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培育是关键,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也在积极凸显办学特点,促进课改进行,在人才培育方案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要关注专业与岗位是否对口。目前,各个高职院校均在积极推行“双证制”,与其他部门、行业一起开发准入标准体系,让学生在毕业时可以获取双证,推行课证融合,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职业证书、学历证书并重的理念,还能在培育理论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职业技能,成为综合素质过硬的技能型人才。
课证融合也被称之为双证制角度,即学生在课堂中获取的内容与考证内容一致,在学完相关课程后,学生也具备了通过职业资格考试的能力,“课”即专业课程,“证”就是职业资格考证。从大的层面来看,“课”属于人才培育范畴,“证”是学生后续从事职业的要求,课证融合真正地将行业要求、人才培育相结合,是育人体系的高级概念。
课证融合的实施原则:
课证融合是顺应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的新型教学模式,需遵循实用性原则,高职院校培育的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在传统高职院校中,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上,都与职业资格证书存在脱节问题,推行课证融合的模式,充分解决了原有的教学问题,有助于对学生岗位技能的锻炼,学生在毕业时,能够获取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大幅增强。
课证融合的内容设置,要以资格证书的获取作为主线,在课堂中将相关内容落到实处,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实践等渠道来掌握相关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上,要对市场需求、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岗位需求专业能力的变化,以此来明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对人才培育框架进行逐层分解,整合出全新的课程内容。
在高职课程体系中,实践性是一个最大特点,也是课证融合的一项应有之义。基于课证融合需求,在教学模式上,需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讲述方式,建设起教师讲授、学生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角色,学生是主体者和促进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层教学、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学生的能力需求涵盖岗位能力、素质要求、技术能力几个方面,在目标的制定上,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特征、学习形态来制定,否则,即便教学设计多么完善,也很难在教学环节中引起学生共鸣。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根据财务会计课程重要性与高职大学生特点,结合会计从业资格标准、工作岗位会计岗位能力来着手,从能力、知识、情感三个层面制定教学目标:
在能力目标上,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各项业务的处理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社会技能,锻炼其自我发展能力与创造力。具体可将教学流程分为几个模块:1.掌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实践流程;2.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等报表;3.熟悉会计环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4.具备用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政策确认、记录以及计量的综合能力。
在知识目标上,让学生掌握、理解与相关岗位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具体包括:1.熟悉财务会计的要素、前提、原则和职能;2.掌握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变化;3.理解各类非货币性交易以及特殊会计业务;④能够编制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
在情感目标上,这是一种非认知因素,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深化对工作环节的了解,加深其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热爱会计的思想感情,意识到会计工作的作用与严肃性。
课证融合模式下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涵盖上述三项目标,包括岗位的相关知识点与技能,应用模块化方式来设计课程,以专业建设作为龙头,做到课程对接能力、专业对接市场,科学调整专业课程,吸纳教材内容基础上,把握项目内容,提高内容设置的针对性。
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课”是财务会计专业课程,“证”是学生从事相关岗位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包括助理会计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取得证书后,代表学生已经通过了相关标准考试,初级会计师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分别由人事部、财政局颁发。从会计专业学生情况来看,其能力水平存在差异,不同认知能力学生,其证书通过率、知识消化能力均存在显著差异,为了让每个层次学生都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提升,需要推行分层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在课程与证书上做出相应要求,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具体来看,需要以财务会计课程标准作为基础,关注国家职业标准,在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上,推行分层教学,开展针对性会计教学。
具体学生分层,需要从个性特点、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几个方面分层,从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分别划分为A 层、B 层、C 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安排不同的指导教师,A 层学生涉及课程内容较广,对其技能要求较高,安排具有创新能力的中青年教师,旨在让学生通过《初级会计实务》考试;B层学生,选择亲和力强、知识渊博的教师,要求学生取得要求学生通过《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取得相应的会计从业资格;C 层选择耐心、沉稳的教师,将教学内容放置在基础知识上,控制好难度,要求学生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尽可能通过初级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实务》考试。
在教学方法的制定上,也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着手,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例如,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中,针对A 层学生,要在教学中,为其展示经济业务原始单据,让学生以小组单位来进行审核处理,针对A 层学生设计的课程内容,时间较紧,为了节约时间,可以提前制作微课,让学生在上课前观看,课堂上进行讨论。并将易混淆知识点制作成复习类微课,供学生后续进行自主学习,在实训实验中,将相关的技能竞赛录制成微课视频,上传至资源库,每个层次学生均可以下载、使用;针对B 层学生的教学,是以企业真实的原始单据作为切入点,应用少量文字、提醒的方式,推行微课教学法;针对C 层学生,直接采用文字叙述的教学方式,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使之更加专注于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教学方式上,可采用案例式教学、小组教学、关联教学的模式,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案例教学法为例,在教学时,通过各类真实案例的引入,让学生对相关内容有正确认识,如:在讲解“短期借款特点”这一内容时,即可为学生引入短期借款例子,帮助学生掌握短期借款的借入和使用方式,再引导学生就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来开展陈述,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取长补短,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另外,在教学时,还要合理应用情景教学模式,模拟真实的业务场景,应用完全仿真票据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真实操练,锻炼其业务技能。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还额外设置学习跟踪功能,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全程跟踪,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在课证融合模式下的财务课程教学改革上,需要构建与之相符的课程评价体系,做到评价内容全面、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法多样、评价时间全程。考核是为了更好地测试学生有无掌握相关知识,因此,要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能力的考核。考核成绩上,涵盖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组成,期末成绩占比40%,平时成绩占比6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实训作业手册,实践内容主要包括委托收款结算方式、转账支票结算方式的凭证填制与传递以及报表编制等内容。实训应用实验室操作、在线操作的方式来开展,期末成绩通过综合评价、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
另外,在课程评价上,针对部分内容,也要采用分层评价模式。针对A 层学生,采用过程考核、期末考核、平时考核结合的方式,考核涉及面较为广泛;针对B 层学生,与A层相比,适当降低理论知识的考核要求,采用书面方式来替代口头陈述,适当减轻学生压力,让学生在最佳状态下发挥水平;针对C 层学生,应用传统考核方式,采用平时考核、期末考核的结合方式,考核难度较低。另外,为了提高各层次学生的职业素养,鼓励其积极参与综合技能大赛,对于成绩优异者,予以平时分鼓励。
双证书制度是在20 世纪后期兴起,在教育界的改革下,课证融合模式也开始得到了广泛推行,取得了明显成果,课证融合这种教育模式充分适应了我国国情,能够实现人才培育标准、录用标准之间的对应。课证融合模式下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基于课证融合要求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进行重构,真正让学生在其中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