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门市天门中学(431700) 伍 强
铜与浓硫酸反应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温度不够高而发生副反应,生产大量黑色物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造成干扰。为了防止这些黑色物质的出现,必须将浓硫酸先煮沸,然后再将铜加入到浓硫酸中。将铜加入沸腾的浓硫酸后,会迅速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气体从沸腾状态的浓硫酸中逸出时,会带走大量硫酸蒸气,硫酸蒸气遇冷后形成硫酸小液滴,分散在二氧化硫气体中,形成硫酸气溶胶。教材实验中,铜丝通过橡胶塞上的凹槽伸入,由于凹槽与铜丝间有较大缝隙,大量硫酸气溶胶从缝隙中逸出,会对实验者的身体造成危害。现有改进实验装置都是为吸收二氧化硫而设计的,尚未有人对硫酸气溶胶的吸收作出设计,为此笔者设计出一套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新装置。
小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胶头滴管、小烧杯、细铜丝、粗铜丝、脱脂棉、浓硫酸、品红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
如图1所示,取1根打磨光亮的粗铜丝,在粗铜丝中段用细铜丝绑1块长条形脱脂棉,形成1个脱脂棉柱。取1支小试管,将脱脂棉柱塞入试管,将试管直立,粗铜丝和脱脂棉柱不会向下滑动。用手上下抽动铜丝,使得脱脂棉柱能在试管中较容易地上下移动,拉动铜丝,将脱脂棉柱拔出试管。在脱脂棉柱的下端滴几滴品红溶液,上端滴加1滴管氢氧化钠溶液。向小试管中加入1滴管浓硫酸,将粗铜丝插入小试管中,使脱脂棉柱卡在试管中,将试管封堵起来,此时不能使粗铜丝下端与浓硫酸接触,以免发生副反应。
左手持试管夹,将小试管套在试管夹上,并在酒精灯上加热,待浓硫酸沸腾后,用右手捏住粗铜丝上端向下移动,将铜丝下端插入浓硫酸中。铜丝立即与浓硫酸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在试管中形成大量白雾,这些白雾就是硫酸气溶胶,整个实验过程中,硫酸气溶胶不能穿透脱脂棉柱逸出试管外。约10 s后,脱脂棉柱底端的品红溶液褪色,这说明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气体。用右手捏住粗铜丝上端往上移动,将粗铜丝下端移出浓硫酸。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静置片刻,观察试管中的现象,发现浓硫酸呈浅蓝绿色,这说明浓硫酸中溶解了少量铜离子。试管底部有少量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为无水硫酸铜,由于试管中几乎不含水,硫酸铜只能以无水物的形式存在,而且无水硫酸铜在浓硫酸中的溶解度不大,因此主要以沉淀形式存在。待试管彻底冷却后,将粗铜丝拔出试管。用倾滗法将试管中的浓硫酸缓缓倒入一个装有水的小烧杯中,白色沉淀黏附在试管底部,不会随着浓硫酸一起被倒出。向试管中加入1滴管蒸馏水,振荡试管,发现白色沉淀溶解,形成蓝色溶液,该蓝色溶液为硫酸铜水溶液。
本实验最主要的创新点是设计出了脱脂棉柱这一装置。脱脂棉柱在本实验中有以下几个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封堵试管。脱脂棉柱由棉花纤维构成,棉花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中含有大量羟基,而硫酸分子中也含羟基,因此硫酸分子极易与纤维素形成氢键而结合在一起。当硫酸与二氧化硫气体组成的气溶胶通过脱脂棉柱时,硫酸小液滴与棉花纤维碰撞,然后就被棉花纤维吸收。由于脱脂棉柱足够长,棉花纤维也比较致密,大多数的硫酸小液滴都能被棉花纤维捕获。即使有少量硫酸液滴突破棉花纤维的重重阻隔,随着二氧化硫气体顺利到达试管口,最终也会与二氧化硫气体一同被脱脂棉柱尾端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第二个作用是有利于调节铜丝的位置。由于脱脂棉柱有弹性,塞入试管后,对试管内壁有一定的压力,可产生足够的摩擦力,可防止粗铜丝因重力作用往下滑动。由于脱脂棉柱足够长,在上下调节铜丝的过程中,脱脂棉柱始终有一部分卡在试管中,保持了试管的密闭状态。
第三个作用是作检测试剂与尾气处理试剂的载体。脱脂棉柱下端的品红溶液起检验二氧化硫气体的作用,上端的氢氧化钠溶液主要起吸收二氧化硫气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