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俊珺,陈发平,赵大媛,梁兴格,张全财,卢建霖,孙 媛
(1. 文山州植保植检站,云南 文山663099;2. 砚山县植保植检站,云南 砚山663100)
近年受异常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变化、病虫抗药性上升等因素影响,文山州水稻重大病虫害(两迁害虫、稻瘟病、稻纹枯病等)呈持续中等偏重以上发生态势,加之长期以来农民习惯以化学防治为主,导致农药使用量居高不下。为探索农药减量控害途径和筛选最佳防控技术模式,结合实际,在加强水稻重大病虫监测与预警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技术示范,摸索出稻田种养+专防和绿防融合技术,实现了水稻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促进了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稻田生态种养+专业化统防防治+绿色防控融合技术模式是利用稻、鸭(鱼、蟹)之间的共生共长关系构建的立体种养生态系统。鸭、鱼、蟹在稻田的取食和活动发挥了除虫、控病、除草、疏松田土、保肥施肥、促进肥料分解、增强土壤透气性、改善稻田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水稻分蘖和根系发育、刺激水稻生长的作用,达到有效控制稻田多种病虫草害发生和危害的目的。
优选水稻良种+健康栽培技术+采用农业措施+防虫网隔离育秧+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水稻扎根稳后放雏鸭、返青后放鱼苗共生控虫控病除草+分蘖盛期至齐穗期适时使用生物农药实施统防统治。
优选水稻良种+采用农业措施+防虫网隔离育秧+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性诱捕器诱杀害虫+水稻返青后按标准投放鱼苗、蟹苗共生控虫控病+分蘖盛期至齐穗期适时使用生物农药实施统防统治。
3 月底以前完成鱼沟、鱼溜,鸭圈,养蟹设施建设。鱼溜开挖在进出水口埂边,距离田埂40~80 cm,形状呈长方形或正方形,鱼溜深1~1.5 m,鱼沟宽40~80 cm、深40~60 cm,形状呈“一”、“十”、“井”、“田”型,沟溜面积占田块面积的8%~12%;挖出的田泥用于加高加固田埂,捶实夯紧,田埂加高到40~60 cm,加宽到30~40 cm;一般设进水口1 个,水量小的排水口修建1个,水量大的修建2~3 个,设在稻田斜对两端,并安装竹栅、铁丝网等拦鱼(蟹)栅。养蟹的稻田,沿田埂开挖宽3 m、深1~1.3 m 的蟹道挖出的田泥用于加宽加固田埂,最后沿田埂内侧用铁皮插入田泥围田1 圈,防止蟹爬出。鸭圈围建在鱼塘上,四周和底部使用木条或竹条,鸭圈屋顶采用人字形钢架结构作为屋梁,顶部铺设彩钢瓦;按照每只鸭0.1 m2计算建设鸭圈,根据地形每3 335~6 667 m2建1 个鸭圈,按每667 m2建2.5 m2的标准建鸭圈。
4 月初翻犁耙田,将稻桩集中烧毁,水利条件好的稻区浸灌深水淹没稻桩7~10 d,淹死越冬螟虫的幼虫和蛹;稻田犁耙灌水后,将水面上的菌核浮渣打捞带出田外深埋或晒干后烧毁,以减少稻纹枯病初次侵染菌源[1]。
水稻种子催芽后,用30%毒氟磷WP 15 g 拌种1.5~2 kg(以干种子计,下同),或用高巧1 g 有效成分拌种0.5 kg,或用25%吡蚜酮SC 8 g 拌种5 kg 后播种;也可用25%使百克0.6 ml 兑水1.5 kg,浸泡水稻种子1.5 kg,消毒24~36 h,然后捞起,直接催芽播种。
水稻播种当天,用30 目防虫网制成宽1.5 m、顶高0.5 m 的拱棚,全程覆盖育秧[2]。
按每1.7~2 hm2安装杀虫灯1 盏,挂灯高度1.5~1.7 m,虫害发生期间3-10 月每晚20:00 时开灯至次日早晨7:00 时关灯诱杀害虫。
(1)按每667 m2安放1 套水稻螟虫性诱捕器,诱芯1 月1 换,从4 月中旬开始至9 月底结束;放置高度以诱捕器底部高于稻株顶部10~20 cm 诱虫效果最佳。
(2)按每667 m2安放2 套稻纵卷叶螟性诱捕器,诱芯2 个月1 换,从5 月下旬开始至10 月中旬结束;诱捕器底部低于稻株顶部以下5~10 cm。
