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汪曾祺学校(小学部) 李 敏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数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方式、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同时,数学也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数学能够为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提供理论帮助。而将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将知识的学习、情境的模拟与具体生活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同时逐步培养用数学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小学教师需要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融入数学教学中,让教学活动更有成效。
当下不少小学教师在讲课时只注重具体解题方法的探讨,而很少涉及概念的讲解,他们往往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教材的习题练习上,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足够的解题技巧,即使不懂概念的含义也不影响大局,学生照样能够学会数学。事实当然没有这么简单。数学是一门重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忽视概念的学习将无法使学生全面掌握数学思想、领悟到数学的奥妙。而生活化教学重在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数学学习,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从而找到问题答案,更能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更轻松地理解概念、掌握概念。通过联系生活来掌握概念的能力不仅对数学学习很有帮助,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十分有帮助。生活化教学与数学知识点的结合并不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在教学案例中是十分常见的。例如在学习“时、分、秒”这一章节时,让学生掌握时间概念以及时钟的读法是教学目的之一。如果单纯从理论的角度来讲解时间概念,很难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教学效率自然也会大打折扣。而“眨一下眼是一秒”“时钟滴答一声是一秒”这类贴合生活的具体情境能够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获得感悟,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构建高效课堂。
数学的灵活性和缜密的逻辑性往往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认为数学是一门很难的学科。如果抱着这种心态去学习,自然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改善这种情况的方法之一就是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发现数学“平易近人”的一面。生活化教学方法显然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种良好工具。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时,很多学生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在潜意识里会觉得这是一个很难理解的内容,在开始学习前就否认自己,认为自己一定学不好,这对于知识的学习是十分不利的。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学生易于接受的课堂引入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的信心,例如,教师可以引入以下情景:“中秋节要到了,姐姐给小丽带来了几块月饼,但是大家都无法吃完一整个月饼,于是决定将月饼分为两份,两人各吃一份。此时她们两个各自拥有的就是两份月饼中的一份,我们把它叫作二分之一,记作。”通过这种故事性情境的引入,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而这些有趣的情境也能让学生更有兴趣解决这类问题。同时,将分数这种相对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之后,学生会发现原来这些知识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理解,学习数学的信心也会随时提升。
我们常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讲,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生活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有相通之处的。然而当学生把数学当成一门学科来学习时,往往仅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少从生活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就使得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和思路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会出现因为没有考虑实际情况而导致解题错误的情况。例如常见的篱笆问题:“一块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六米、宽三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可能长多少米?”很多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一开始便从问题中抽象出一个长方形来,把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当作篱笆的长度。显然这种解决方法是有问题的,这种方法忽略了菜地靠墙的一面是不需要篱笆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考虑到靠墙的一边不需要篱笆之后,分两种情况解决问题。一种是长方形菜地的长边靠墙,此时的篱笆长度是6+3×2 =12 米;另一种情况是长方形菜地宽边靠墙,此时篱笆长度是6×2+3 =15 米。故可能的长度是12 米或15 米。如果我们从生活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通常是不会忽略这一简单的现象的。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融入生活化教学,可以锻炼学生从实际情况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出现。
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经验是密切相关的,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来是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考虑到小学生自主学习与分析等能力都相对较弱,教师的引导仍是生活化教学的关键。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务必要有意识地引入生活情境,尽可能帮助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相关联的地方,从而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相关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