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学彦,吴学皓
(临沂市莒南县人民医院 山东 临沂 276600)
颈部淋巴结结核是常见的一种肺外结核,发病率较高,占淋巴结结核总数的90%以上[1]。由于部分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缺乏盗汗、乏力、低热的典型临床症状,且有些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与颈部淋巴结炎在临床表现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早期将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并与其他颈部淋巴结疾病鉴别开存在一定难度。本文将在我院33 例经病理证实为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彩超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目的在于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做如下汇报。
33 例来自于我院2017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经病理证实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患者,总结分析33 例患者,其中男性14 例、女性19 例,年龄6 ~65 岁。患者均因颈部包块就诊,3 例伴有午后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6 例伴有颈部疼痛,1 例伴有腰椎结核,24 例患者结核菌试验 (PPD)强阳性。
采用西门子S2000 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实施检查, 探头频率为7 ~9MHz。患者首先采用二维超声检查,将患者颈部垫高、呈仰卧位、头部偏向健侧,保证被检测部位充分暴露,直接扫查患者颈部、颌下、锁骨上窝处肿大淋巴结,行纵、横两个切面的连续扫查,观察受累淋巴结纵横比L/S(淋巴结最大长轴切面的最大前后径与垂直最大长轴切面的最大前后径之比)、包膜完整性、内部回声状况、有无钙化、内部液化状况、有无融合及破溃等情况。随后对患者受累肿大淋巴结进一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用以观察患者受累淋巴结内部的血流分布特点及类型。
33 例颈部淋巴结结核,长/短径比值(L/S)均>2.0,二维超声表现可分为四种类型:15 例为多发伴液化及钙化型,表现为多个低回声结节,其部分结节回声不均,其内部可见液性无回声暗区及斑片状强回声;7 例为多发均质型,表现为多个回声均匀的低回声结节,边界较清晰,呈散在状或串珠样分布;6 例为多发伴部分溃破型,表现为多个低回声结节,其部分结节包膜不完整,可见破溃,周围组织回声杂乱不均;5 例为单发均质型,表现为单个低回声结节,边界较清晰,内部回声较均匀。
CDFI:受累淋巴结内部血流信号可分为四种类型:(1)14 例为乏血供型,表现为淋巴结内无血流或点状稀疏血流信号;(2)7 例为淋巴结门部血流型,表现为淋巴结门部存在单一点状、条状血流束,或较为丰富的树枝状血流信号;(3)7 例为位移的门型,表现为包绕淋巴结周边走形的血流信号;(4)5 例为混合血流型,表现为淋巴结内部及其周围均可见血流信号走行。
3.1 颈部淋巴结结核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患者多以颈部肿物就诊,少数患者可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2],因而误诊率较高。临床上检查浅表淋巴结病变的主要影像学手段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受累淋巴结最早的病理变化是以渗出为主,所以包膜大多数较为完整,内部结构未见明显破坏,回声减低,分布均匀,血流主要是以门部血流型为主,此时需要注意与淋巴结炎相鉴别。随着病变的进一步发展,淋巴结中央发生干酪样坏死,周缘由淋巴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及纤维组织构成,此阶段淋巴结内部出现无回声暗区,主要位于淋巴结中央,其周缘常出现环状低回声,部分淋巴结内出现凝固性坏死或纤维化的强回声钙化灶,其内钙化灶常表现为多样性,可呈片状、点状或弧状,此后,淋巴结内干酪坏死范围进一步扩大,淋巴结包膜被破坏,出现多个淋巴结融合到一起,呈串珠样改变,最后干酪样坏死物质破裂,进入到周围的软组织中,形成淋巴结周围结核性脓肿。
3.2 颈部淋巴结结核主要与淋巴瘤、恶性转移性淋巴结及淋巴结炎等相鉴别。颈部淋巴结肿大是颈部恶性淋巴瘤的常见首发症状,筛网状回声以及极低回声为恶性淋巴瘤在超声图像上的特征性表现;颈部恶性转移性淋巴结常为偏心性增宽,L/S多低于2,形状接近圆形,淋巴门常不可见,CDFI 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可能是由于恶性转移性淋巴结多存在严重结构破坏及细胞浸润,继而导致内壁血管迂曲、紊乱等所致[3];炎性反应性淋巴结常表现为椭圆形,内部多表现为均匀回声,无融合现象,其内多见较丰富血流信号。
综上所述,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将受累淋巴结的纵横比、包膜完整性、其内有无钙化及液化情况以及血流分布类型清晰显示出来,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