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吕加良
今年各地中小学的正式开学时间都有所推迟,给一线教学工作者带来新的挑战。在教学时间缩短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如何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进行查漏补缺等都是我们面临的困难。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各类学校都组织师生进行“在线学习”,有的是学生本班各任课教师每天分时段进行讲授,有的是组织学生统一观看在线视频再由本班教师进行练习巩固,还有的是安排学生在指定平台学习并利用平台提供资源巩固练习。
由于学生家庭背景的特殊性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特别是对原来基础知识就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返校后一线教师如何应对以上情况,我们可以先从备课着手,集体备课时要把降低教学起点作为考虑的首要因素,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例如,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教材《圆柱和圆锥》单元,根据摸底调研反馈,学生对于圆柱侧面积及表面积理解、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关系的理解均没有达到要求,这是由于在线学习缺乏现场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局限性造成的。在集体备课时,可以再次将圆柱侧面和表面的展开过程作为演示重点,让学生现场感受到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乘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通过做实验将圆锥模型装满沙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模型中,让学生体会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内在关系。最后再通过变式题进行巩固,最终学生的掌握情况非常理想。在集体备课时我们将重要知识点进行二次教学,在降低教学起点的同时又巩固了知识点,这对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能起到重要作用。
常规教学期间,教师按照课标要求严格落实各项标准,由于现场教学的互动有效性与教学时间的充沛性保证了学生对教学重难点内容的掌握程度较好。现如今,教学时间有所压缩,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较多较难的内容是不切合实际的,即使学生前期有“在线学习”的体验,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仍不及课堂现场教学的效果。
通过对学生在线学习期间的评估研判,根据学生对新知的实际掌握情况,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降低新授知识的难度,分层小步推进,既能有效解决以前对新知理解不到位的状况,又能及时将以前未巩固的知识进行慢节奏的练习,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认识比例》这一知识点,学生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后又可以利用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这样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至少就有两种方法,但是对于给出四个数判断它们能否组成比例,或是给出三个数要求再写出一个数组成比例式,学生掌握得很不理想。现场教学时可以设计任务单,给出三组习题让学生练习判断写出比例式,一组要求用求比值的方法判断,另一组要求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第三组要求用两种方法进行判断。学生通过这样的题组训练对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就较容易掌握,进而对给出三个数,自己补充一个数要求组成比例这样类型的题目就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通过题组练习降低新知难度,使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在循序渐进中产生关联,由零散知识到网状知识,从而在脑海中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网络图。
常规调研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便于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参照。考虑到特殊时期孩子的学习状态,既要让孩子掌握一定的知识,又要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很多教学目标的设定就出现了调整与变动,主要是降低要求,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在线学习缺少练习量,反馈不及时,特别是作业二次的修改与订正往往会延时才能得到反馈,学生的疑惑不解之处,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答。大部分孩子缺乏独立自主意识,在知识的习得过程中会存在较多的问题。所以我们平时的常规调研测试应该有针对性,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实际情况的研判,降低调研题目的难度,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感受到特殊时期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也能够学得很好。这样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例如,学习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单元知识后,我们可以根据课标要求出一些简单的求圆柱表面积和圆柱、圆锥体积的题目,用来检测孩子的理解能力与计算能力。本单元对于计算要求相对较高,出错率也较高,特别是含有字母π 的表达式何时需要计算出来,何时可以直接表示,学生在线学习期间都没有很好地练习,特别是一些书写格式的训练更是缺乏。所以在调研测试时我们应该着眼于一些基础知识与要求的达成,而没有必要将题目出得过于深奥,以免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以上三点相辅相成,降低教学重心不等于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在符合课标要求的大前提下,采用恰当的形式,将整体教学重心下沉,分阶段,小步骤,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并逐步达成,而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