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森林里住着一个猎人。有一次,他在打猎途中遇到了一只美丽的小鹿,可是子弹打光了,于是他顺手把几粒吃剩的樱桃核放进枪膛。枪响了,头部受伤的小鹿很快消失在密林深处。
第二年春天,人们惊奇地发现,森林里出现了一只头顶长着樱桃树的小鹿。樱桃树在小鹿头顶上茂盛异常。在收获的季节里,小鹿摇落鲜红的樱桃,把果实分给森林里的所有居民,包括那个曾射伤她的猎人。小鹿由此赢得了大家的喜爱与敬佩。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在困难面前要学会坚强;要以德报怨。
请阅读上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得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4)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点拨:人生就要像小鹿那样,敢于直面困难,把袭来的子弹仔细珍藏,在血和泪的浇灌下让它长大、开花、结果。漫漫人生路,几多风雨,几多坎坷,我们一定要学会坚强,笑着面对挫折和打击,并最终把它们转化成前进的动力。
从众多的生活素材中,同学们只要把最易于驾驭、最具有真情实感的材料选择出来,就能完成写作,但要注意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合理运用。
2.“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语文课上,老师引用德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的名言告诫同学们应该热爱读书。老师无奈地说:“以前,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有看书的同学,可现在取而代之的却是玩手机的同学。”
学生甲:“读书虽不一定能改变我们的命运,但能改变我们的品位。正如汪洙所说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我们应重视传统的读书习惯。”
学生乙:“你太out了,现如今信息技术这么发达。电脑、手机、媒体等都能让我们迅速快捷地学到很多知识,何必孤独而又单调地抱着书本死啃?况且,现在的书籍又贵得吓人。”
学生丙:“何止是书如此呀,现在动笔写字的人都少了。社会发展了,科学进步了,可很多传统的东西却在悄悄地改变甚至消失了。”
请阅读上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得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4)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点拨:本题是由读书引发的讨论,老师和不同学生对待读书的看法是不同的。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他们的观点各有各的道理,关键是要分析出他们提出这些看法的实质是什么。
从老师的角度:老师对传统的良好读书习惯的丧失有些惋惜。深入分析一下,我们可以知道老师惋惜的不单单是读书习惯,还有很多传播方式的消逝。由此可以立意:珍惜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
从学生甲的角度:学生甲是坚守传统文化阵线的代表。由此可以得出第二个立意——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仍有很顽强的生命力,不会轻易消失。
从学生乙的角度:学生乙关心的是怎样才能更廉价并便捷地搜寻信息,从实用角度而言,传统的形式被取代是必然的。由此可以得出第三个立意——新事物必然代替舊事物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
从学生丙的角度:学生丙的观点是在学生乙的基础上的提升。他认为,不只读书如此,很多传统的东西都在改变甚至消失。由此可以得出第四个立意——社会要发展,就一定会有变化;对传统的东西要有合理的保存方式等。
不管选择哪种立意,都不要就事论事地讨论,而是要以话题为切入点,探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