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在语文课堂中绽放

2020-12-16 18:02叶琅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30期
关键词:题眼语文课堂德育

叶琅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作为语文老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语文素养的同时,还应结合实际,在语文课堂中巧妙地融入思想教育。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通过紧扣“题眼”,引发情感共鸣;抓关键词,激发情感体验;分析人物形象,深化情感感受;指导朗读,升华情感领悟等形式渗透德育,达到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0-0177-02

Let the flower of moral education bloom in Chinese class

YE Lang  (Fuzhou school for the blind,china)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points ou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noble moral sentiment and healthy aesthetic taste, and the formation of correct values and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ife are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Chinese teaching." As a Chinese teacher, while imparting knowledge and cultivating Chinese literacy, we should also integrate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to Chinese classroom. In the Chinese class, teachers should stick to the "problem eye" to arouse emotional resonance; grasp the key words to stimulate emotional experience; analyze the image of the characters to deepen the emotional feelings; guide the reading and sublimate the emotional understanding to infiltrate moral educa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moistening things and educating people without trace.

【Keywords】Chinese classroom;Moral education;Infiltration

新課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的主要功能是用语言文字激发人们美的感受,滋养人的心灵,涵养人的精神世界。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语文在德育渗透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以课文为依托,以教师的人格魅力为榜样,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教育效果。

1.紧扣“题眼”,引发情感共鸣

文章的课题就好似它的“眼睛”,我们可以抓住“题眼”,深入到文章的中心内容。通过抓题眼来阅读文章,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主旨与内涵,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学文的同时“悟道”,达到文道合一的目的。

例如,学习课文《彩色的非洲》,我紧紧抓住“彩色”一词,引领学生感受作者鲜明的写作特色。首先,作者在文章的结构上进行首尾呼应,围绕“彩色”一词直抒胸臆,发出对“彩色非洲”独特风情的由衷赞叹。其次,文章在用词方面也十分独到,如“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你在节日的市场上放眼望去,看到的是花花绿绿的衣服交汇成的彩色的河流”等,充满丰富的想象力,无不体现着“色彩”美,使学生对非洲的感受不断深化,如临其境。通过抓“题眼”,学生领略了这样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乃至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发出了要保护地球、保护自然资源的心声。

又如学习当代作家冯骥才的散文《花的勇气》,我采用“紧扣文本题眼”的教学策略,抓住题眼“勇气”一词,引领学生品读赏析,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同时,借助语言材料,展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一同被小小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发出由衷的赞叹——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

2.抓关键词,激发情感体验

优秀的文学作品犹如一座座巨大的宝库,其中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感悟以及价值观等,它们好似一颗颗璀璨的宝石散落在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值得我们去深深体味,细细琢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词,深入分析领会,揣摩文章的思想内涵,在语言文字的解析中渗透德育,在文本精读中领悟生命的意义,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智育”与“德育”的完美融合。

如学习课文《桂林山水》,课文开门见山,以“桂林山水甲天下”为开端,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独特风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由此,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汉字的独到精妙之处,言简意赅。接着,作者描述了漓江水“静、清、绿”以及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这几个关键词,去感受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喜爱之情。

又如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散文《桂花雨》,文章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写了童年在杭州的美好生活,蕴含着浓浓的乡情。作者描写“摇桂花”的场面是紧张而欢乐的,孩子们“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抱着桂花树使劲摇”这几个连续的动词,是孩子们快乐心情的真实流露。作者的用词十分精妙,如“桂花盛开时,小村人家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文章前后两次出现了“浸”字,它有相当强的代入感,瞬间让我们感受到桂花香是芬芳馥郁的、是沁人心脾的、是无处不在的。在课堂上,通过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温馨、美好的人文环境,激发孩子们的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受到了爱家乡、爱亲人的教育。

3.分析人物形象,深化情感感受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他们或忠肝义胆、或运筹帷幄、或善良仁慈、或宽容大度,在他们身上无不闪烁着最耀眼、最动人的人性光芒。因此,在赏析作品的同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感受人物的优秀精神品质,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心灵的净化,德育渗透就成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如学习课文《詹天佑》,在初读课文环节,我预设了一个问题“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詹天佑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解决的?”,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读书、去思考、去发现,“顺藤摸瓜”地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再通过对文本的细节研读,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行为等描写,逐步呈现出一位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他身先士卒、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精神无不渗透着德育思想,这些品质犹如一座丰碑屹立在学生的心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教育。

对于学生而言,生活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刷子李》一文,作者讲述了一位生活在市井里巷的粉刷匠的传奇故事,塑造了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文章写法上两个显著的特点,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展开教学,让学生领略了小说魅力,同时准确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刷子李是一位生活在天津卫的普通手艺人,虽生逢乱世,却是一位技艺高超、性格果敢的“俗世奇人”。在层层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学生们剥开跌宕起伏的情节外衣,深入到文章的内核,不断受到思想的启迪,逐渐明白“人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的人生哲理。

4.指导朗读,升华情感领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通过朗读,可以更自然地融入作品中,感知文本内容,体验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朗读升华学生的情感领悟,可使“悟情”和“悟理”相得益彰。

如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被称为“诗圣”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由于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作者和许多百姓一样遭遇山河破碎,家人离散的处境,无时不期盼着能够早日平息叛乱,重归故里。当他听闻官军收复蓟北这一喜讯时,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教学时,我让学生进行同桌互读,共同探讨:诗中哪些词语体现了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在结合时代背景,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遭遇之后,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更深了一层,畅所欲言。最后我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出心中最真实的感受,入情入境。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真正走进诗篇,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受到震撼。

再如《自己去吧》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它讲述了“小鸭子”和“小鹰”克服困难,终于学会生活的本领,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整篇文章的教学,我紧扣一个“读”字,引导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学会思考、讨论和感悟。在配乐朗读中,我通过朗读把学生带入文本描述的情境中,感受小鸭和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学会了独立的故事。接着引发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思考、讨论:小鸭和小鹰是怎样学会生活的本领?学生们在一遍遍的朗读中深入文本,触发想象,各抒己见。最后,在分角色朗读环节,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明白遇事不依赖,应该学会独立的道理。

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是一個水到渠成、润物无声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当正确理解语文和德育的关系,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正如泰戈尔在《飞鸟集》中所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语文学科不是德育的附庸,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语文,它因其浪漫的艺术性和丰富的表现性,使德育渗透不留痕迹,浸润心灵,在不经意间,德育的种子在语文课堂中花满枝桠,绚烂无比。

参考文献

[1]谷志平.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12)

[2]路鲜花.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微[J].学周刊,2013(29)

猜你喜欢
题眼语文课堂德育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高考数学题中“题眼”的理解与破解
物质推断题的推断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