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磊 王松明 江书忠 燕富永 肖淑华
(湖南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00)
目前,我国的养殖业已逐渐进入规模化、密集化、集约化饲养模式,这种模式容易造成猪群免疫功能低下,营养水平不足,生长缓慢等不利因素,影响养殖业健康发展。 在这种饲养模式下猪场如何才能最大化的减小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 扩大经济效益? 母猪和仔猪在猪场饲养工作中属于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中哺乳阶段的母猪和仔猪尤其重要, 特别是母猪的产仔数方面的影响比较大,生产中必须加强并且重视其饲养管理,才能提高整个猪饲养场的经济效益, 否则会给猪饲养场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因此,要从源头母猪抓起,提高哺乳仔猪断奶窝增重。
近年来,由于环保方面的压力,农业部出台了各种措施来限制饲料中重金属和抗生素, 市场各种高档仔猪料层出不穷、鱼龙混杂,仔猪断奶后,营养供给形式发生变化,母乳转为饲料;环境发生变化,离开母体、转群;植物应激源刺激肠道,再加上仔猪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表现为上槽慢、过渡难、吃的少、拉稀多、毛色差;随着仔猪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的快速发育,教槽料中的乳制品、优质蛋白源等从消化率到成本都已不适合保育猪, 教槽料、保育料的营养落差也较大,所以从教槽料到保育料过渡难,据统计,此阶段因过渡应激导致的仔猪死淘率(包括僵猪)约占5-7%,有的甚至超过10%,而且生长发育迟缓,保育结束时相同日龄下比正常仔猪体重小1-3kg,最终导致保育结束体重不理想,不合格仔猪数比例高,从而影响了猪场的经济的效益。 因此,从源头母猪入手,才能系统解决哺乳母猪营养缺口与低采食量, 增强仔猪免疫力、改善仔猪的质量,提升仔猪断奶重。
母猪和仔猪在猪场饲养工作中属于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中哺乳阶段的母猪和仔猪尤其重要, 母猪的健康状况影响初生仔猪的初生重和生长速度,特别是母猪的产仔数方面的影响比较大。众所周知,仔猪出生重1 两、断奶重1 斤,出栏快10 天,出生、断奶重不仅是快长的基础也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而仔猪出生重、断奶重、存活率取决于母猪的营养。 因此,我们从源头母猪抓起,加强重视其饲养管理及营养水平, 提高初生仔猪的质量,从而为仔猪保育甚至出栏打好坚实的基础,进而能够更好的提高整个猪场的经济效益。
母猪的产仔数、 带仔数越多需要摄入的营养越多,母猪需要的营养来自饲料,而当前大部分母猪采食量低下,营养摄入不足,存在很大的营养缺口,因此奶水差,仔猪初重、断奶重、存活率都受到影响。研究表明,哺乳母猪的采食量低、奶水少,往往与妊娠期母猪的营养摄入不当有关; 而且妊娠期母猪的日粮结构和营养能调控哺乳期母猪采食量。 因此,要想有优秀的窝断奶重、窝仔猪数必须从妊娠期开始,联动哺乳期。
妊娠期必须供给足够的营养物质, 以确保母猪有良好的营养贮备,减少哺乳期失重,促进胚胎的存活、生长和发育。 随着妊娠期的发展,母猪的营养需要也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妊娠的不同时期要给于不同的营养水平。 妊娠前期是妊娠期中比较关键的时期, 这一时期合子呈游离状态并陆续着床,胚胎与胎盘结合不牢,任何不良因素都可能导致胚胎死亡甚至流产。因此,在营养上重点要注意饲料的合理性搭配,保证各种营养全面,降低胚胎死亡率,提高产活仔数;该阶段胎儿发育缓慢,不需要给母猪额外加料, 如果饲喂过量, 母猪过肥,会引起胎儿死亡。 因此,在保证足够营养的情况下适当限制饲喂,可提高胚胎成活率。妊娠中期的营养水平决定初生仔猪肌纤维的生长及出生后的生长发育。这一时期需要根据母猪体况、胎儿生长和乳腺发育情况调整日粮营养水平, 一般饲喂量在2.7 kg/d。 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发育迅速,初生重的60%以上都是在这个阶段生长的。 因此要增加妊娠后期母猪的采食量,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以提高母猪增重、出生活仔数和仔猪初生重。一般饲喂量在3.0-3.5 g/d。分娩前1 周要开始减料,以防止母猪采食过量导致难产。
