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琴,王勋芳,杨忠庆,陈永燕,陈吉祥*
(1. 彝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彝良657600;2. 彝良县植保植检站,云南 彝良657600;3. 昭通市植保植检站,云南 昭阳区657000)
油菜原产于中国,属十字花科芸薹属1 年生草本植物。目前主栽品种类型为白菜型和甘蓝型。其菜苗、菜薹质地脆嫩,略有苦味,含有多种营养素,富含维生素C,营养素含量及其食疗价值可称得上诸种蔬菜中的佼佼者。油菜具有活血化瘀、解毒消肿、降脂、防癌、宽肠通便等功效,对美容保健、强身健体益处多多。其菜油,特别是双低菜油(低芥酸、低亚麻酸),富含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 和维生素E,是人体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营养价值高,食疗价值全面,深受广大消费者亲睐。不仅是良好的食用油,同时,工业用途也较广泛。发展油菜生产对改善人们生活和增加群众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油菜是喜冷凉,抗寒力较强的作物。发芽最低温度4~6 ℃,在20~25 ℃时4 d 就可以出苗,开花期15~19℃,角果发育期适宜温度12~15 ℃,且昼夜温差大,有利开花和角果发育,增加干物质和油分的积累。
油菜生育期长,枝体大,结果器官数目多,因此,需水较多,各生育期需田间持水量分别以发芽出苗期65%左右、蕾苔期至开花期76%~85%、角果发育期60%~80%为宜。
油菜是长日照作物。光照时间的长短与强弱直接影响到器官发育与物质积累。光照充足时,前期有利于根系发育,中期有利于花芽分化与发枝,后期有利于储油,如果光照不足,前期茎易拉长形成高脚苗,纤细瘦弱,中期节间细长且不充实,易于倒伏,后期则生长乏力,产量低。
油菜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在砂土、粘土、红黄壤上都能生长,只要耕作方法正确和栽培技术合理,就可获得高产。能在土壤pH 值5~9.8 生长发育,但由于根系发达,以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结构良好,既保肥保水,又疏松通气的壤土为宜,尤以弱酸或中性土壤,较利于增产和提高含油率。
据测定,每生产100 kg 油菜籽需吸收氮9.8 kg、磷3.5 kg、钾9.4 kg,其需N、P、K 比例约为3∶1∶3,需肥量相当于禾谷类作物的3 倍以上。同时,油菜对硼元素反应极为敏感,土壤缺硼时,会导致死苗、死蕾或花而不实。
苗期。出苗至现蕾,对N、P 敏感,N、P 肥有利于基部叶片和根系的生长。该期吸肥量分别是N 44%、P 20%、K 24%。
中期。从现蕾至终花,以N、P、K 并重,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该期吸收量分别是N 46%、P 22%、K 54%。
后期。自终花至成熟,P 肥有利于籽粒充实和油分积累,K 肥能提高油菜抗逆能力,对促进成熟作用明显,其吸收量分别为N 10%、P 58%、K 22%。
据有关试验表明,每生产l00 kg 菜籽需吸收N 8.8~11.3 kg、P2O53.0~3.9 kg、K2O 8.5~10.l kg,需肥比例约为3∶1∶3[1]。
根据油菜的需肥特性,应掌握“施足底肥,早施苗肥,稳施苔肥,巧施花肥、增施硼肥”的原则。
一是施足基肥。油菜植株高大,需肥量多,应重视基肥的施用,基肥不足,幼苗瘦弱,进而影响植株的生长乃至油菜的经济产量。一般应施农家肥45 t/hm2左右,尿素165~240 kg/hm2或硫酸铵275~450 kg/hm2、过磷酸钙300~450 kg/hm2、钾肥75~150 kg/hm2,硼肥7.5 kg/hm2,混合撒施,翻入表土层。
二是早施苗肥。及时供应油菜苗期所需养分,利用冬前短暂的较高气温,促进油菜的生长,达到壮苗越冬,为油菜高产稳产打下基础。苗肥一般在油菜达到5~6 片真叶时施用,苗肥应占总施肥量的25%左右,可以追施尿素或是叶片喷施,也可分成2 次追施。
