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经验探究

2020-12-16 02:58付婉楠姜宏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8期
关键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

付婉楠 姜宏

[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间,中国经济形势发生了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变化。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瞩目成就,逐渐从一个落后贫穷大国跻身为世界经济强国。如今,为促使新时代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总结、整理好党在一百年间的经济发展经验。因此,本文将沿着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对中国经济发展经验进行梳理、探究,试图描绘出中国社会发展的宏观轮廓,刻画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微观脉络,从而找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独特道路。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136.5

[文献标识码]A

2021年,将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一百年间,中国共产党饱经风霜却不忘初心,始终站在发展的最前线。为了发展经济,中国共产党率领人民群众进行实践探索,先后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五大新发展理念,推动着中国经济走向一个又一个的历史腾飞。

1 建党初期为革命斗争搞经济建设

上世纪初,旧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驱逐外敌,镇压反动分子,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力,经济条件和经济支持变得有限。对于战争来说,前线物资供不上,就难以胜利。1933年,毛泽东在中央大会上作了《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的报告,报告指出:“一切的工作,都应当为着革命战争的胜利,为着这一切,需要进行经济方面的建设工作”。1934年,毛泽东作了《我们的经济政策》的报告,指出有关经济建设的重要意见:一是经济建设的原则是服从战争需要,二是经济建设要发展农业、工业和对外贸易,三是经济建设要依靠农民,四是争取国营经济对私营经济的领导。报告发表后,全党上下开始了有组织的经济建设,截至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国家农业和工业总产值之比为7:3。从总体上看,国家GDP虽有了极少的增长,但工农业发展极不协调,中国依然是一个极其贫穷的落后农业国。

2建国后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与探寻

2.1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与曲折探索时期

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一片崭新天地。为了巩固政权,党立即开展了经济恢复工作。这一时期,党恢复并发展了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还采取了许多措施治理生态。随后,党又开展了“一五”计划,此期间制造工业迅速发展,农业产量超计划完成,经济水平大幅提高。但是“一五”计划后,急躁冒进的勢头逐渐加深,最终出现严重失误,彻底脱离了经济发展的正确轨道。同时,由于农业生产高指标,环境遭到破坏,因此带来了沉重的“三年自然灾害”,经济损失惨重。由于教训惨痛,国家从1962年开始进行经济调整,国民经济才逐渐开始好转。

2.2改革开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1978年,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要决定。此后,全国人民都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发展经济。这一时期,国家作了许多调整。首先,对经济运行过热的情况进行了整顿。其次,在经济领域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证明:对内,改革开放充分释放了经济活力,经济“市场化”了,市场“自由化”了,各种经济成分都活跃了起来,极大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外,改革开放打开了走向世界的大门,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并与国际接轨,迈向了跻身于世界的跨越性阶段。

2.3可持续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上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作为新型的发展观在世界出现。1992年,中国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规划了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容。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2005年,可持续发展成为“十一五”规划的核心。这一年,循环经济出现在中国的搜索引擎上,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关键词,并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不断被提出、被探索,力图改变过去那种传统单向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促使经济朝着良好、生态、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3新时代背景下贯彻新发展理念

3.1创新

实践表明,中国经济的成功崛起基于创新。创新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也可以说创新就是生产力。创新能够充分释放经济潜能,破除与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习主席讲话: “让创新贯穿国家一切”。这表明,创新不是局部单一的的,而是包罗万象的,时时刻刻都要创新,方方面面都要创新。

3.2协调

新时代,我国依然面临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运用辩证法”,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经济发展问题。同时,还要“善于‘弹钢琴”,就是说,经济各领域只有协调发展,才能弹奏出经济的交响乐。最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好一盘棋,这强调的是统筹规划。经济建设好比一场棋局,各项经济事业好比棋盘之子。棋盘若一片散沙,此局必输;棋盘若布之有道,此局必赢。经济建设之道亦于这棋道,只有合理规划,才能协调制胜。

3.3绿色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致辞上强调“中国的发展绝不会以环境为代价”,这是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底线。中国经济发展追求的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础上的高质量发展,坚守的是在生态保护基础上的绿色永续发展,即在维持生态平衡和资源质量的前提下,使经济效益最优化,最大化。

3.4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胆开放,走向世界”。新时代,开放本身具有了更多的时代意义。首先,开放是一种包容,意味着要摒弃国家间的傲慢与偏见,追求世界各国之间友好往来。其次,开放是一种合作,正所谓“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最后,开放是一种责任,是对本国的责任,更是对他国、对世界的责任。发展自身的同时,也要积极援助他国,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的舞台大放异彩。

3.5共享

共享理念实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思想。经济发展要承担社会责任,为人民谋幸福、谋安康。只有一心为人民而努力发展,才能始终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同时,经济发展源自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其发展成果也应由人民共享。只有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发展成果,才能吸引更多民众参与到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未来,而真正的未来是属于全世界的。所以,共享也要在世界范围内共享。“世界好,才能中国好”,因此,必须把共享作为发展共识。

4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高质量发展

4.1 坚持党的统一领导

中国是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中国经济必须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曾有观点认为,这种方式不如西方式发展自由。的确,在一个政府不作为甚至腐败无能的国家里,自由放任确实能促进经济增长。但这主要是因为政府缺乏发展才能、管理意识,所以不得不依靠经济自由来挖掘经济潜能、活跃经济因素。虽然这种做法在一定时间、一定程度上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但最终会导向市场混乱、运行无序,甚至引发经济危机。因此,为避免类似经济波动,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重要决策,按部就班落实各项发展事宜。