母猪年生产力低是我国养殖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母猪生产力低的主要原因是妊娠母猪产仔数和存活数以及年提供断奶仔猪数较少;此外,产后泌乳母猪采食量低,泌乳量不足,仔猪断奶后体重低,死淘率高。 应用抗生素和高锌日粮等,因能有效缓解仔猪断奶应激造成的不利影响, 被广泛应用于养猪生产实践。但近年来,因使用抗生素和高剂量锌具有弊端,而被禁止或限量使用,如农业部公告第2428 号和2625 号限定了硫酸黏菌素和氧化锌的使用等。因此,提出采用“母仔一体化”精准营养调控技术,通过改善母猪繁殖性能、泌乳性能和提高断奶发情率等提高母猪生产性能, 降低仔猪死淘率。
哺乳母猪营养特点:哺乳母猪面临产后应激,采食恢复, 体储动员值修复, 泌乳压力等复杂的生理状态。 研究发现,3 胎以上母猪代谢能13.56 MJ/kg, 可消化赖氨酸和代谢能比为0.7 g/MJ ,断奶窝均重效果较0.728 g/MJ 好。 初产母猪代谢能13.81 MJ/kg, 可消化赖氨酸和代谢能比为0.69g/MJ,能够获得较好的窝均重。
泌乳方面, 母猪的泌乳能量需要与每日泌乳量有关。 因此,为了保证哺乳母猪的产乳需要,不仅要供给充足的蛋白质, 而且要满足各种氨基酸的需要。水对哺乳母猪来说也非常重要,一般哺乳母猪每昼夜需供水10-20 kg;另外,还要注意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的补充,并且注意彼此之间的平衡。 饲粮的粗蛋白质和能量水平与母猪的泌乳性能关系密切, 母猪乳脂脂肪酸组成与日粮脂肪酸组成直接相关,具有抗氧化(维生素E、硒)、免疫调节(酵母)、改善饲粮消化率(酶制剂)的营养素或添加剂都具有改善母猪泌乳性能的潜能。
饲喂方面,通过增加饲喂次数,使用水拌料,供应充足饮水有助于提高母猪采食, 降低哺乳失重。对于初产母猪, 在精细饲喂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头胎母猪饲料营养浓度的方式, 降低头胎母猪的体重损失。另外为缓解母猪泌乳压力,可采取部分寄养和提前断奶的方式,减少头胎母猪哺乳失重。哺乳期间, 需要尽可能提髙母猪的能量摄入, 若哺乳期间摄入能量受限,母猪的泌乳量下降,体况损失加大,降低断奶窝均重。
产房环境是影响母猪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母猪繁殖周期包括怀孕期、哺乳期和空怀期,不同阶段对营养物质需求量和环境要求不同。 母猪怀孕期一般为114 d,常用“333”推算法,即从配种日起,3 个月3 周零3 d 后为预产期。 研究表明,猪长期生活在低浓度的氨环境中,会导致平均日采食量下降, 抵抗力下降。 随着氨气浓度的升高,危害逐渐体现,不仅会使血氨浓度升高还会导致子宫中氨含量增加,从而破坏子宫的酸性环境,从而降低母猪的受孕率; 高浓度的血氨还会降低血氧浓度,导致产程较长,从而增加死胎率;另外随着氨气浓度的升高,母猪产奶量下降。因此母猪怀孕期间,舍内应保持清洁,每天清理粪便,使用清洁剂清洗,然后消毒,防止病原传播导致规模性疾病感染; 保持通风系统完善, 降低猪舍中NH3和H2S 等有害气体浓度。 母猪分娩后做好产后护理,合理控制母猪采食和饮水,保证母猪营养吸收均衡。在我国现有饲养条件下,养殖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一般将断奶期提前至21-28 日龄,大大缩短母猪哺乳期。
在当前集约化饲养模式下, 只有加强饲养管理技术, 完善营养水平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母猪的泌乳性能和遗传潜力,保证母猪的健康程度,从而影响初生仔猪的初生重和生长速度。 从源头母猪抓起提升哺乳仔猪的断奶重, 为猪场带来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