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的农耕文化传承探索
——以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农类专业为例

2020-12-16 18:36朱进和杨丽华
园艺与种苗 2020年7期
关键词:插花惠州农耕

朱进和,杨丽华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广东惠州516023)

农耕文化,是指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主要包括以下11 方面的内容:①农耕信仰和神话传说;②农事歌谣、农谚、农民艺术作品;③农副产品加工技艺;④手工技艺:许多传统技艺,诸如宣纸、织锦、青瓷、紫砂、花丝、景泰蓝、雕漆、泥塑、剪纸、刺绣、烟花爆竹、水轮、水碓等;⑤传统农耕技术经验;⑥传统饲养技术经验;⑦生产和商贸习俗;⑧农业节令;⑨传统生态农业系统和景观;⑩传统名特优农副产品原产地保护;11○古村镇村寨民居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农耕文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础。将来,我们的孩子们能否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得更好,取决于今天的我们对中华农耕文化的深刻认知以及坚持不懈地传承弘扬。传承农耕文化,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完善高职农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开设有农类专业,担负着培养具有爱农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熟练掌握农业领域专业知识与技能人才的任务,进行农耕文化传承教育,对提升农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新型农民具有深远意义。该文根据惠州工程职业学院的办学特色,从农耕文化传承实践基础、农耕文化传承形式多样化等分析了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在发展中传承农耕文化所进行的探索。

1 农耕文化传承实践基础

1.1 实践基地丰富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设有园艺技术、动物医学、园林技术、畜牧兽医等传统农学专业,学校在长期办学历史中,传承了“吃苦、耐劳、淳朴、厚道”的农本精神,构建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学校农类专业实验践基地丰富,校内有智慧园艺中心、食用菌培植基地、蝴蝶兰栽培中心、农业资源与环境实训室、花卉装饰实训室、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实训室、龙眼园、动物医院等实验实训基地。专业长期和校外实验实践基地——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等行企高度融合。

1.2 特色鲜明

学校在校园景观建设中,贯穿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主要在园林植物、建筑小品、校园美化等方面体现农耕文化特色,使校园环境建设与农耕文化融为一体。学校吸取了农耕文化中植物的季节性,打造四季有花的校园景观,春看仪花,夏看凤凰木,秋品桂花,冬赏兰花。此外,智慧园艺中心的二棚正中央竖立着一块“二十四节气”的园林建筑小品,充分体现了二十四节气积累的宝贵农业经验。虽说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温室、大棚等实现了小范围的湿度调控,但是了解“二十四节气”,对我们工作、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教学中,时刻提醒师生,在创新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不忘弘扬中国优秀农耕文化。

1.3 师资团队雄厚

学校农类专业教师经常参加科技下乡服务,多次为企业进行有机蔬菜、龙眼、灵芝、猴头菇、鸡纵菇、铁皮石斛、蝴蝶兰栽培等技术咨询,提供农技服务。值得一提的是,食用菌栽培在广东省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食用菌培植中心每年向菇农提供菌种及出菇包10 万包,对精准扶贫和惠州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服务能力。

目前,农类专业有24 名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定期前往省市贫困村开展科技扶贫,为实施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战略和打造新时代农村科技特派员的广东模式贡献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力量。此外,学校师生还积极参与惠州的三旧改造,改造中结合农耕文化和传统乡村特点,改善农村环境,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力量。以上种种,都是惠州工程职业学院教师在传承农耕文化的践行。

2 农耕文化传承形式多样化

2.1 课程安排多样化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非常重视将农耕文化精神融入教育实践中,具体框架主要分为五类。

2.1.1 农耕文化学习。学校通过名师大讲堂、参观博物馆、参与农博会让学生学习农耕文化,学生通过学习农耕文化感悟劳动之美、学会更加珍惜粮食、杜绝浪费。

2.1.2 农业劳动实践。学校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当地农耕文化,学生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对农作物的种植、生产、制作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并亲身体验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农业劳动实践还能培养同学间的团结合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2.1.3 农村社会调查。学校提供创新创业平台让学生参与农村社会调研,了解当地农村发展情况,为保护和传播农耕文化奉献力量。

2.1.4 农业科技普及。学校与博罗航天农业科技示范园、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等涉农行企深度合作,拓展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而农业科技的不断普及,又进一步深化了农耕文化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2.2 教学手段与形式多样化

2.2.1 第二课堂。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使广大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感受一种别样的“农耕文化”魅力。学校艺术压花社,通过制作“二十四”节气的压花作品,生动展示了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将与二十四节气相对应生长的关联植物选取,并努力寻找到相应的鲜活花卉(少数较大的植物则由其他相近似的植物做成缩小版),经过脱水及艺术处理,用压花艺术的形式将二十四节气的植物生动展示;并配上节气名称和相关的文字描述,亦图亦文地将每个节气动态场景更立体地表现出来。月牙儿手工社制作“农耕文化”剪纸作品,每一剪都展示了学生对“农”的热爱,作品也展示农民的勤劳和智慧,让师生大饱眼福。华墨文学社借助纸媒这一途径来进行征集“农耕文化”的稿件,并在全校范围内传播,使得“农耕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递。

2.2.2 田园课堂。学校通过让学生走进田园课堂,体验农耕文化,滋养身心,锤炼意志,为将来成为一名胸怀宽广、志存高远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智慧园艺中心、龙眼园、食用菌培植中心、动物医院、动物长廊等农业实训场所,学生通过花卉栽培、蔬菜栽培、果树栽培、食用菌栽培、科学喂养动物、中草药种植等课程,提高学生农田劳作的动手能力。

2.2.3 技能竞赛。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农林牧渔类技能竞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推动农耕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比如,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艺术插花等项目,对参赛学生来说,是一次比较成熟且完整的实践体验。在整个参赛过程中,学生对农耕文化的认知和能力的培养,再到规范化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传统插花在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得到了很好的传承。马骁勇等公开发表3 篇关于中国传统插花的论文,并申请了《一种分体组合插花固定工具》《一种中式插花撒》《一种插花固定工具》等3 个关于插花的实用新型专利,且由马骁勇副教授申请的“驍撒”于2019 年5 月上市,作为继花泥、剑山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花艺固定器,是中国人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插花固定器,填补了中国插花固定器市场化的空白。

3 结语

农耕文化传承对我们的过去、现在,甚至将来都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农类高职院校让学生接受农耕文化的熏陶,继承和发扬农耕文化的优秀精神,是其人生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惠州工程职业学院一直在农耕文化传承的道路上践行。

猜你喜欢
插花惠州农耕
奔跑惠州
插花吟
惠州一绝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插花由易到难
讽刺插花欣赏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