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睿
[摘要]广义的教育是指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提高个人资本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农民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可是实际上农民继续教育体系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农民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教育的目标不明确等。故而,须多元化地构建农民继续教育系统。
[关键词]农业结构;农民;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A
农业结构的调整是指根据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改变农产品的生产结构,从而使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相协调的过程。调整农业结构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促使我国农业劳动者必须通过教育活动才能跟上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纵观世界,虽然各国国情有所不同,但是总趋势都是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做出对本国更有利的调整。
1 我国农村教育体系存在的障碍
我国农村虽然近年发展速度迅猛,但是农村教育体系还是存在很多的障碍。
1.1 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
农民职业教育是针对农民个体特殊情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是对农民技能的培训和综合素质的培训,这些技能的培训可以直接转化成为劳动生产力。可是农民文化不高,在他们看来,这些培训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这种认知有很大的偏见。很多农民认为,只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些全日制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他们认为职业教育不是教育,职业学校不是好学校,这种偏见直接导致农民不愿意接受职业教育,使农民自身得不到发展。很多基层政府也不够重视农民职业教育,硬件设施不好,甚至教师都不配备,这根本就无法以实际教育行为来对农民发展提供帮助。在中国的很多小村庄,根本就不设置农民职业教育学校,这直接导致农民职业教育活动无法顺利开展。
1.2对基础教育的目标不明确
九年义务教育是很多农民此生接受的唯一一次教育,所以说基础教育相当重要。如果这种教育形式对职业发展起不到作用,就非常失败了。我国当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纷纷模仿城镇的九年义务教育,首先这个定位就有偏差。很多農村学校仍然以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作为学习的唯一目标。客观地讲,城市和农村教育本身存在差距,如果只有应试教育,并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另外农村和城市知识体系有很大差距,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如果完全不学习农业技能知识,只为应试教育而生,那么这将使很多的学生毕业后因为缺乏技能,被这个社会淘汰。由此可见,农民基础教育目标的错位,将导致很多农民无法适应岗位需求,难以立足于这个社会。
1.3成人教育发展滞后
当代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和成人教育相对来说都比较落后,而这两项相比就更加明显了。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普通中等教育,显然在农村基础教育并没有得到普及。所以对农民来说,成人教育显得格外重要,成人教育直接是对技能的培训,技能的优劣决定了经济收入,决定了自身的生活水平。我国农民结构调整后,做出了很多对农民的成人教育的措施,比如说绿色证书工程、新世纪农民培训工程、燎原计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实施的百县千村教育计划、新型农民培育工程等。可是这些计划并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地方政府硬件设施不到位,这些计划难以得到实施。而且,对农民的教育很多都是技能的培训,实际的操作未能得到大程度的传授。农民继续教育是针对农民的教育,面向的应该是广大的农民,应该做的是实用技能培训。例如,化肥如何使用、新机器如何操作、新技术的普及等,只有这些技术的实际操作培训,才能使农民融会贯通,真正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加经济收入,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可是,很多地方政府只注重理论传授,使农民继续教育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2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性
2.1 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业结构的调整成为一个必要的趋势,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生产方式不当不仅会破坏环境,还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不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若处理不当,会在经济链条中形成恶性的连锁反应。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农业收入是由农业资源和劳动力投入所决定的,而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也处于经济链的最底层,在经济的快速增长过程中,农民未得到真正的实惠。而农产品的价格和市场的需求量在市场宏观调控力度调整和加强之后均会得到明显提高,从而可提高农产品的需求量及农民的收入,有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2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条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人口大规模向城市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使可供交易的农业剩余产品数量越来越多,促使农业自给自足的模式逐渐转变为商品化生产模式,因此迫切需要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而农业结构的调整不仅是由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决定的,更是由农业自身商品化的程度决定的,故农业劳动力向城市不断转移和农业人口比例的不断下降是城市化的核心,也是农业商品化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条件。
3农民继续教育对农村发展的作用
3.1 何为农民教育
农民教育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农民接受教育,是对农民职业技能的教育、普通的成人教育、培训等,其中心思想就是通过这些教育全面提高当今社会农民的综合素质。
3.2为什么要推进农民教育
