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情境,激活初中数学课堂

2020-12-17 12:09江苏省射阳县第三中学张为章
数学大世界 2020年14期
关键词:三角形情境探究

江苏省射阳县第三中学 张为章

根据新课标,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构建的过程。鉴于这一点,可在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立足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目标、有计划地设置问题、布置障碍、激发矛盾,以此促进学生思维发散、碰撞。下面我就结合实际,从不同方面具体阐述问题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巧设生活情境,深化要点理解

进入初中以后,数学难度增加,尤其是面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定理,其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对此,就要借助生活情境引导,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熟悉的氛围,让其在问题驱动下自主探究,灵活思考,以此促进对要点的理解与把握。

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其中公式、定理都是静态呈现,如果沿袭传统教学,一味地灌输,就会让学生陷入“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就要借助问题情境,给学生创设动态的、具体的思考空间,让其在熟悉的生活氛围中思考,以此满足认知的实际需要,帮助其描绘具体的思维路径。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理解难度,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在教学“有理数的加法”一课时,以“4+(-3)=1”为例,如何能让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算法呢?如果直接讲解,学生也能掌握计算方法,但未必真正了解,甚至会影响其稍后的训练。对此,就可联系生活,借助现实情境说明:兰兰原来有4 元钱,买一个本子花掉了3 元,那么她现在剩下多少?看似是一个简答问题,实际能帮助学生理解,让其在计算中时刻联系生活,有所依托。这样一来,便能促进其对知识要点的理解,深化理论学习,为操作训练做好准备。

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现实情境能促进学生对“有理数加法”的感性认识,让其在情境的依托下对所学内容充满兴趣,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参与训练,由此提高学习积极性,无形中提升了学习思维,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设实践情境,促进能力提升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虽然有难度,但实用性很强,能直接服务于生产、生活。在设计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借助问题情境引导,结合具体内容为学生设计操作空间,让其在发现、观察、思考中创造,以此将抽象概念具体化。

在教学中运用实践情境,能让学生在认知中获得感性经验,尝试在“数学化”的实践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以此深化理解,切实发挥实践情境教学的价值。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时,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就可提问:“任意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吗?”对于这一问题,大多数学生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是”。对于这一错误结论,我没有马上否定,更没有纠正学生,而是让学生拿出不同长度的小棒,以小组形式进行操作,思考是否任意三分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通过操作,学生很快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可见,在数学学习中“说服”不如“实践”,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借助这一过程,就巧妙地调动了学生思维,让其在操作活动中加深了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认识,由原本的模糊逐渐到清晰,以此促进思维的递进式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对后进生的关注,尤其是操作环节,要适当加以理论指导,促进其对这一重要理论的认识。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能是单一的理论讲解,要结合实践促进学生了解,让其在操作中检验理论,在认知中深化理解,由此完善知识构建,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自主思考,这样才能促进主动学习,无形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让教学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巧设悬念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一直以来,问题都是贯穿数学课堂的线索,不可忽略的是,问题同样是思维的起点,将其融入教学中,就可充分调动学生,让其在问题引领下不断深入。基于这一目标,在设计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形式的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点燃其探究欲。

有关悬念情境的设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或是出人意料的,或是生动有趣的,或是猜想验证,无论是哪一种都要确保吸引学生注意力,在短时间内激发其探究欲和好奇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受到悬念驱动,就会引发认知上的不平衡,从而产生疑问。这时,抓住时机切入就可促进问题思考与解决,促使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在教学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要点概念的理解,就可借问引导:“已知长方形ABCD,CD为其中一条对角线,请问△ABD与△CDB是否全等?”对于这一问题,学生十分感兴趣,可给其提供时间探究,并鼓励其操作验证。在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在关键处启发:“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探究,随后小组交流,让其在讨论中加强对问题的分析,并产生对下节课学习内容的兴趣,由此落实教学。需要注意的是,悬念的设计难度不宜过大,要结合实际,准确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让其“跳一跳够得着”,持续激发其对数学探究的兴趣。

“爱为学问之始”,悬念情境的创设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帮助其减少对数学课堂的陌生,在主动融入的过程中产生探究兴趣,以此培养学生认知能力,让其对数学学习有全新的看法,受到知识的牵引,主动参与,以此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运用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不仅能基于学生实际需要,突出其主体地位,还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其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以此提升数学素养和能力,让数学课堂展现应有的魅力。

猜你喜欢
三角形情境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