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发现,叫江南

2020-12-16 07:55张永祎
莫愁·小作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江南文化

张永祎: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江南文化学者,曾受邀做客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文明之旅》栏目,讲授“梦里水乡江南镇”。著有《与我有约》和《水做的江南》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系江苏省首届紫金文艺评论一等奖获得者。

每位作家都有自己写作的资源宝藏,他们沉浸其中,上下求索,费尽心力,本文作者的“江南”就是他创作的活水源头。作家的成长进度与他对主题和题材的不断掘深是同步的,从满眼是风景,到满心是人影,透过作家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一位好的作家,就是永葆自省精神,以不断求新求实的心态,步履坚定地走在创作道路上。

一直在写江南,但江南的灵魂是什么呢?

平时喜欢写点文字,情非得已,写着写着,一不留神就拐进了江南古镇。粉墙黛瓦,花窗回廊,小桥流水,画舫丝竹,如歌,如梦,如缕,如烟,凝眸处,缥缥缈缈,朦朦胧胧,好像一直颠沛流离的心情,在忽然之间找到了心灵的原乡。薄如蝉翼的思绪,让我暂时放下了汹涌的岁月,摇曳在多情的水乡,陆续写了周庄、同里、甪直、木渎、西塘、乌镇、南浔、朱家角、光福、安昌、锦溪等50个江南古镇。描绘河岸人家,细说醉里吴音柔绵好;时见梨花淡淡,眺望翠堤春晓分外娆。

江南就好像一篇欲说还休的文章,不管是欲擒故纵,还是欲抑先扬,总是让人欲取不得、欲罢不能。这是一个特别让人上瘾和过瘾的地方,一旦遇见,不再相忘,但我的写作主要停留在移步换景的激动之中,惊异、新奇、沉醉、享受,是这个时候的主旋律,因此镜头摇晃,画质模糊,走眼、走耳,却未必都能够真正走心。这是因为对背后的东西了解得还不够多,但文字毕竟是以精神世界流淌为源泉的,要想文字立起来,就得思维先立起来,一旦在思维的渠道里发生某种纠结或郁结,文字的成色一定会大打折扣。所以,虽然写了许多东西,但好像许多都是在原地打转。

这也是我一段时间里非常苦恼的事情,也在迫不及待地寻觅江南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不同点,后来发现江南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水”字!水至于江南大地,浩浩荡荡,不择地而流,不唯江南,唯盛江南,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液态之笔描摹河流恬美,气态之墨弥漫烟雨迷蒙,固态之情洋溢飘雪如絮,这些在风景秀丽的江南都显得特别富有诗情画意,都会给人无边无际的美丽遐想。清透如玉的江南之水,能够带来许多意外的感动。原来江南这本极力积久的金装书,就是用水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一行一行写成的,水是江南唯一的作者,也是最终的出版者。

水代表着江南的精灵,江南的灵魂,江南的梦幻,江南的画墨,江南的一切都离不开水,源远流长、川流不息,水就是江南文化由来已久的发展秩序和基本逻辑。“人家尽枕河”“水港小桥多”“细雨缠绵,花红杨柳岸”,在柔嫩的时光里,但凡一见钟情的恋恋不舍,一见倾心的念念不忘,都会使纷至沓来的江南意象,如杏花春雨一般,飘飘洒洒,绵绵密密。“听雨荷风四面来”,如痴如醉,润物无声,我仿佛经历了一次醍醐灌顶的冲刷,突然间获得了一种涅槃式的重生,似乎找到了江南文化一以贯之的线索。

要写透江南,首先要读懂江南的人

可就在自己写得最嗨的时候,忽然有人告诉我,你文字的最大问题是见物不见人。

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湖光山色,草木葳蕤,我一直喜欢陶醉在山环水绕的缠绵之中,希望能够写出禅意美丽的水墨江南。但在这情景交错之中,我并没有忽略人的因素,甚至还涉及不少人,但后来我终于明白,对江南人的理解,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故事、轶事或趣事之类,或者是简单的人物素描,而是真正从总体上把握江南人对世界的认识方式,并直抒胸臆地写出他们的灵魂特质。对此我确实没有做到,许多描写都是一鳞半爪、支离破碎,有些还可能是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确实还没有写出江南人一气呵成的精神版图和殊途同归的集体人格。