每667 m2投放0.5~0.8 kg 的广南麻鸭鸭苗15~20 只,对稻飞虱即可起到较好的防控效果,对水稻螟虫、福寿螺[3]、水稻象甲、叶蝉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稻田放养的鱼种以鲤鱼、草鱼、鲫鱼和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为主,根据稻田条件、水源、养殖技术,每667 m2投放体长15 cm 以上大规格鱼种400~600 条(稻田养鱼兼放鸭的鱼种规格可适当加大);按每667 m2投放蟹苗25 kg,平均单个体重8~10 g,3 000 只左右为宜。
破口初期和齐穗期施用1 000 亿枯草芽孢杆菌WP 或2%春雷霉素AS 防治稻瘟病。对在分蘖末期病丛率达5%、拔节孕穗期病丛率达10%~15%,严重度分级级别达一级的田块应立即施药防治纹枯病[1],用5%井冈霉素SP 或井冈·蛇床素配制药液喷洒到稻株基部,在发病初期施第1 次药,间隔10 d 施第2 次药。用2%井·蜡质芽孢杆菌SC 或井冈·蛇床素预防稻曲病,用药时间:第1 次在全田1/3 以上茎秆最后一片叶子全部抽出,俗称“打大苞”时用药,第2 次在破口始穗期用药。
(1)宜选择晴天上午9:00 时以后放鱼种。做好鱼种消毒,鱼种投放时用3%~4%食盐水浸泡3~5 min。投放鱼种时要注意装运鱼种工具内的水温应与稻田鱼溜中的水温相近,水温相差不能大于3 ℃;可先将装鱼种的工具放在田水中浸泡,并向工具中缓慢加入一些稻田清水,使其水温基本一致时,再把鱼种缓慢倒入鱼溜或鱼沟里。用化肥作底肥的稻田应在化肥毒性消失后再放鱼种,放鱼前先用几条鱼试水,不发生死鱼才可放养[4]。
(2)鸭苗出壳后即免疫接种,脱温以后选择晴天上午10:00 时左右放鸭。公鸭和母鸭配比以1∶4~1∶5为宜,有利于增强鸭群在稻田的活动能力,防控效果好。视稻田杂草多寡定放鸭数量,杂草多的可多放,但667 m2投放量不宜超过25 只。水稻破口抽穗期前收鸭,防止鸭吃稻穗影响产量[4]。
(3)施药前,要将鸭赶入鸭圈、鱼赶入鱼凼内。
融合技术区使用生物农药成本1 125~1 200 元/hm2,施药2 次成本1 200 元/hm2,每年使用太阳能杀虫灯折合300 元/hm2,性诱剂折合1 350 元/hm2,防虫网折合75 元/hm2,投入防治成本4 050~4 125 元/hm2;农户自防区使用农药(以化学农药为主)成本约为1 800 元/hm2,施药5~6 次成本3 000~3 600 元/hm2,投入防治成本4 800~5 400 元/hm2;平均减少农药使用3~4 次,降低防治成本750~1 275 元/hm2。
通过示范、宣传和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得到大面积使用,化学农药使用量逐年减少。融合技术的推进大幅度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比农户自防使用量减少50%以上,病虫害综合防效达90.2%,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促进了农田生态系统平衡;通过田间调查发现,稻田天敌昆虫(蜘蛛、青蛙、蜻蜓、绒茧蜂、黑肩绿盲蝽等)的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按平均减少施药次数3.5 次,每次减少用药量(商品量)300 g/hm2计算,减少农药使用量1 050 g/hm2,4 年来仅推进融合技术模式防控病虫害累计减少农药使用量9.33 t。
(1)稻-鸭(鱼)-灯生态种养+模式实测水稻平均单产8 718 kg/hm2,产值28 769.4 元/hm2;广南麻鸭产量519 kg/hm2,产值15 336 元/hm2;鱼产量1 779 kg/hm2,产值28 464 元/hm2;产值合计72 569. 4 元/hm2。净栽水稻田块平均单产8 464.5 kg/hm2,产值24 583.5元/hm2。该模式新增产值47 985.9 元/hm2。
(2)稻-鱼(蟹)生态种养+模式抽测鲤鱼、鲫鱼净增产1 150.5 kg/hm2,新增产值34 515 元/hm2;大闸蟹平均净增重328.2 kg/hm2,新增产值39 384 元/hm2;实测水稻平均单产5 544.9 kg/hm2,产值16 634.7 元/hm2;合计净产值90 533.7 元/hm2。净栽水稻田块平均单产7 555.95 kg/hm2,产值22 667.85 元/hm2。该模式新增产值67 865.85 元/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