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2020-12-16 18:36赵玉萍
园艺与种苗 2020年7期
关键词:叶鞘成虫幼虫

赵玉萍

(肥东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肥东231602)

肥东县位于合肥市东部,江淮分水岭南侧。县内地势略倾斜,北高南低,江淮分水岭横贯于县境北部,形成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5.74 hm2,其中粮食作物11.15 万hm2;全年粮食总产量62.41 万t,其中稻谷产量49.88 万t。依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充分了解并掌握水稻生育期病虫害的发生及科学防治技术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水稻立枯病

立枯病是水稻苗期的主要病害,随着湿润育苗、旱育苗,特别是塑料保温育苗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该病发生尤为严重。立枯病的发生与气候、苗床温度和土壤肥料等条件关系很大。一般在育苗期间遇持续低温、苗床昼夜温差大、播种过密、不注意及时炼苗的情况下,秧苗素质低,抵抗力低,发病重,主要表现为叶片不展开或卷曲变黄枯死、后期叶心或最上部叶片卷成柳叶状,根部毛稀少甚至无毛,用手提苗可以连根拔起。一般情况下,可用硫酸或酸化剂将床土pH 调整到4.5~5.0,使床土偏酸可以减轻发病,也可以用20%噁霉·稻瘟灵乳油4 mL/m2加水3 kg 喷雾防治。

2 水稻恶苗病

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俗称标茅、禾公,是水稻的常见病害,全国各稻区都有发生,一般病株率为1.3%,严重田病穴率可达40%~45%,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带菌种子和病稻草是该病发生的初侵染源。浸种时带菌种子上的分生孢子污染无病种子而传染,严重的引起枯苗,死苗上产生分生孢子可传播到健苗和花器上,造成秕谷或畸形。一般土温25℃最适合发病,种子有伤口或移栽时秧苗根部受伤时病害常较重。该病是种子传播的病害,实行严格的种子消毒是防治此病的关键。可以用35%恶苗灵胶悬剂250 倍液在常温下浸种5~7 d,捞出后清水催芽播种。

3 稻瘟病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形成中心病株,在温度26℃~28℃发展最快。在水稻的叶片、秸秆、穗颈和谷粒等部位都可发生。前期一般在叶片上出现白点或褐点,病斑背面有灰色霉层,中后期在茎节部出现蓝褐色斑点,在谷粒上发病不能灌浆结实。稻瘟病危害时间长,侵染部位多,因此必须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中心,生态调控防病栽培为基础,适时喷药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培育壮苗、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适时烤田,促使水稻植株健壮,增强抵抗力,可以减轻发病和危害。发病时可用13%灭稻瘟1 号可湿性粉剂(兼预防和治疗作用)1 500 g/hm2对水750 kg 喷雾防治。

4 水稻纹枯病

高温高湿是水稻纹枯病发病的一个主要因素,湿度在90%以上,温度22℃~28℃最适宜菌丝生长。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过冬,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发病,拔节期病情发展加快,病害横向、纵向扩展,抽穗前以叶鞘危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常因叶鞘组织破坏而造成叶片枯黄,严重时剑叶枯死导致谷粒不饱满,严重时造成植株倒伏或枯死,使水稻减产。防治主要是采取农业技术措施,改善水稻生长的生态条件,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减少危害。实行合理密植,施足有机肥,并增施磷钾肥,适量分期追施氮肥。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合理排水晒田,控制水稻徒长,在发病率达20%左右时用5%井冈霉素水剂4 500 mL/hm2对水1 500 kg 喷雾。

5 稻曲病

稻曲病又称乌米,品种、施肥和天气条件都是影响植株发病的因素,幼穗形成至孕穗期如天气温暖多湿、偏施氮肥后期稻株“贪青”、密穗型的品种皆有利发病,通常杂交稻比常规稻发病重。病菌在24~32℃发育最好,高于36℃不能生长。危害水稻穗部,造成部分籽粒发病,在1 个穗上通常有1 个至几个病粒,严重时则多达十几乃至几十个病粒。病粒起初呈淡绿略带黄白色,逐渐膨大从内到外颖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块状病原菌,以后形成球形逐渐扩大,呈橘黄色,表面光滑,外包一层膜。随着病菌的繁育,病菌不断膨大,包裹全颖,变成墨绿色。病粒直径可达1 cm 左右,比一般稻粒大3~4 倍,后期薄膜破裂,露出一层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该病不仅毁掉稻粒,还消耗整个稻穗的营养,致使其他籽粒不饱满,随着病粒的增多,空秕率明显增加,千粒重下降。防治措施主要是选择抗病丰产的品种,合理密植,适量施用化肥,防止过多、过迟施用氮肥,改善水稻生长生态条件。在水稻出穗前7~10 d 用30%爱苗乳油和43%好力克悬浮剂对水喷雾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6 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又名稻水象、稻根象)是一种检疫性害虫,必须加强封锁工作。幼虫咬食稻根,致稻株变黄,严重时整株枯死。成虫咬食稻苗近水面的心叶,受害叶长出后,出现一行横排小孔,风折易断在水面上。成虫在稻田附近山坡、荒地落叶、枯死杂草覆盖物下面的土表越冬,每年发生1 代。成虫4 月下旬开始活动,在6 月上旬开始产卵,6 月中旬开始见幼虫。成虫长2.6~3.8 mm,喙与前胸背板几等长,稍弯,扁圆筒形,前胸背板宽,鞘翅侧缘平行,比前胸背板宽,肩斜,鞘翅端半部行间上有瘤突;蛹长约3 mm,白色;幼虫体白色,头黄褐色;卵圆柱形,两端圆。一旦发生虫害,可采取适时插秧移栽,培育健壮秧苗,增加水旱耐害能力,尤其是返青期干湿交替灌水的方法防治,对减轻稻水象甲危害具有良好效果。水稻移栽后10 d 排干稻田水,保持湿润,7 d 后正常灌水,可将产卵量减少30%以上。成虫可以用25%阿克泰水分散颗粒剂对水喷雾防治。