这样看来,要读懂江南,首先要读懂江南人,把握其所思所想,理解其所言所行,捕捉其所作所为,这不是可选可不选的选修课,而是必须认真研读的必修课。

因为这里有江南人巧妙地利用自然顺势而为,山水环抱,山明水秀,追求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和生活格局;这里有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通过自己的辛勤勞作,创造出的富甲一方的鱼米之乡;这里有他们敢于发现蚕桑价值,让丝行天下成为绵延千年的商业奇观;这里有他们崇文重教、秉承绍续、崭露头角、光耀门楣的流量文脉;这里有他们世代接力的温柔敦厚、淳朴善良的世俗风情。多少年来,他们以岁月为流,以沧桑为饮,在世事变幻的波澜壮阔之际,于人生跌宕的千回百转之中,通过许多耳濡目染的形式,创造出独抒性灵的精神遗存,进而成为江南文化的结晶和核心所在。有了这样的视角,我再看苍翠青山,墨绿两岸,好像都站满了人。从满眼是风景,到满心是人影,这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次思维的飞跃。因为江南的一切,确实都是江南人的成果,所以我认为水做的江南,最终的答案就应该是水做的江南人。

通过这种生命昂扬的审美观照,就能发现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灿烂。江南文化不限于物质层面的直观,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体现,或者说许多都是由精神层面传递到物质层面的心灵轨迹。因此,那些水乡符号不再是冷冰冰和木讷讷的物体,而是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更有浓度的人文情怀。日月凝聚灵长的精华,山川荟萃心灵的风景。因此,对于江南文化,我们应该更加准确地表述为,这是一种孜孜以求、不舍昼夜的生命状态,代表着江南人与生俱来的玲珑心致和与时俱进的独特眼光。这种生命状态不仅有着细致入微的原始基因,也有着追求极致的新生禀赋。打开脑洞,赋能身躯,就能够栩栩如生地体现为永不满足的生命活力,推动着江南总能快人一拍而且矢志不渝地成为人人向往的美好境界。明清时期,江南一省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苏州的赋税顶上半个江南,“风物雄丽为东南冠”;宋代范成大《吴郡志》中记载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民间俗语,言简意赅地表达了人们对江南美景的由衷赞叹;昆曲、黄梅戏、越剧、扬剧、评弹等诞生在江南也不足为怪;还有恬静内秀的徽派建筑和咸鲜甜润的精致菜肴,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我们说江南文化不是一天形成的,就是说这种生命状态挥发出多少代人创造力的积累和叠加。

因此,江南文化就是江南人的文化,这就决定了我的江南写作,必须着力与人的世界打交道,深入了解他们思想感情的模式和待人接物的方式,只有心心相印才能息息相通,只有息息相通才能源源不断。

江南的风景就是江南的人文风景

江南是一种诗情文化,也是一种秀美文化,更是一种人才文化。“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明朝四分之一的状元出于江南,清代状元半数以上出自江南,明清两代每七个进士,就有一个出自江南,江南还成就了数不胜数的文人、画家、书法家、音乐家、戏剧家等,包括鲁迅、茅盾、徐悲鸿、徐志摩、金庸、张爱玲、钱锺书、钱伟长等。这里不仅是整体性的人才辈出,还有家族性的人才共生。以金庸先生为例,他的表哥是徐志摩;表外甥女陈喆,笔名琼瑶;堂兄查良铮,笔名穆旦,是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表姐蒋英是著名的歌唱家,其丈夫是航天和导弹之父钱学森;大姨妈袁晓园是汉语拼音的发明者。这种蓬蓬勃勃的生命状态来自江南文化的形态与江南人格的情态融合而成的不可遏制的力量,我们只能在这种交互作用中找到江南文化的地址,在排沙简金中发现诠释文化的历史源头。