三是稳施薹肥。抽薹期营养和生殖生长并重,是需肥最多的时期,也是增枝增荚的关键时期。根据长势,一般在薹高20~30 cm 时,施硫酸铵225 kg/hm2、硼肥750~1 500 g/hm2,硼肥在花前兑水500 倍进行喷施。若基肥、苗肥充足,植株健壮的,可少施、不施或在抽薹后期,当薹高30~50 cm 时施;若基肥、苗肥不足,有脱肥趋势的应早施。
四是巧施花肥。荚粒数和籽粒重与营养条件关系较大。开花前肥料不足,容易发生花蕾脱落、早衰现象,当发现有脱肥征兆时,应补施少量N、P 肥,一般施硫酸铵和磷酸钙各15 kg/hm2,兑水100 倍喷施,或在开花结荚期喷施0.3%磷酸二氢钾1~2 次。若薹肥足,长势旺盛的或早熟品种可不施或少施。
五是增施硼肥。在苗后期和抽薹期各喷施0.2%硼砂水溶液1 次,防止出现“花而不实”的现象,提高产量。
3.1.1 种子准备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双低”油菜良种。以黔油18 号、黔油19 号、黔油20 号为主。直播备种3~3.75 kg/hm2,育苗备种1.2~1.5 kg/hm2。
种子处理首先是进行风选,清除杂质;第二是进行晒种,播前晒种1~2 d;第三是浸种消毒,先用50~54 ℃温水浸种20 min,再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灵按种子重量的1%~3%拌种,拌前先用清水把种子喷湿[1]。尤其是对自留种,更应该做好种子处理。
3.1.2 选地做床
选地。选择背风向阳,肥沃疏松,地势平整、接近水源的异茬地作苗床地。按苗床与大田1∶10 计划苗床。
整地。整地时先清洁田园,再浅耕细耙15 cm,达到土碎墒饱。然后理墒,按照150 cm 下线分厢做床,厢面宽110~120 cm,沟面宽30~40 cm、沟深20~25 cm,墒长一般不宜超过650 cm 的规格理墒,要做到沟沟相通,旱能灌,涝能排。若为缓坡地,还应该按照等高线方向理墒。
施肥。按厩粪37.5~45 t/hm2、复混肥750 kg/hm2的水平施肥。施肥时,取先前按每平方米施入腐熟细厩粪3~5 kg、碳酸氢铵30 g、过磷酸钙30 g、硫酸钾7 g,或复混肥60~100 g,硼肥1 g、50%多菌灵2~3 g、5%氯氰菊酯乳油4 ml 的比例取材拌匀堆沤7 d 的肥料,均匀撒施在墒面,然后翻入20 cm 耕作层,然后用木条赶平床面。
3.1.3 精细播种
适时播种:早播壮苗是实现高产的基础。一般直播可在9 月中下旬至10 月中上旬进行,而育苗则应当适当提早20 d 左右,其中晚熟品种或半山区宜偏早播,早熟品种或河谷区可稍偏后播。以黔油18、黔油19、黔油20 号为例,其生育期210~235 d,比本地白菜型油菜的长30 d 以上,其中低二半山区(海拔1 200~1 500 m)应在9 月中上旬,河谷区(海拔800~1 100 m)可在9月中下旬播种育苗。
播种方法:扣种稀播,盖种育苗是培育壮苗的关键。一般每平方米播种1~1.5 g 为宜,播种后用过筛细肥土盖种1 cm,然后支拱架盖膜保湿育苗。
3.1.4 苗床管理
苗前重点是把握好湿度,要注意浇水保湿;苗后重点是做好间苗、通风炼苗与病虫害控制。
温度管理:苗前温度以18~20 ℃为宜,温度20~25℃时4~5 d 可出苗。
湿度管理:床土要求为干干湿湿,干时秧苗午间不萎蔫,湿时手捏能成团,落地能散,否则应该浇水或浸灌。见绿后,要注意通风炼苗。
间苗定苗:间苗分2 次进行,方法是间除病杂苗、去弱留壮,去密留稀,去小留大,同时注意间除杂苗和杂草。在1-2 叶期间苗,达到均匀分布即可,3-4 叶期定苗,按苗间距6 cm,每平方米留苗250 株左右。
施肥与控长:苗期追肥一般在5 叶期前后进行,对弱苗可适当增施农家肥或化肥,用腐熟清粪7 500 kg/hm2兑尿素、钾肥各30~45 kg/hm2浇施,或喷0.5%尿素1~2 次,喷0.2%磷酸二氢钾叶面肥1 次。对旺长苗,可用15%多效唑450 g/hm2兑水750 kg/hm2,或0.004%的烯效唑喷雾1 次,控旺转壮。移栽前7 d,苗龄35 d 左右(5-6 叶期)时施送嫁肥,用尿素30~45 kg/hm2兑清粪水7 500 kg/hm2浇施。
病虫防治:苗期主要有绵腐病、立枯病和蚜虫、跳甲、菜青虫等危害,要注意保温控湿,控制病害发生。并于移栽前7 d 内施送嫁药,用50%多菌灵500 倍液+2.5%溴氰菊酯1 500 倍液或70%吡虫啉10 000 倍液喷施。