7 水稻二化螟

二化螟又名钻心虫、蛀心虫、蛀杆虫,在水稻上的发生率较高,达40%以上。成虫产卵盛期在7 月上旬。成虫是一种小蛾子,体长13~15 mm,体灰黄色或淡褐色,前翅近长方形,外缘有7 个排列整齐的小黑点,后翅白色。幼虫6 龄左右,末龄幼虫体长20~30 mm,全体淡褐色,具红棕色条纹。蛹长10~13 mm,米黄色至浅黄褐色或褐色。幼虫先群集在叶鞘内侧蛀食为害,叶鞘外面出现水渍状黄斑,后叶鞘枯黄,叶片也渐死,称为枯鞘期。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严重的心叶枯黄而死,受害茎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黄色,稻秆易折断。在水稻收割时齐地手收割,秋翻稻田,早春泡田,春季之前处理完稻草等农业措施可杀死越冬幼虫,减少翌年发生基数。在化蛹高峰期深水灌溉7 d 可以大量杀死蛹。在枯鞘率达3%时用5%康宽对水喷雾防治。

8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又名刮青虫、白叶虫、苞叶虫等,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成虫体长7~9 mm,翅展12~18 mm。体、翅黄褐色,翅面上有内、中、外3 条暗褐色横线。腹部各节后缘有暗褐色白色横线各1 条,腹部末节有2 个并列的白色直条斑。幼虫头部淡褐色,腹部淡黄色至绿色,老熟幼虫体长14~19 mm,橘红色。蛹长7~10 mm,圆筒形,末端较尖削。大多数幼虫爬入心叶内或心叶附近的嫩叶鞘缝内辍叶成纵苞,躲藏其中取食上表皮和叶肉,仅留下表皮。苗期受害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甚至枯死,分蘖期至拔节期受害,分蘖较少,植株缩短,生育期推迟,孕穗后特别是抽穗至齐穗期剑叶被害,影响开花结实,空壳率高,千粒重下降。生产者可以利用水稻抗性选用抗病虫高产品种,结合合理施肥,防止水稻前期猛发旺长、后期恋青迟熟,使水稻生长正常,适期成熟,对减轻危害有一定作用。在幼虫化蛹时结合搁田放水可以消灭大量虫蛹。化学防治用48%毒死蜱乳剂900 g/hm2对水750 kg 在1~3 龄幼虫期喷雾防治效果最好,同时可以兼治螟虫。

9 稻飞虱

稻飞虱俗称蠓子虫、火蠓虫、响虫,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等作物,主要分为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3种,其中以褐飞虱危害最严重。成虫有短翅型和长翅型2种,短翅型为居留型,繁殖能力强,长翅型为迁移型。成虫体长一般4~5 mm,幼虫不同龄期1~3 mm 不一。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水稻茎秆部刺吸汁液,成虫产卵时可划破茎叶组织,严重时导致死秆倒伏,田间受害稻丛常由点到片开始,远望比正常稻株黄矮,同时稻飞虱还传播水稻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等多种病害。农业防治要选择抗虫品种,科学管理肥水,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使植株稳健生长,同时可以使用选择性杀虫剂,减轻对天敌昆虫的杀伤,利用天敌自然控制的作用。化学防治采取“突出重点,压前控后”的防治策略,在2 龄若虫盛发期用2.5%扑虱蚜可湿性粉剂450~750 g/hm2对水喷雾。

猜你喜欢
叶鞘成虫幼虫
栗山天牛成虫取食、交配和产卵行为
球茎茴香储藏的关键技术
辣蓼及其常见混伪品种的真伪鉴别
柿树害虫枯叶夜蛾防治效果试验研究
浦东新区梨树上四种刺吸式口器害虫成虫发生规律初探
稻秆叶鞘表面雾滴沉积特性试验
飞舞吧,凤蝶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白带锯蛱蝶幼虫和蛹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玉米象成虫对β-细辛醚中毒的行为反应及杀虫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