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学校 刘丽丽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应用题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教师要通过教学手段的变革与教学方式的创新,不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维持认知活动的诱导因素。基于数学学习的基础,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以及学习。对此,老师应在实际教学中将数学应用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心理相结合,联系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式,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推动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例如购买商品之类的数学计算,教师可以直接模拟商品交易过程。例如:购买一个足球需要30 元、篮球需要25 元、乒乓球需要1.5 元,买2 个足球、3 个篮球、5 个乒乓球需要多少钱?老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店长和顾客,然后模拟交易过程,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既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又能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不一样的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不仅如此,老师在进行加减法的教学时,可以利用相关的数学游戏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建立数学模型是提高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应用题的基本条件下抽象出数学模型,进而促使学生解决问题,值得教师深入探究。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数学教材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的应用题中抽象出模型,培养学生的自主解题能力。例如:成都到贵阳的道路总长960 千米,从成都和贵阳同时开出一辆货车,从成都出发的货车每小时前进80 千米,从贵阳出发的货车每小时前进100 千米,请问,从成都、贵阳开出的货车会在几小时后相遇?针对题目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在问题中总路程是没有变化的,主要是速度存在变化。如果单纯从题目的意思来看,学生可能找不到解题的方向,我们就应该在教学时进行引导,让学生画出路程图,由此得出“960÷(80+100)”,从而解出正确的答案。
将现实知识和理论知识相结合,通过学生熟悉的知识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老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特点,将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的故事中去,以此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进步和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识题、解题等能力,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在学习“连减应用题”的内容时,老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应用题。例如:一位学生因考试成绩优异,他的爸爸奖励了他50 元,让他去买学习文具。他想买7 本练习册,每一本10 元,那么爸爸给他的50 元够不够呢?通过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应用题,不但能够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考,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深入领悟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实际生活。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要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应用技巧,让学生根据数学问题中的隐藏条件来构建数学等式,进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老师在讲解数学应用题,让学生紧抓应用题中的关键字词,如“一共”“还剩”等,让学生加强对这些题目条件的理解和学习,进而促使学生通过这些关键信息找到解题的方向,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对此,老师应该加强应用题的训练以及教学,通过注重解题技巧的传授,让学生在正常情况解不出答案时,利用逆向思维来进行解题,进而促使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例如:超市上午卖出50 斤蔬菜,中午运来了86 斤,下午又卖了96 斤蔬菜,现在还有37 斤蔬菜,问超市开始有多少斤蔬菜。如果按照题目一步一步地分析求解比较困难,可以让学生从“37 斤”入手倒推回去,进而得出“37+96-86+50”。老师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归纳整理,让学生将同类型的题目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学习,进而促使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综合上述,小学数学教学就应该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分析数学应用题的特点,结合实际生活,改进当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方式,进而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对此,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合理安排,强化训练,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进步和发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