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美
大连艺术学院 辽宁大连 116600
旗袍不仅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更是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元素,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最绚烂的形式之一。研究旗袍的创新设计,从现代设计的角度对传统服饰形制进行解构重组,对西方服饰创新设计方法进行分析与借鉴,对旗袍的创新性设计有一定启发与依据。
传统旗袍制作工艺,将盘、滚、镶、嵌融于一身,在面料上一般采用棉、麻、绸、缎、真丝、混纺及化纤面料,在样式上有其固有模式,如立领、镶边、盘扣、收腰合体式造型等,本文在对传统服饰元素进行深层挖掘开发,发扬、利用的基础上,通过领型、袖型、面料创新设计等方式创新设计手法,推陈出新,分析中国元素与创新设计兼备的方法,以新品种、新样式、新工艺,给旗袍设计注入新的生命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国际化接轨。
传统旗袍是用观念去穿的,穿的是一种服饰文化,形制相对来说较固定,从细节之处体现中国传统服饰的韵味。传统旗袍将人体视为二维物体,在人体的正面、背面松量较少,在人体的侧面松量较大,固上下运动具有舒适性,但缺乏左右运动的舒适性,传统旗袍以含蓄为美,无开衩,无收腰,较宽松,轮廓为直线型,穿着时无法展现曲线美。辛亥革命之后,受社会变革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借鉴了西方服饰设计手法,增加了省道及分割线,强调胸、腰、臀差,通过收省以达到收腰的目的,廓形上产生了“由直至曲”的转变,完成了由平面至立体,由无省至有省的转变。此时将人体视为三维物体,在人体的正、背、侧均具有一定的松量,无论是上下运动还是左右运动,均具有舒适性,具有多方位的运动舒适功能,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化。裙摆的加大或高开衩的设计便于行走,使女性在思想上得到一种解放。在旗袍创新设计研究中,应在符合审美原则基础上,摒弃传统服装不便利因素,吸取西方先进手法进行改良[1]。
具有辨识度的旗袍设计元素,如立领、盘扣、镶边等,与时装造型的结合,如同“神”与“形”的结合,形似即为设计元素的直观表达,神似则是设计元素的间接表达,将旗袍代表性设计元素有选择的隐去,从服装中自然地表达出来,若有若无,更能适应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衣领是服装重要组成部分,是服装中最接近头部的一个部件,它处于视觉范围最敏感、最引人注目的部位,往往会受到特别关注,衣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体服装效果。立领可与衣身连裁,亦可与衣身分开裁剪,如下所述,它是传统旗袍的常见领型,在时装设计中应用也较为广泛。立领在外观上呈现不同外形,如与衣身呈垂直状态的垂直型立领,与衣身呈锐角状态的合体型立领,以及与衣身呈钝角状态的外倾型立领,反映在尺度上为领上口线与下口线的长度差(如图1所示),以下为三个典型立领结构示意图。
领部造型设计,可通过改变立领高度、领口大小、包边宽窄、角度或者领斜角度、改变领上口弧线造型等,在造型上打破传统束缚,将突破设计规则和规律进行大胆创新,以达到创新设计的目的[2]。
传统服装袖型主要有琵琶袖、窄袖、羊腿袖,喇叭袖,水袖等,多不利于行动,因此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用较少。袖部的创新设计,可通过改变袖子的长短、减小袖口、袖口弧线设计、创新袖窿弧线、袖山褶皱设计、夸大袖型外部轮廓、改变镶边方式及宽窄变化等应用在现代旗袍设计中,亦可借鉴西方服饰袖型,利用传统工艺装饰袖部等方式来创新设计。设计过程中应注重整体与局部的把控,在整体风格相符的前提下进行,不可孤立某一部分。
在传统旗袍省道及分割线的基础上,运用省道转移原理,将原省或原分割线闭合,将其转移至其他部位,运用技术手段以达到款式分割线创新的目的。其次可运用切展的方式改变原款式,增加其造型感及视觉冲击力。
造型、色彩、面料是服装设计三大要素,也是常见可进行设计的部分。创新性设计同样体现在面料应用上,现代服饰能够运用的面料相比早期而言,有更多的选择性,将不同材质、不同料性的面料,应用在现代旗袍设计当中,可为旗袍设计带来焕然一新之感。现代旗袍除了采用天然纤维材料外,亦可采用易穿易打理的混纺及化纤面料来进行制作,面料的二次改造,将传统面料进行改良,亦可应用于旗袍设计当中,体现其风格及个人魅力。
中国传统服饰形制以其领、襟、袖、摆的丰富变化给现代服装设计带来大量素材,传统装饰工艺与美学仍然可以借鉴和创新,将不同元素进行整合再设计,引入现代流行元素,运用形式美法则,以不同的视觉效果呈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