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学经典诵读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2020-12-17 03:01江苏省泰州市凤凰小学
小学时代 2020年22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国学师生

江苏省泰州市凤凰小学 钮 青

根据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对于中国学生表达能力的测量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普遍存在无表达欲望、表达能力欠缺等严峻问题。在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对我国的中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以国学经典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渠道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很有必要。

而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许多国家对经典诵读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美国教育部为中小学推荐必读经典著作21部;法国专门为高中学生列出本国经典作品阅读清单;英国在第三、四学段规定学生阅读的作品有莎士比亚等主要剧作家的戏剧、主要作家的小说及享有盛誉的诗人的高质量的作品。

回首国内,“经典诵读”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比如,“亲近母语”团队开发的儿童文学阅读课程,分为主题演讲、阅读课堂、开发课程等板块开展研究,推出了儿童哲学启蒙课、童谣诵读课、英文诵读课,建立了经典诵读课程的整体框架,包括儿童诗、古代散文、现代诗歌、中外儿童文学作品;上海陈文君老师开发的“小古文”课程,选编经典的国学文言作品,培养孩子阅读文言的兴趣,提高鉴赏文言的能力,感受中国文化的浸润,唤起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上述案例,给我们以启示和借鉴,但经典诵读的课程化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特别自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这一观念,并将之作为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核心素养既是课程目标,又是一种新的课程观”(张华教授语)。在此理论框架下如何进行经典诵读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以此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一方向的探索目前尚不多见。杨洁曾在《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一文中提出: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夯实语文基础,增加识字量,积累语言,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提升道德修养,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学科的教育者,我们应当发掘其中丰富的语言矿藏,为增强学生表达能力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

国内外无论是国家战略层面还是民间教育团体,都不约而同地将经典诵读作为重要的教育方略。这已经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从教育主体学生本身而言,国学经典诵读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精神成长的客观需要:现阶段的小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他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大量的外来文化、网络文化对孩子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小学生在文化素养方面表现出“营养不良”症状,具体表现为缺乏底蕴、人云亦云、怯于表达等。因此,让小学生在国学经典的滋养中成长,培养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很有必要性。

可是对于什么是国学,众多专家学者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也没有定论。这些争议的结果导致了小学国学经典更是至今还没有具体的范围,更没有明确的内涵与外延,当然也就不可能有系统性。这使得小学国学经典教学中,从事教育者大都只能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亦或是雾里看花,不知从何处着手。多数时候处于“东一榔头西一棒”的自由散漫状态。而真正面向培养学生表达力的正规国学教育,应当具有种子的力量;朱自清先生在其著作《经典常谈》提到:“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由此可知,朱自清先生认为国学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文化的传承。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滋养精神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文化意识的萌芽期。在这一时期尝试指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对于提升语言质量,提高综合表达运用能力,传承中华文化,铸造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既然以培养中小学生综合表达能力为最终目标,我们不妨尝试以国学经典诵读为基础,搭建一座多学科整合、多方面抓手的多维阅读体系。该体系以自主选编的国学经典教材为基准,以学校、家庭、社区相互作用为渠道,直通“培养中小学生综合表达能力”这一最终目标。建构该体系,不仅让小学生在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提高上有所收获,更关注孩子完美的人格、完善的人生,通过国学经典诵读的滋养,孩子们受益终生。

在具体的诵读课程实施过程中,师生们应当更新传统诵读中“眼见口即诵,耳识潜自闻”的陈旧观念,把经典诵读整合为一套有计划、有保障的合理教育体系:精选经典诵读教材,使诵读内容有规划;兼顾课内课外,使学校与家庭、社会联系更紧密;整合各学科教学,让经典诵读落地全科课堂;融合校园文化和主题活动,使诵读实践丰富。由此形成小学生国学经典立体化诵读实践体系。

各学科可以根据自身课程的特色,采取不同措施,促进国学经典诵读实践。

语文学科:可以编选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教给学生常用的诵读方法,学习朗读、吟诵,尝试将诵读与写作改编、绘本表演、经典配画等结合,提倡游戏诵读,鼓励亲子诵读、师生共读,促进家校配合,进而多方位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音乐学科:尝试将国学经典诵读与日常教学的音乐、舞蹈形式进行整合。音乐本就是最流畅的表达方式之一。古人常将表达自己情感的诗词配上合律的音乐进行传唱。在宋朝时,就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可见音乐与传统诗歌进行合理搭配后,具有更强大的表达力与传播力。师生们在平时的课堂中选择经典古诗词,配上适当的背景音乐,在赋予诗词音乐旋律的基础上,再融入编排好的优美舞蹈动作,配上恰当的布景,再现国学经典诗词的场景,从而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障壁,让这些古诗词在学生心中更加活灵活现。所谓“境由心生”,孩子们在体验了这样一道道兼具美文美景的文化大餐后,心中可能会产生表达的欲望,愿意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是表达力走向多元化的关键一步。

美术学科:尝试利用传统美术课或校本课程中的书法课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整合教学,美术作品是最直白的表达方式之一,也是表达力创意物化的主要载体。在整合课中,教师先组织师生集体诵读事先选编的经典诗文,然后结合学生不同的临场体验书写经典,最后尝试利用习得的美术技能描摹诗词意境。将临场的种种体验及时进行表达,进而推陈出新,在传统作品的高度上进行属于学生自己的再创作、再表达。同时,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例如:端午、中秋、元旦等节日,组织师生共同诵读相关节日的国学经典,临摹诗词字帖,并配以绘画表现经典诗文,在此类创作中,促进师生间的文化交流、情感交流,进一步展现师生的综合表达能力。

主题活动:定期开展班级诵读比赛和校园主题活动和社区实践活动,搭建诵读与表达的展示平台,结合相应文化主题举行书写经典、歌唱经典、表演经典、改编经典等活动,让孩子们的表达方式不再单一。

以上述国学经典诵读的多样化手段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尝试建构多样化、立体化的国学经典诵读方法体系,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诵读基础、阅读目的等元素,选择运用适合的诵读方式,理解传承传统文化,陶冶情操,端正品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最终达到学习、运用、促进表达的目的。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国学师生
“垂”改成“掉”,好不好?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有效训练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
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