4.2创新引领发展

经济发展需要市场,需要刺激,需要活力,而这主要来源于创新。下面将从三方面分析如何创薪。首先,前提是得有创新思维。有人谈到限制经济增长的原因时,曾提到过“愚昧无知的限制”。的确,在这样一种贫乏的状态里,根本没有什么刺激可言、发展可言,原始社会就是再恰当不过的例子。而在创新下, “新产品的知识会逐步扩散,欲望的扩张也随之增加”,新的需求会引起强烈的经济刺激。因此,思维创新是前提。其次,科技创新是关键。21世纪,中国数字经济茁壮发展。由于数字经济具有高渗透性,它的出现突破了传统产业面临的资源限制,加快了经济要素的流动和周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产出。如今,中国数字经济引跑在世界前列,为此,应继续进行互联网技术创新,完善数字经济的基础性建设,在数字经济领域里不断夯实、巩固、发展。最后,创新型人才是领军。 “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炒鸡蛋”,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一定要有冒险精神,首创精神。综上,要努力进行创新,只有创新蔚然成风,经济事业才能蒸蒸日上。

4.3协调制胜发展

事实表明,单纯地追求增速,而不加以协调,会导致经济疲软。因此,要注意协调的问题。首先,产业协调问题。过去总是机械式地进行产业协调,硬性地加大或减少某一产业的投入。新时代要用新型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可以数字经济为依托进行融合式发展。这样不但能有效解决比重失调的问题,还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将省下来的资源要素转投到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中去。其次,城乡问题。中国经济也可分为“两极”,一极是城市,一极是农村,提升农村的经济至关重要。 “如果要使佃户热心保持土壤的肥力,对地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就必须细心做出规定”。这讲的是政策问题。无论是农业、农民还是农村,积极的政策总能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新时代,要号召农业产业化、信息化、科技化;号召农村发展生态旅游业;号召发展农民,让新型农民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城市也要发挥作用,要号召利用城市的经济资源,逐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第三,区域问题。目前,中国经济格局呈梯度式向东推进,东强西弱。对此,要发挥好沿海经济增长极的优势作用,带动内陆腹地经济发展,力促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要充分利用好东、西部地区资源优势,促进资源互通互享,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4.4绿色绘就发展

新时代,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实践证明,经济发展要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对于城乡来说,就是要依托各地生态优势发展“金山银山”。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要走集约式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通过利用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生产成本来实现循环生产的清洁式生产方式,它代表着集约型的环境成本意识和绿色的发展理念。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循环经济的投入力度,环境质量有所提升,经济发展也取得了较好成绩。应当看到,生态不是挥霍的筹码,而是发展的本钱。经济发展绝不能越过绿色底线破环生态,绝不能走“断子绝孙”式的自杀式道路。

4.5开放繁荣发展

开放问题实则资源要素的流动性问题,只有各种要素流动起来,经济有活力,就像人体血液那样,只有循环起来才能生机满满。现在是全球经济时代,若资源要素不走出国门,经济实力必将退化。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完美诠释了开放问题。在该倡议下,中国积极援助周边小国家,与各国示好、携手共进。正因如此,中国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形象,引来许多国家前来建交。应当看到,开放为经济发展打开通道,促使更多的经济要素流人中国。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开放都是发展所趋。对于中国来说,若过去20世纪的开放是初步开放,那现在21世纪的开放则是深入開放,是开放的黄金时期。

4.6共享共筑发展

在共享问题上,国家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发展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是最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模式,它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通过对闲置物品进行短期出租来进行商品自助式交易,从而获得物品租金。共享经济在中国发展甚好,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中国人多,消费人群多。二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支付经济越来越受市场欢迎,迎合了共享经济发展特点。三是共享使生活方便化,消费者用户体验感好。现如今,市面上的共享经济主要有共享汽车、共享民宿、共享充电宝等。这些项目吸引着消费者,再一次创新了中国经济;最后是做好世界范围内共享,可以共享方案、共享资源,也可以共享技术,总之共享共筑发展。

5结语

在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长河里,党做出了无数次发展尝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这样的显著成果下,经济发展更应该稳中求进,统筹经济平稳运行的大环境。要知道,无论是在稳定中求发展,还是在发展中求稳定,最根本的都是发展,党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发展。中国经济能取得如此成就,是与党呕心沥血的实践探索分不开的,正是这些实践成果促进了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也必须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未来中国经济定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跃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经济建设的伟大飞跃一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党课之四[J].党课参,2019 (17).

[2]王娜,何自力.新中国70年经济现代化建设基本经验中的“变”与“不变”[J].经济纵横,2019 (10).

[3]孙娜.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建设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J].沈阳干部学刊,2019 (06).

[4]刘燕华,李宇航,王文涛新时代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再探讨[J].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0 (Zl).

[5]徐德斌.马克思国际政治思想及其当代启示一基于对《共产党宣言》的考察[J].江苏大学学报,2020 (03).

[收稿日期] 2020-07-18

[作者简介]付婉楠(1997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姜宏(1978一),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世界经济。

猜你喜欢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