(1)实现农业现代化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现代农业对技术、现代化、信息等要求更高,同样的土地面积,对产量和质量的要求更高。我国现阶段是实现农业现代化非常重要的时期,想要推进农业现代化,新技术的支撑相当重要,但要使技术、知识等转化成为生产力,关键在农民对技术的合理运用。所以说,对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相当重要。
(2)发展农民综合素质。“人力”是主要生产力,人民不发展,社会也得不到发展。教育是传播知识的重要手段,是保证“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现在农村人口相对减少了,农村较为落后,农民素质较低,对社会的发展作用较小。
我国将近有一半的人口在农村居住,但是九年义务教育没有得到普及,甚至有小部分还是“大字不识”的文盲状态。受过农民职业和成人教育的农民非常少。据统计,在甘肃农民中,小学文化占比约40%,初中以上的占比不足30%。正是因为这个情况,我国农业劳动力低下,农业技术得不到推广。所以说,农村继续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3)剩余劳动力合理利用。农村劳动力质量差且过剩。就数量而言,严重过剩。没有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质量也差强人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农村有1.5亿多人的过剩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30%,也就是说10个农村劳动力里,有3人闲置在家。其中中部、东部地区更为严重,甚至达到了50%,西部就更多了。这么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如果不能合理规划,那现代农村很难得到发展,更不用说推进城镇化了。
4如何重构农民继续教育
4.1 注重农民素质教育
中国改革的一大重要目标就是提高素质教育。农村虽然较为落后,也应该一定程度上的提高素质教育。农民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了素质低下的结果。因此,重构农民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注重农民素养、遵纪守法、维护公共卫生、基础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对农民群体系统地开展法制、政治、思想道德教育;(2)针对农民教育的特殊性,开展全面的多元化的教育培训;(3)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合理制定九年义务教育的“门槛”。
4.2完善成人教育体系
成人教育在农村开展应该得到合理的规划,把技能的培训和知识的传授完美结合,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新模式。具体实施方式有以下几点建议:
(1)突出成人教育的实用性。成人教育目前在农村的形式大于实用,理论高于实践,使其作用不明显,得不到农民重视,因此成人教育应该加大实用性技术的培训。
(2)形式多元化。夜大、函授、文化学校等。
(3)加强管理经营能力培训。农业对农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具备市场意识和效益观念,同时还要有创新能力。通过管理能力培训,使农民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4.3创新继续教育体系
实际上大部分针对农民继续教育,是以课堂为主的,理论知识较多。这种传统模式应该进行转变,多开展新模式教学,将很大程度地提升农民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4.4加强农村职业教育
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不仅需要设立具体的培养目标,对办学形式、办学体制和课程设置等进行改革,还需要倡导政府部分、社会和学校等均参与其中,以完善相关的机制,具体包括以下措施:(1)在各类职业学校和农机学校等政府体制外,可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引导个人、相关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实现办学主体的多元化;(2)可通过开展各种农民技术资格证书教育,以将农村职业教育加入农村初中教育體系中,让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基础教育的毕业证书,还可以获得农业职业资格的证书; (3)农村职业教育中需将优秀的农村青年农民作为定向培养的对象,使其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和创新思维,并促使其称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
4.5整合城乡资源
农民经过继续教育,其技能水平、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了,对我国现代化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说,农民继续教育直接关系着我国8亿多农民能否在城镇化进程中立足,也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的战略,因此在对农民进行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还需要指定相关政策给予支持。而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一些,加之很多农副产品多是销往城市的,只有将农村和城市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并加以充分利用,才能更好地提高农民继续教育的效果。
4.6加强法制保障
国家应该制定农民继续教育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将农民继续教育纳入法制管理的范畴,以保障农民继续教育的权利,促进农民继续教育的顺利实施。
5结语
综上所述,继续教育在当今农村存在很多障碍,对职业技能培训的不重视和基础政府硬件和软件设施的薄弱,直接导致了农村过剩劳动力的产生。新阶段农业发展做出客观的调整适应整个社会的需求,可促进农民继续教育体系的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使农村劳动力得到全面的利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适应了中国当今社会的需求,同时也是世界发展和进步的要求。可以说,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农民继续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蓓,论新型农民培养与农民教育体系重构[J].继续教育研究,2017(06).
[2]李红晓.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结构调整[J].农村科学实验,2017 (03).
[3]傅晨,宋慧敏,项美娟.新常态下农业结构调整的任务[J].南方农札2016(01).
[4]张迪,城镇化过程中城郊农民继续教育意识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7 (03).
[5]吴科锋.高职院校开展失地农民继续教育培训难点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9 (11).
[6]焦双红.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7(13).
[7]高峰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J].职教论坛,2019 (04).
[8]程艳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农民继续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7,000(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