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善思善创之花在课堂绚丽绽放
——以《回延安》教学为例

2020-12-17 11:31徐新颖
初中生世界 2020年24期
关键词:善思信天游比兴

■徐新颖

中国著名创新专家郎加明曾说,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努力引领学生在课堂上善于思考,善于思辨,善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回延安》是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的第二篇课文,诗人贺敬之用深情的笔墨,以信天游的形式抒发了自己对延安的炽热情感。然而,有些学生对信天游、对延安缺乏具体认知,同时缺乏重回故乡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才能让课堂散发出善思善创的光芒?笔者认为,教师只有巧借文学经典之美,营造互动开放的氛围,善用反思评价之真,促成深读善写之融,才能让善思善创之花在课堂上绚丽绽放,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实现精神的成长。

一、巧借文学经典之美,滋养生命的乐土

在语文教学中,文学经典既是纽带,能够连接阅读能力的训练,又是中心,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应巧妙借助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滋养学生的生命。

在《回延安》一文中,诗人以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聚延安、祝延安为思路,表现了对母亲延安的真挚情感。文章采用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的抒情,使文章文采摇曳,字字生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活动教学法,如通过小组阅读竞赛的方法,培养学生文学阅读能力;通过图片猜测诗句的方法,使学生浸润在革命圣地延安的光辉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把握信天游这种形式,教师可引入另外一首贺敬之的经典诗歌《桂林山水歌》。前者赞美北方革命圣地,后者赞美南方桂林山水,异曲同工,令人赞叹。

在《回延安》一文中,诗人将红旗、脚印、灯光等具体而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写入诗中,让读者在各种意象中感受革命力量的伟大。为了让学生感受意象对表现诗歌情感的重要性,教师可引入徐志摩的经典诗歌《再别康桥》。徐志摩将河畔的金柳比喻成夕阳中的新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树的妩媚和娇美,诗中浸透了诗人的欢喜和眷恋之情。

文学经典中的每一个字都能引发学生思考,开启学生的创新之旅。教师要善于抓住这把钥匙,认真备课,灵活授课,在自然生成中,带给学生经典之美、经典之思,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滋养学生的生命。

二、营造互动开放之境,播下善思的种子

教学作为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其本质是以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的知识建构过程。因此,教师应致力于打造真正的互动开放的课堂,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努力创造思考、探索、发现的氛围,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播下一颗颗善思的种子。

在《回延安》一课中,笔者设置疑问:在“忆延安”这一部分中,作者用了哪些诗句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分别说说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有学生找到“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一句,并说是采用对偶的手法,体现作者和延安之间的炽热亲情。还有学生说,这是一种比喻的修辞,作者用“树梢”“树枝”“树根根”的一体关系,喻写作者与延安山水、延安人民之间不可割舍的情感。笔者肯定了两位学生敢于发表见解的勇气,同时引导全班学生比较这两位同学的说法。随后,又有一位学生阐发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刚刚两位同学的回答都很好,只是还不够全面。我觉得这句话运用了对偶和比兴的手法,‘比’即是比喻,‘兴’是兴起的意思,也就是说,这里的上一句是为了引起下一句。同样运用比兴手法的还有‘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位同学的回答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赏。笔者趁机补充,信天游这种形式在艺术上就是善比兴,多修辞,贴切自然。这样,“比兴”手法自然地进入学生的知识体系。

互动开放的课堂教学,真正将学生的理解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使学生自由地与文本展开对话。善思的种子就此播下。

三、善用反思评价之真,绽放善思之花

教师对教材往往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教教材,另一种是用教材教。教教材的教师往往将教材视为权威,并在引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教材文本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努力模仿教材文本进行创作的热情。然而,用教材教的教师往往对教材是一种俯视或平视的态度,努力引导学生善于探索并敢于质疑,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视角审视甚至批判文本。

在《回延安》一课的学习中,有学生提出:信天游的形式讲究对称,但“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一句并未押韵,可否对后半句进行修改?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存疑精神。于是,有学生说,可改成“挥手作别思念却不停”,也有学生说可改成“回眸已十年,不变的是情”……教师引领学生在讨论中比较,在比较中学会品析。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面对教材,教师不能一味地迷信,而应该致力于“引教材活水”,鼓励学生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向教材提出挑战,才能让善思之花绽放,才能让课堂呈现不一样的魅力。

四、促成深读善写之融,结出善创之果

教师应有计划、有策略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字进行深度对话,从而让学生获得创作的灵感。只有让深度阅读和善于创作相互融合,才能结出创新之果。

在执教《回延安》一课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天游这种体裁,在学生把握了信天游这种形式的特点后,鼓励学生模仿《回延安》,以《战疫情》为题,写一首诗。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华大地之时,医护人员奋力与死神抢夺生命,这让很多学生深有感触。在写《战疫情》时,学生们充满温暖和力量的文字从笔尖流淌而出。如一位学生写“飞鸟无声花落地,武汉有疫人心悸”,通过比兴手法,体现出灾难来临时的凄惨景象。“长江大桥长臂膀,白衣天使有深情”“东湖流水悠悠淌,国士无双诉衷情”……学生们正是运用了学到的比兴手法,使情与景交融,表现战“疫”必胜的信心。还有学生模仿“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一句,写出了“瘟神呀你莫要如此的嚣张,华夏儿女呀你早已挺起了热胸膛”。这些诗句无不散发智慧的光芒。

在新课标下,培养学生思考、创新的能力,是现代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需要积极投入经典阅读中,开拓思维,培养批判意识,这样才能让善思善创之花在语文课堂上绚丽绽放!

猜你喜欢
善思信天游比兴
善思篇之瓷艺·琉璃彩作品
善思与研学齐驱,智慧和灵动共舞
信天游故里靖边的《信天游》
信天游唱给亲爱的党
咏退休族
探究《离骚》的比兴艺术和比兴体系
善思,学习进步的秘籍
试论虞山诗派对晚明吴中诗风的继承与发展
关于纳兰性德文学思想的解读
赋比兴之当代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