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策略分析

2020-12-16 22:41周玉洁孙栋阁
广东蚕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考核农民生产

周玉洁 孙栋阁

(1.潍坊职业学院图书馆 山东潍坊 261041;2.潍坊职业学院 山东潍坊 26104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乡村振兴成为当下我国农村建设的重要政策,必须以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为导向,提高农业从业者素质,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目标。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仍然存在目标群体定位不清晰,培训人员与资金欠缺等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相关管理部门必须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有效策略。

1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意义

1.1 培养新型农民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助力

人力资源是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从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角度来看,高素质的务农人员是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农村农业竞争力。现代农业相较于传统农业已经有所转变,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征已经初步显现出来,高技术装备的应用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在二者的共同推动下,才能形成专业化、规模化以及标准化的现代农业产业。此外,在我国农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产能和产业结构方面的优化,还要关注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与保障,在现有农业产业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选择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显得尤为重要。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活动,有助于解放劳动力,齐心协力推动现代化农业建设。

1.2 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全面小康的保障

农村地区地势偏远,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在传统的农村建设中,通常以政府资金补贴为主,扶贫工作治标不治本,难以帮助农村家庭迈入小康社会。面对这样的情况,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农民掌握的技术和生产知识更加全面,在与最新科学技术接轨的同时,农作物产量质量都能大幅提高,相应的经济条件也能得到提高。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在拉近城乡贫富差距的过程中,政府必须着手打造城乡一体化建设,从公共设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服务等多个角度出发,帮助农民享受现代化的社会资源。城乡一体化建设离不开高素质农村人口的支持,通过新型农民培养,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生产价值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全面小康的保障,农民在不断转变思想观念的同时,科学技术水平也能得到发展,才能吸引更多投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

1.3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优化社会分工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逐渐成为一种职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优化社会分工的重要途径。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农业从业者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生产型、技能型和服务型等多种类型的职业农民应运而生,提高农民从业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在农村地区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必须有一批专业知识丰富、生产技能熟练的新型职业农民起带头作用,在生产加工和经营的过程中获取更大利润,满足农村地区发展的需求。在社会分工逐步优化的同时,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业从业工作者的重要代表,践行着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政策。

2 当前培养新型农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1 目标群体定位不清晰

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源于农业生产,在农业方面投入较大精力,以创业的心态从事农业活动,脱离了传统农业模式下农民只是为了满足口粮而从事生产活动的形式。他们绝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结合市场最新信息调整生产方向,结合工业化思维调整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大多数时间新型职业农民都居住在农村,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打理农业生产中的各项事务。乡村振兴背景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确定目标群体时,存在目标群体地位不准确的情况,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以务农人员为主,并未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培养主体,都是一线生产劳作者技能培养,忽略了管理人才方面的培养,导致人才队伍梯度不够明显。

2.2 人员、资金方面欠缺

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是解决人、财、地的问题,乡村振兴背景下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活动,如何平衡农村土地制度,解决师资和经费方面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青壮年往往选择进城务工,在城市中谋求生存与发展,这就导致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员明显不足。经过高等教育培养的农村孩子愿意留在城市生活,在面对乡村建设时投入的热情明显不够,农民这一职业很难受到年轻人的认同。从资金投入的角度来看,每年用于农村地区教育培训的投入有限,农村地区本身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投入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资金更是有限,依赖地方政府的支持,缺乏自救能力。从师资力量建设的角度来看,当前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任务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师资内部人员不稳定,培训类型结构不合理成为限制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重要因素。

2.3 农民自身素质不高,培养难度较大

在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的情况下,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难度较高,劳动力明显不足,甚至许多家庭是由老年人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在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活动的过程中,参与培训的农民年龄普遍较大,文化程度不高,在接受新技术、学习新理念的过程中表现不够积极,无形间加大了培训的难度。由于长期受到落后思想的影响,许多农民甚至不愿意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活动,宁愿休闲娱乐也不愿意投入精力学习,导致新型农民培训效果不理想。

3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策略

3.1 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制度建设

实现行之有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体系,必须形成长期有效的制度保障,针对当前培训机制存在的问题调整培训制度。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出台与之相关的政策措施,自上而下形成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制度,并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效果纳入政府部门的考核内容。在制度支撑下,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资金投入更加充裕,实施专款专用制度,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款项进行监督与审批,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制度落到实处。从资金募集的角度来看,除了政府的专项基金,还应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通过企业捐赠以及社会公益活动等多种途径,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活动落到实处。

3.2 拓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内容

传统的农民培训通常围绕工作内容展开,帮助农民掌握生产技能和生产技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拓展教育培训内容,在技能培训方面,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必须结合当地产业布局,结合政策导向,有针对性地帮助农民掌握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从思想品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过程中融入文明乡风建设同样重要,以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为平台,帮助农村群众提高整体素质,从农村地区选择恰当的培训素材,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三者结合,革除陋习,帮助农民培养积极文明的生活习惯。此外,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活动还要加强政策法规方面的教育,通过普法宣传等多项活动,帮助农民了解法律知识,以法律为依据规范自身行为,以法律学习为基础,帮助新型职业农民适应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

3.3 优化培训方法,做到因地制宜

由于区域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计划时,必须考虑当地特点,结合政策导向,培训做到因地制宜。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必须充分吸收和借鉴已有教育培训模式,根据地区发展情况融入具有地区特色的培训活动。重视服务业和支撑产业方面的人员培训,发挥当地特色产业的价值,把握好农村地区的发展趋势,做好布局和统筹工作,突出地域特色。从培训方法选择的角度来看,除了传统的面对面授课形式之外,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组织互联网授课、网络微课等多种形式。通过网络平台组织农民在线学习,无论是政策性内容还是技能性内容,都可以成为线上学习的素材,网络平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农业生产活动之余进行自主学习,农民的职业技能才能得到发展。

3.4 优化考核评价,实现健康发展

考核与评价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组织相关考核活动时,必须做到面面俱到。从考核内容的角度来看,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过程进行考核,必须从课时量、授课内容以及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等方向提出要求,关注参与培训学习的农民是否提高了农业生产技能。从考核对象的角度来看,对参与学习的农民进行考核,主要关注其参与热情度、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生产工作思路是否得到发展。对主办部门进行考核,则需要关注政策宣传是否落到实处,培训资金是否出现问题,各项政策是否落到实处。为了保证评价考核的客观性,在选择评价方式方面也要有所调整,不仅要关注最终取得的成果和培训活动执行过程中的表现,还要关注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重视难以量化的素质发展情况。

4 小结

乡村振兴背景下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活动,这是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能够优化社会分工结构,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助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关管理单位必须重视自身培养策略的优化,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制度,拓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方式,做到因地制宜开发培训资源,在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下,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考核农民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耕牛和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