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线上消费渠道逐渐向乡村市场下沉,农村的市场消费潜力持续释放。2020 年4 月24 日,人民网发布《中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报告》,对中国农村电商物流行业综合发展进行重点关注。报告指出,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和电商扶贫等工作深入推进,我国农村电商正保持迅猛发展劲头,农村网络零售增速不断加快,农村电商的发展有效激发了农村电商物流需求。同时,由于电商物流的特点,买家一旦下单后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商品送到自己手中,如何提升配送效率成为各大快递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一大关键,而有效解决农村电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是影响农村电商“工业品下乡”重要因素。
目前农村电商物流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自营物流配送模式,主要是一些资金实力雄厚而且业务规模较大的B2C 电子商务公司,或者是大型的制造企业或者批发零售企业经营的B2C 电子商务平台,这些企业自身拥有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例如京东、苏宁等。二是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是以签订合同的形式把物流委托给专业的物流企业,也称为外包物流,例如淘宝、拼多多等平台使用的顺丰、三通一达等物流提供商。三是联盟物流配送模式,也叫共同配送模式,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多家电子商务企业为了提高物流效率,一起进行的配送。
基础设施落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道路建设落后,我国把公路行政等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一般电商“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主要是县道和乡道的支线运输,有些乡道路面比较窄,甚至是泥泞小路,再加上路面没有及时维修,坑坑洼洼,遇上南方的梅雨季节,车辆行驶速度缓慢,还会出现陷入泥坑的风险,造成了配送效率比较低的情况,还有一些西部山区,是崎岖狭窄的小路,大型车辆无法送达,小型配送车辆的损耗会比较高。二是物流配送设施设备落后,农村电商物流涉及工业产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所需要的物流设备和物流技术水平落后,尤其是生鲜类产品,产品运输周期短、季节性强、产品比较、时效要求比较高,不易于储存,比较容易腐烂,受天气影响较大,因此对运输的要求更高,目前农村电商冷链物流发展比较慢。
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 年底,我国的快递服务网络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为96.6%,农村地区揽派快递超过150 亿件,各个快递企业的城镇网络覆盖率也进一步得到提升。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电子商务展现出了巨大发展潜力,疫情暴发前,农村网购产品主要集中在日用品、家电、服装等,疫情暴发后,农民生产物资的传统供应链被堵塞了,在传统上,农民主要通过贸易商或者当地的分销商购买化肥、种子、农膜、化学品和机械,今年开始纷纷采用“网购”种子等农资农具。
由于我国部分地区农民住比较分散,各大快递公司要做到村村通快递,其成本太大,因此快递公司末端配送站点建在乡镇上面,造成了取快递只能到镇上去自取,甚至还需要另外加1-3 元不等的代保管费用,有时由于路程较远,很多买家不会专门跑到镇上取快递,等着集市的时候一起拿。但是快递公司对快递时效控制严格,签收率是对末端网点的考核指标之一,如果没有达到公司规定的签收率,网点将会被罚款,为了避免罚款,网点只能代为签收。当消费者没有看到自己的快递但是被签收时,通常通过投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网点人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提供证据进行申诉,要求消费者撤诉,无形中增加了很多人力成本。同时,长时间消费者不取快递,网点需要每天跟踪异常情况,对物品进行整理,如果网点面积较小,会出现滞留快递没有地方保管,所以会增加末端配送网点的保管成本。
在互联网时代,手机点一点,就可以享受购物的快捷,但是购买的商品需要通过物流实现商品的空间价值。电商从商品的交易角度来看,完成付款,商品的所有权就是消费者的,消费者希望物流配送整个过程都可以做到被珍惜、被爱护,因此电商物流超过了传统服务的要求,强调用户体验,在众多购物平台也可以看到对物流的评价。而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顾名思义,是商品到达消费者的最后一个环节,与用户紧密相连,也是消费者体验最明显的一个作业,而农村电商物流配送很难做到门到门的配送,因此,消费者的投诉集中在“最后一公里”,也因为物流问题给商品的评价中出现差评,给商家带来了更多维护成本。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商物流仓储和转运中心已经基本上部分实现了机器人代替人工,通过对流程的优化,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智慧化物流发展的需求,对人员的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商物流整个作业环节中,“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依然需要大量人工作业,而末端配送网点利润薄、工作强度大,还需要使用电动三轮车奔走在大街小巷,因此很多大学毕业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都不愿意再回到农村从事物流配送工作。根据对网点的调研,我们发现一般营业网点的人员需要具备数据分析、门店运营管理、客户维护与开发等能力,显然在农村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是无法达到的。从目前全国农村物流末端配送来看,几乎都是在当地农民招聘的员工,这些人对物流信息系统不熟悉,缺乏服务意识,揽派件的效率比较低,影响了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一是在县道、乡道、村道建设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出力,加快对基础道路的建设,对于需要进行修缮维护的道路,及时发现,及时完成道路修复工作,不要让道路损坏的更严重。同时在道路管理方面,严格控制工程车辆对交通设施的破坏。二是对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问题,通过电商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差,缩短供应链,企业也要对末端配送网点进行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加大对能够提高产品保鲜度的冷藏设备投入,保证农民网购的生鲜食品不会腐烂变质。
2020 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2020 年4 月国家邮政局印发了的《快递进村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要求共建共享农村快递物流生态圈。未来三年邮政快递业的工作重点是推进“快递进村”,2022 年,符合条件的建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的目标。根据菜鸟物流快递成本的计算,农村电商物流的配送成本会随着快递量的增加而减少,例如每个村庄日均快递件达到 10 单,全国平均物流成本是 4 元;达到 15 单,全国平均物流成本是 3.5 元;达到 20 单,全国平均物流成本将降到3 元。由此可以看出,物流配送成本与快递量成反比。目前顺丰、三通一达营业网点已经到镇,接下来是需要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构建高效配送系统,可以整合社会资源,采取邮政和快递企业合作模式、快递企业合作模式、驻村设点模式或者自由自愿的方式外包给社会大众,这样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也可以真正实现让快递真正进得了村、入得了户。
如何加强末端网点服务的规范和管理,政府部门也出了一些相关政策,例如加强物流末端网点备案管理、加强末端网点监督检查、加大末端网点规范化运营宣传力度等。对于物流企业而言,企业还是需要进行成本控制的,因此企业在具体实施时需要合理选择配送网点的地址,按照网点标准化装修方式进行统一装修,必备的监控、信息系统及设施设备,人员形象、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进行全方位规范,必要时在农村建设智能快递柜,在农民农忙时可以放入快递柜管理。坚决杜绝末端网点乱收费现象,加大对快递网点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加强对网点的管理,如此一来,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消费者感受到货品安全的保障、电商物流的获得感。
培养专业物流人才,可以通过引进和自己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一是引进有经验的末端配送网点管理人员,二是鼓励大学生建设家乡或者创业,通过这两类人才,把末端物流配送网点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一定的措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同时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设施设备带到农村,对招聘的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提高物流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服务意识和运作效率。
畅通电商“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不仅是畅通了“工业品下乡”,同时也是畅通“农产品进城”的重要连接点。有电商的地方势必一定有物流,物流配送末端越便利,电子商务运行效率越高,成本也会越低,老百姓得到的实惠也就越多。强化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推进“快递进村”,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制定相关政策,也需要物流企业和零售企业积极参与。例如减少农产品进城的转运次数,缩短周期,推动快递企业与商务、农业等开展合作,打造农村电商综合平台,整合县镇物流快递资源,共建共享农村物流生态圈,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