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形势下,德育属于教育的根本,也是教育的生命所在,与此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软肋”。初中学生处于叛逆的青春期,身心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传统理念下的初中德育教学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有机的将信息化技术和德育教育相互融合起来,打通教学的新出口,让学生从内心接受德育教育。因此,本文首先提出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之后,结合现状,使用好“互联网 +”这块跳板,找到适合自身的初中德育教学的新出口。
关键词:初中;互联网+;德育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 ,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上都出现了不一样的变化。一旦不能合理的进行实施德育教育,那么就会影响他们以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互联网 +”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之后,微课、教学 APP等新型的教学工具也不断的融入其中。这些内容不仅为其它的科目融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也为初中德育教学找到了新的突破口[1]。传统理念下“填鸭式”的德育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并且部分学生也很难接受此种教学方式。鉴于此,如何排除重重阻力将德育教学变得轻松有趣,被学生所接受?“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德育教学的新出口将如何建设?就成为了目前形势下,需要探究的重点。
二、“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德育教学的新出口
(一)青春教育:妙用微课 润物无声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并且告别了儿童幼稚的时期,但是却处于懵懂的青春期,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出现了微不可言的重大变化。在这个蜕变的时期中,学生不仅是敏感的,也是脆弱的。此时,教师就扮演着“生活顾问”“知心引导者”的身份。传统理念下的德育课堂不少教师教学的艺术性不足,有的“简单粗暴”,有的“隐晦生涩”。男女之间过于亲密的问题,更是使用高压的管理方式,基本上处于一棒子打死的境界。“互联网 +”呈现之后,教师可以使用微课的方式,把青春期教育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呈现,尊重学生的个体化成长。例如:“青春期男女生正常交往”的班会建设中,教师就是使用动画的方式,构建了一个“Doctor Wang”任务,在遇到亲密交往的过程中,需要主动的说不[2]。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德育教师暂时离开了教室,将讨论的空间留给这些学生,最后以微课的方式将这些内容呈现出来。在微课的带动下,不少学生的心理戒备就会被消除,不少开始分享自己的经历与看法,并且对于“早恋”也存在了一个正确的认知。
(二)生命教育:视听震撼 深化体验
从现代化的视角看,生命珍贵的教育成为了目前教育中的重点。不少初中的学生由于长辈的偏爱,不少都处于个性骄纵、自尊心过强的处境。“假大空”的大道理对于小学生来说还会买账,但是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道理都懂,就是不愿意听。在“互联网 +”呈现到学生的视野当中之后,教师就可以将其优势性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感知生命瞬间失去的过程,震撼学生的内心,触发学生灵魂深处的情感。例如:在学习《生命如歌》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的方式,构建“生命之花”动态的 Flash[3] 。在各个阶段中,感知生命之花的长大和凋零。在学生看完这些之后,情感体验就会增加,生命教育的价值就会凸显。
(三)法制教育:情境创设 在线说法
青少年的群体中,法律意识比较的薄弱,并且个性比较的鲜明,自我控制能力还处于不足的状态。另外,在现实的校园生活中,还会出现一些校园暴力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还影响了学生的健康生活。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法治教育不到位造成的。此时,就需要德育教师使用“互联网 +”的方式,借助网络平台,将社会与法频道等权威性的内容体现出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相互探究。例如:在学习“法在身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在线说法”教学情境。在“班班通”设备的引导下,播放开场音乐,以主持的方式,将身边的案例转移到课堂中,此种方式,不仅增加了趣味性,并且易于接受,可以有效的学习到法律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与学习有关的小游戏,使用业余的时间,减少学习的分担,加大沟通性。
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初中德育教育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断形成。此时,单一和高压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化的德育教育发展。德育教师需要结合现状,科学的使用“互联网 +”这个跳板,创新教学方式,深度的挖掘教学资源,延伸教学渠道建设,让学生从心底接受老师的德育教学。另外,还需要在青春教育,生命教育,法治教育的基础上,加大经典诵读,提升涵养素养,开展主题班会,健全学生人格。加大互联网 + 对话交流,超越时空,进行心理辅导。构建健康的网络家园,加强凝聚力建设。利用好网络资源,加强德育教学的时代感,提高教学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 王軍怀. 论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01)
[2]杨芳惠. 论高中德育教学活动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作用[J]. 高考. 2020(08)
[3]江素华. 细化教育培养良好品德——初中德育教学方法略谈[J]. 家长. 2020(03)
周利萍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