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
摘 要:所谓反思是指:“有意识地努力去发现我们所做的事和所造成的结果之间的特定连接,使两者连接起来。”随着课改的推进,教师的反思意识日益增强,但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并不是每一个教师进行的教育反思都是有效的、专业的,反思什么?怎样反思?反思是否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工作?本文从教师对反思的认识以及行动进行分析,寻找原因,在管理和实践两个层面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从而逐步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
关键词:反思能力;专业成长
【中圖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0-0039-02
Improving teachers' reflective ability and promo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HEN Ping (Zhangjiagang Jinfeng central kindergarten,china)
【Abstract】The so-called reflection refers to: "a conscious effort to discover the specific connection between what we do and the result,so as to connect the two."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curriculum reform,teachers' awareness of reflection is increasing,but in our daily work,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not every teacher's educational reflection is effective and professional. What is reflection? How to reflect? Does reflection effectively promote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and action of reflection,finds out the reasons,and takes some positiv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in the two aspects of management and practice,so as to gradually improve teachers' reflective ability.
【Keywords】Reflection ability;Professional growth
所谓反思是指:“有意识地努力去发现我们所做的事和所造成的结果之间的特定连接,使两者连接起来。”纵观教育的整个过程,教师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种能力对改进自己的工作有独特的作用,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必要条件,因此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研究成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1.溯源剖析寻找原因
随着课改的推进,教师的反思意识日益增强,但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并不是每一个教师进行的教育反思都是有效的、专业的,反思什么?怎样反思?反思是否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工作?老师们在认识上和行动上都产生了偏差。
(1)重问题表层,轻理论分析
教师在反思过程中,经常把分析问题的着眼点放在当时正在研究的问题的表面,缺乏透过表面现象而深入全面反思的意识。例如,在一次大班美工区活动中,教师发现自己精心投放的材料孩子们并没有使用,于是教师反思中写到:由于没有在活动前把材料提前介绍给幼儿,致使幼儿没有关注到新的材料,今后应该注意活动前的提示。这样的反思,空洞片面,对于幼儿的发展无实际意义。如果对活动中幼儿出现这样的现象,对照《指南》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进行深入的反思和分析,就能发现诸多问题,如:作为大班,对幼儿日常观察能力培养的不够,造成幼儿习惯于使用已知并熟悉的材料,而对新材料的使用缺乏探索能力;幼儿对新材料的使用还没有形成习惯性,所以不能自主的寻找,目前停留在要教师提醒的程度下;材料对于孩子活动中的作用是不是关键,是不是幼儿当时活动中需要的等。
(2)重教师行为,轻幼儿表现
每次教研观摩活动或日常研究后,参与教师都要对所观摩的活动进行评价和分析,这是教师集体反思的一个良好契机,对于执教教师和听课教师都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但是,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教师都习惯于围绕整个活动过程中执教教师某一具体行为进行描述,并加以评论。比如,目标完成、活动中各环节过渡、教师随机教育、材料投放、活动评价等,大多是教师的行为,而活动的主体幼儿在活动时的种种表现,似乎已经成为完成此次活动的配角。很少有教师在一次活动结束后,心中能够清楚有多少幼儿通过本次活动得到了发展,活动后本年龄班幼儿发展目标还有多大差距。由此可见,教师还没有真正把幼儿发展作为活动的最终目标,幼儿主体地位就很难体现。
(3)重个别问题,轻综合反思
教研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同一系列的问题不断发生,每一系列或多个问题之间也经常存在着相互联系,我们习惯于针对每次具体的教研活动进行总结,而很少把多次的活动或经常发现的相关问题联系起来去反思,使我们难以找到问题的根本。比如,活动区活动过程中教师出现无目的的指导;教育活动后教师不能准确评价活动效果;户外游戏过程中材料投放缺乏层次性等。如果单一的反思某次活动中出现的这类问题,可能会得出是因为时间仓促、准备不足、条件限制等原因造成的,但综合起来反思,就不难发现:出现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幼儿已有水平掌握不够,目标选择多为凭自我感觉,也说明我们的教师专业知识欠缺,对幼儿的观察不够到位。
(4)重反思数量,轻反思质量
许多幼儿园要求教师频繁的书写活动反思,认为多多益善。但是在实际中,往往出现教师为了完成园内布置的任务,来不及过多的去思考,而是在比较集中的时间里,快速的完成任务,甚至于出现摘抄他人或自己以往的反思文章。低质量的反思不仅没有提高教师能力,反倒成了他们工作中的负担和累赘。因此,我们必须尽快让教师学会反思,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进行理性反思。力求把初步的文字性的堆积,逐步提炼成为能指导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方法和策略。当教师把任务性的反思转化为内在的自觉性反思时,就是量和质的最大转化。
2.对症下药巧解难题
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更新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如何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如何让教师的反思更为有效?我们从问题入手,在管理和实践两个层面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从而逐步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
(1)去繁从简
我们对班级的资料进行梳理,去除无效而形式化的一些文本资料,让老师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反思笔记和案例的撰写上,要求教师从教育教学经历中反思,从“333”观察记录中反思,做到每日小反思,每周大反思,主题总反思,并针对日常教育活动中的细小环节,展开有效的实践反思,使反思常态化。
(2)多元学习
反思离不开学习,为了满足教师的不同需要我们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学习,以学习《指南》《纲要》《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等教育专著对理论支撑的匮乏开展自主性的自我研修学习,以骨干教师和专家引领等方式对各类活动现场开展对话式诊断性学习,以同课异构、一课三轮等方式对教学困惑开展有针对性的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性学习,以现场观摩、园本教研等方式对聚焦的问题开展研讨性的团队协同学习等,通过多元的方式引导教师成长。
(3)搭建扶手
我们倡导“带一带”“扶一扶”“放一放”,针对教师不会反思、不清楚反思什么、如何反思才有效这些困惑给予教师反思路径的支持。我们鼓励教师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思得与失,要求老师不写场面话,不论成败,如实记录教育效果;二思师与幼,从教师和幼儿互动的质量作分析,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求对策;三思教与学,教师根据整个教育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把影响教与学的因素综合出来;四思生成与创新,老师将教育过程中因实际需要或随机生成的内容进行记录,并分析成败;五思建议与感悟,老师将教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罗列出来,根据问题写对策,使自我反思达到一定的深度。反思路径的支持,有利于增强教师反思的目的性和指向性,提高了反思的实效,较好地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4)激发动力
只有当反思转化为内在的自觉性反思时,才能养成反思的习惯,因此我们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激发教师的反思动力。一是善于发现日常教育工作中勤于反思、善于反思、樂于实践的典型,通过宣传先进,榜样示范,进一步扩大反思的影响力,让老师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二是通过各类观摩展示活动为教师搭建通往自信和体验成功的舞台,在活动中呈现自我反思、协同反思的青春风采。三是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我的教育小故事”等宣讲活动,倡导用诗性的语言、理性的审视、研究的目光进行反思交流分享,让教师心灵中柔软的情怀得以释放和舒缓,营造温馨的教师反思文化。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反思能力的提高需要幼儿园形成一个目标一致的合作共同体,教师才能对照标准主动进行自我反思,敢于针对自己或同伴的工作提出质疑与思考。同样我们也期待着我们所有的老师在这条充满耕耘与收获的道路上用发现问题的眼睛、善于合作沟通的双手、愿意内省自我的精神与我们的孩子一同成长,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精彩而美丽!
参考文献
[1]李红.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尝试[J].学前教育,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