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中等专业学校 韦永民
中职数学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彰显应用、实践的特点,教师要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趣味微信、互动化的方式丰富数学课堂,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并且能够快速准确地运用所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学生前进的方向,也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是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要通过课堂观察、测试、访谈等方式把握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理解能力,预判他们在学习内容后可能达到的水平,并以此作为活动目标。教师要设定多层次、分阶段的学习任务,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距离,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动机。
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内容时,教者研判学情,知道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 ≠0)的解法,能借助图形分析二次函数y=ax2+bx+c(a ≠0)的性质,熟悉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通过温故引新的方式,与学生复习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知识,并带领学生去探寻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师在拟定活动目标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习得,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情感体验,让学生的知、情、意、行都能获得一定的发展。在知识层面上,学生要掌握概念、定理与公式,要具备一定的计算速度;在能力层面上,学生要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能促进数学语言的建构、数学思维的发展、解决能力的迁移;在情感层面上,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形式、思维、文化美的内容,帮助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教师要着眼于当代中职生认知、情感等方面的特点,让抽象的知识与知识的应用相融、材料的解读与感性的体验结合,为学生提供数学知识的“体验场”,带领学生参与观察、互动、交流,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形象直观的体验。
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内容时,教者创设情境如下:相传古印度的一位宗师发明了国际象棋,满足了舍罕国王爱玩游戏的需求,国王决定好好地奖赏他。于是这位宗师提出了如下要求:在国际象棋的第一格中放入1 粒麦粒,在第二格中放入2 粒麦粒,在第三格中放入4 粒麦粒,以此类推,后一个格子中放入的麦粒都是前一个格子的2 倍,直至放满64 个格子。国王觉得这个“小小”的要求太容易满足了,可当开始计数时,国王才发现将印度全国的麦粒都拿来,也无法满足发明者的要求。64 个格子一共需要多少粒麦粒?教者从故事中抽象出一个公比为2 的等比数列前64 项和的数学问题,一共需要(20+21+22+23+…+263)粒麦粒。教者以趣味性的导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并顺势引出等比数列求和的任务。
中职生虽然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因其知识量、计算速度、观察力、数感等方面的不足,教师提出的任务难度不宜过大,教学任务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控制在合理的难度范围内,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激活学生的学习活力,让他们收获成功的满足。教师要确保任务具有选择性,能结合中职生的现实生活,并结合文化、地域等因素确定内容,再根据难易程度对其进行合理编排,让任务更有针对性。
教师要发挥导引作用,为学生的探究作精准的指点,这样才能推进学生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强化方法指导,带领学生去巩固定理公式,借助于不同的情境,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理解。教师要针对不同模块的特点,引导学生准确提取信息、合理解答问题、掌握分析技巧,并将不同的模块统一起来,立足于系统的视角去理解数学知识。教师要丰富教学素材,要善于运用典型题、错题、应用题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再建构。
如在学习“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内容时,教者借助于问题引导学生: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8,公差为4,试写出这个数列的第2 项与第6 项。对于第2 项,学生迅速说出答案是12,略作思考后回答第6 项是28。教者指出:对于第2 项,大家很快地说出答案,对于第6 项,速度略显慢点,如果要大家求出第100 项,谁能快速地告诉我答案?在学生有畏难情绪时,教者指出: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则有a1=a1,a2=a1+d,a3=a2+d,……a100=a99+d,并引导学生推导出a100=a1+99d,用任意项n 表示公式an=a1+(n-1)d。教师通过问题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教师引领学生用观察、归纳等方式推导公式,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也帮助学生深化了对知识、公式的理解。
总而言之,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开展活动教学为学生搭建合理的“支架”,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认识、理解、应用数学知识,从而获得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培养、方法的掌握、情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