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虹琳
[摘要]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交汇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点,而生态环境保护在这两项战略中有着重要作用。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立足点,分别梳理出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中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衔接作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有机衔接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正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交汇期。学界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问题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研究,二者有机衔接的目标和方向也在逐渐清晰化。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的有机衔接极其重要。
1 生态环境保护、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三者间的关系
1.1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到2020年的阶段性短期目标,乡村振兴战略是到2050年的一个长期战略目标和规划,能否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很多内容与措施都与脱贫攻坚存在着一致性,这为二者的有机衔接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为脱贫攻坚提供新的支撑和动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脱贫攻坚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1.2生态环境保护与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的原则之一就是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在这一理念下,生态扶贫在众多扶贫措施中有着重要地位。我国很多贫困地区甚至深度贫困地区大多都处于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脆弱区等生态堪忧的地区,处于这种环境下的贫困者用以进行生产的物质资源极度匮乏。再加上生存环境也不容乐观,若不加以保护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这些地区不仅难以完成脱贫任务,生态环境也将处于持续恶化的境地。由此可见,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工作的结合很大程度上能助推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从长远来看,这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也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1.3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相关要求。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整顿乡村面貌,无论是对生态产业的发展、乡村文化的建设还是对人才的吸引等都具有积极意义,这也成为乡村持续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方向,也有利于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可见,要将广大乡村建设成为生活环境优美整洁、生态系统健康运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应该并且必须贯穿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始终。
2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衔接的基础
生态扶贫和生态振兴分别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集中体现,这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生态上的有机衔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2.1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衔接的理论基础
生态扶贫和生态振兴是在不同发展阶段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的不同策略,虽然在具体目标、侧重点以及时效性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二者都是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的生动体现,在理论上具有内在一致性。生态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一些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贫困地区或者是重点生态功能区,通过相应的方式协同推进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推动实现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经济不断发展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要求的集中体现,具体呈现为在广大乡村的发展过程中净化美化农民居住环境、推动发展绿色农业、建设形成美丽农村的目标和任务。我国在实施生态扶贫和生态振兴的过程中都牢固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在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生态脆弱的农村贫困地区,坚持摆脱贫困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既满足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等日益强烈的需求,同时也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
2.2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衔接的实践基础
生态扶贫和生态振兴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实施多种举措,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这为推动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有机衔接奠定了实践基础。一是用好生态资源,发展生态产业,推动实现乡村绿色发展。很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扶贫过程中,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工業等方式将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优势进行了相应的转化。二是修复生态环境,突出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乡村长远发展。对于一些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以及处于重点生态保护区的贫困地区,其采取易地扶贫搬迁的集中安置模式,对实现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有效结合、助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三是实施生态补偿,让贫困群众从生态保护中受益。通过对贫困人口进行资金补偿使相应人口摆脱贫困,更通过提供专项资金来进一步加大生态补偿力度,以实现退牧还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让广大贫困群众从中获益。四是整治人居环境,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强调提升贫困人口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强调要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环境,对生产生活中存在的水、大气、生活垃圾污染等情况给予了足够重视。
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衔接思考
关于推动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的有机衔接,还需要有进一步的思考。
3.1 更加强调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当下,打赢这场仗很重要,以何种方式打赢这场仗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来说更为重要。脱贫攻坚战越是在接近胜利的时候,就越是要注重脱贫质量问题,以期从各方面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问。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足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生态扶贫是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的有效融合,在脱贫攻坚战的实践过程中,既不能忽视经济发展,也不能忽视环境保护。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生态上的有机衔接,就要在现阶段的扶贫实践中更加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思想,坚持绿色、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3.2更加注重生态扶贫的体制机制建设
我国的生态扶贫在脱贫攻坚战略的引领下不断摸索前进,其在制度建设方面还要再进一步加强。首先,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各地区在生态资源种类、资源承载力、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在构思生态扶贫的体制机制时应对其进行综合考量和设计,使其更好地与生态振兴总体规划融合对接。其次,要完善组织协调机制。生态扶贫工作涉及多种产业、多个主体、多个地区,与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存在很多交叉之处。因此,对于生态扶贫与乡村振兴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可以进行统一协调和调度,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实现更加切实有效的衔接。最后,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这是生态扶贫机制体制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对于生态扶贫和生态振兴的衔接效果具有极大的推进意义。
3.3更加突出农民地位,培育主体意识
农民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体,对于实现二者的生态衔接具有关键作用。首先,要处理好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关系,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设计和实施主体上来看,政府在实践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各地要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通过加强生态产业培训、生态农业培训、总结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等具体措施提升农民群众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内生动力。其次,要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廣大农民群众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思想观念上,政府和地区应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和号召力,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比如,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的贫困地区,可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问题等一系列连续的政策措施,让更多易地搬迁的农民有参与感和获得感,继而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村发展。
总之,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这两大战略的统筹衔接工作,生态环境保护在其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最后阶段,更要注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有机衔接,从而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汪三贵,冯紫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逻辑关系、内涵与重点内容[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05)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胡钰,付饶,金书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中的生态环境关切[J].改革,2019 (10).
[4]廖彩荣,郭如良,尹琴,等,协同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保障措施与实施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 (02).
[5]许英凤,侯西安.习近平生态扶贫思想及其现实启示[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05).
[6]高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逻辑关系及政策安排[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05).
[7]豆书龙,叶敬忠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及其机制构建[J].改革,2019 (01).
[8]冷志明,丁建军,殷强.生态扶贫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04).
[9]黄国勤.论乡村生态振兴[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 (02).
[10]吴健,郭雅楠,余嘉玲,等.新时期中国生态补偿的理论与政策创新思考[J].环境保护,2018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