3.2.1 整地做厢
为便于排灌和农事管理操作,应改以往平栽为厢式栽培较好。一般以175~200 cm 下线开厢,厢面宽145~170 cm,每厢种4 行。做厢时,开好厢沟、围沟和腰沟,厢沟、围沟宽30 cm、深25 cm,腰沟则宽深均各为25 cm,要做到沟沟相通。做厢前先施肥,按施腐熟厩肥30 t/hm2、氮肥150 kg/hm2、过磷酸钙300~375 kg/hm2、硫酸钾肥105~120 kg/hm2,或45%复混肥750 kg/hm2、硼肥15 kg/hm2,拌匀撒施,然后深翻20 cm 土层,并细碎土垡。
3.2.2 带土移栽
当苗龄达到30~35 d(5~7 叶)时移栽,主栽期10月中下旬。移栽前5~7 d 施送嫁肥、喷送嫁药,起苗前隔夜浇水,起苗时多带土,去杂去弱、留大留壮,栽时要求行要直、苗要正,用细土压实,并浇定根水。
3.2.3 合理密植
一般按宽窄行栽培,宽行40~50 cm,窄行35~40 cm,株距28~33 cm。宽窄行相间种植,每厢种4 行,窄行安排在厢边,中行40~50 cm、边行35~40 cm、沟行距65~70 cm,平均43~50 cm。也可采用等行种植,宽行密株,一般行距40 cm,株距33 cm。栽植密度6~8.25 万穴/hm2,每穴1~2 苗(2 苗/穴≤25%)。具体可根据不同地力情况和品种类型,做适当调整,瘦地、早熟品种可适当密植,肥地、大型品种可适当稀植[2]。
3.3.1 及时追肥,适时补硼
提苗肥。活棵返青后或移栽5~10 d 后,或直播的在5-7 叶期用尿素75 kg/hm2,或碳铵150 kg/hm2,或腐熟人粪尿7 500 kg/hm2兑水穴施。
壮苗肥(腊肥)。于12 月中上旬栽后30~40 d 用尿素150~225 kg/hm2,或碳铵225~300 kg/hm2、普钙375 kg/hm2,兑人粪尿15 t/hm2,结合中耕锄草进行穴施,施后盖土。
促苔肥。一般于栽后50~60 d 薹高20~30 cm 时,施尿素300 kg/hm2,或硫酸铵225 kg/hm2。苔肥的施用要看地、看天、看苗情,以掌握早发、稳长不早衰、不贪青徒长为原则。对于土壤肥沃、底肥足、苗势旺的田块可不施、少施或晚施;对苗肥不足,秧苗瘦弱、叶片小、有脱肥趋势的田块应早施或重施。
花荚肥。抽薹后至开花期,田间较密闭,土壤施肥操作不易,应用0.3%磷酸二氢钾喷施1~2 次,对薹肥足长势旺的可少喷或不喷,以避免贪青倒伏,也可结合喷硼肥进行。
补施硼肥。在蕾苔期和初花期各施用1 次。蕾薹期用硼砂1 500 g/hm2+磷酸二氢钾1 500 g/hm2+尿素3 000 g/hm2兑水750 kg/hm2喷雾,初花期用硼砂1 500 g/hm2+磷酸二氢钾1 500 g/hm2兑水750 kg/hm2喷雾。
3.3.2 合理打薹,促进发枝
在查苗补缺、追肥除草的基础上做好摘薹促枝工作,一般于移栽后50 d 左右,即12 月下旬至次年1 月上旬施薹肥过后,当第1 个花蕾出现至薹高30~35 cm(9-11 叶)时,进行摘心打薹,摘薹长度控制在5~10 cm(3 苔)以内,留薹25 cm 左右,抑制顶端优势,促进侧枝萌发。也可以在现蕾后就打,这样可降低分枝高度,减轻倒伏。
3.3.3 加强病虫防控,降低损失
前期(12 月至次年2 月),现蕾期至初花期,以防霜霉病为主,兼治蚜虫,在做好除草控湿的基础上,用50%多菌灵1 800 g+70%吡虫啉90 g 兑水900 kg 喷雾,连续喷2~3 次,每次间隔7~10 d。
后期(3 月中旬至4 月初),以防蚜虫为主,兼治霜霉病、菌核病,先用25%咪鲜胺乳油90~120 ml、58%甲霜灵锰锌或72%霜脲锰锌100~120 g,兑水500 倍液+70%吡虫啉10 000 倍液,喷1 次。随后,在结荚及鼓粒期,再用70%吡虫啉10 000 倍液、50%吡蚜酮5 000 倍液,或5%高效氯氟氰菊酯2 000 倍液喷雾,普防或挑治1~2 次,把蚜枝率控制在3%以内。
油菜是无限花序,成熟不一致,要做到九黄十收,一般,角果处于黄熟阶段,即终花30 d 后,当全田植株的角果有2/3 现黄时,是收获的最佳时期,此时收获,能获得较高含油量和产量。收获后抢晴天脱粒,晒干入库待售,要注意防霉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