

2.2 输卵管不孕诊断准确率分析

经计算,诊断出68例输卵管不孕,诊断准确率为87.18%(68/78)。

3 讨论

近年来,受诸多因素影响,女性不孕症发生率不断上升,其中以输卵管不孕为常见类型,约占所有不孕症患者的70%左右,基于此,进一步提高输卵管不孕诊断准确率是临床实现有效治疗的重要基础与保障[4]。输卵管通畅性是诊断输卵管不孕的主要依据,诊断金标准方式因其局限性无法在临床普及,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经阴道四维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的均是目前新兴检查方式,受基层医院经济条件、医疗水平的制约,经阴道四维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无法实现普及,而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经济等特点,可清楚显示输卵管及周围组织情况,故可被用于临床观察和评价输卵管通畅性,准确判定输卵管通畅、阻塞情况,进而诊断输卵管不孕[5]。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经统计,检出38例输卵管通而不畅,检出率为48.72%(38/78),检出20例输卵管堵塞,检出率为25.64%(20/78),检出10例输卵管积水,检出率为12.82%(10/78),检出其他情况10例,检出率为12.82%(10/78);经计算,诊断出68例输卵管不孕,诊断准确率为87.18%(68/78);说明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可良好评估输卵管不畅、堵塞、及积水等情况,且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准确率良好,分析原因在于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对比分辨率较高,检查过程可清晰观察输卵管情况,发现实际病变,进而作出正确诊断,但是,该种检查方式存在一定漏诊、误诊等情况,为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临床应联合其他检查方式进行诊断,为治疗提供更加可靠依据。

综上,针对输卵管不孕患者,采取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诊断可获得良好诊断准确率,可靠性、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征象造影剂输卵管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原来是输卵管积水惹的祸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原来是输卵管积水惹的祸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乳腺癌患者CT征象与SIRT1表达水平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