有次去无锡,专门去探访了“八大名人故居”,包括钱锺书、顾毓秀、阿炳、薛福成、钱穆、钱伟长、秦邦宪、张闻天。曾经有人问我这些老房子有什么看头,我说非常有看头,而且很有味道。很多人都会慕名而去,但有的只是为了凑凑热闹,如果是怀着这样的目的,这些故居与其他的房屋也没有什么差别。我更看重这些故居与名人成长唇齿相依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环境让他们如此与众不同?应该说,这些故居承载着太多的信息因子,任何一种随意的触碰,都能回放出身临其境的当年情景。我们在这些地方多走走,不仅可以看到他们当年的模样,也能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更能够感受到他们当年的气息和曾经的心跳。我在阿炳曾住过的残破房子里,看到只有一张小床,上面铺着破旧的蓝印花布,斑驳的墙体,朽蚀的窗棂,凌乱的家什,经过修缮尚且如此,当年的情景肯定更加不堪,但就是在这种人生境况下,他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深刻而经典的作品,这是何等了不起的伟大艺术家!目有所见,心有所思,不知不觉中,写作的欲望就急不可耐地腾空而起,自然而然希望能够提炼出他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真情实感。

都说十里秦淮的烟波,倒影映月,梦残歌罢,扬州一梦,烟花几重,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夫江南者,诗心所凝也”,在许多诗人的眼中,江南自古就是柔情的、柔软的,甚至是柔弱的。殊不知,两岸桃花,静水深流,到处都有卷起千堆雪的拍岸惊涛;“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风驰电掣,狂飙突进,雷霆气势,霹雳风格,一举就能击破一枕千年的温情之梦和悲伤之叹。公元1276年,元军挟持南宋皇帝下诏给镇守扬州的主将李庭芝和副将姜才,要求二人弃城投降。李庭芝说:自古以来皇帝只会让将军用血肉之躯保卫江山,从来没有圣旨让在外作战的将军投降的。他们义愤填膺,撕碎圣旨,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带领着扬州人民与入侵的元兵展开了殊死搏斗,救亡图存,可歌可泣,忠节浩气,气吞山河,最终寡不敌众,英勇捐躯!为了能够写出他们的心路历程,我专门到扬州东关街的双忠祠去拜谒两位英雄,穿越时空的景仰,让我们更加深入地领略到江南人身上固有的“宁为玉碎、不為瓦全”的刚毅血性,以及因此而带来的许多震撼心灵的生命奇观。

这些年,我去过江南的许多地方,特别是在江南古镇,独自一人徜徉在山水之间,心里只剩下宁静和美好。这里的生活看似简约但不简单,在不动声色中构建闲适哲学的审美世界,到处都是自然而然,到处又是斤斤计较,不仅要用眼睛去看,还要用心去感受。举凡精致民居,高矗祠堂,肃穆牌坊,恢宏庙宇,摩天宝塔,精巧古桥,玲珑楼阁等,都交织着乡儒学究的吟哦,也映衬着道法自然的呼唤,还传递着缘起性空的修炼。亦动亦静,亦俗亦雅,精工细作,无微不至,谱写出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坚定执着;一堂一室,一门一窗,一砖一瓦,一桌一椅,一雕一刻,或寄情,或托物,或言志,或隐喻,都代表着江南人的美好愿望和人生期盼。

由此可见,要写人所未写,就要到人所未到。当自己努力沉浸在江南人的思想、情感、兴趣、爱好、习惯、故事、传说之中时,就希望把这些辐辏到江南文化永不停息的车轮上,伴随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新气象,写出江南人的新境界。因此我现在写作,就更加注重江南人的故事,江南人的生活,江南人的精神,江南人的气质,江南人的贡献。江南文化是一种流过江南人灵魂的文化,江南的一切风景都是人文风景。因此,在自己热爱这些人文风景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生命中的惊喜。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撰写的文字里住着自己的江南,但时过境迁,又发现那已不是原来自己的江南。

编辑 木木 691372965@qq.com

猜你喜欢
江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最美江南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谁远谁近?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绣江南
江南春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