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宇 邱琳 李志雄
(云南省红河州畜牧技术推广站 661199)
红河州是云南省畜牧业大州,养殖规模居全省前列。近年来,随着畜禽规模养殖的迅速发展,畜禽养殖污染环境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此,红河州5个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争取到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全面有序开展畜禽粪污防治工作。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和技术推广,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资源化利用进行分析探讨。
将雨水和养殖污水分开排放,不让雨水进入污水处理池,可显著减少污水产生量。圈舍外污水沟要铺设地下管道或用暗沟,直径要大于25cm,要设有检查井,以便维修疏通;若采用明沟排污,沟缘至少要高于地面10cm,并用盖板覆盖,避免雨水径流进入沟中。使用刮粪板的养殖场,在出粪口要装挡雨棚,避免雨水进入。据研究报道,通过雨污分流可减少养殖场污水 10%~15%[1]。
要降低畜禽饮水泼洒外漏产生的污水,通过加强饮水管理,选择匹配的饮水设备,可设饮水槽,注意饮水高度和水压等条件。研究表明,做好饮污控制,可减少5%~10%污水。
将粪便和污水分开收集,减少冲圈耗水量。传统水冲粪和水泡粪工艺要逐步摒弃,建议采用机械干清粪和粪尿分离技术,可比水冲粪减少污水45%以上。即在漏缝地板下面设粪污沟,宽1.2~1.5m,沟底部的横截面呈V形,并埋设排尿管道,其连接至舍外污水管。粪与污水在舍内分离,干粪由人工和刮粪板收集,污水由管道排出进入污水池。实现粪便和污水及时分离,减少污水中固态物含量,降低后期处理成本。
可通过设置管道系统,将畜禽玩耍、饮用浪费和滴漏水单独引出,减少与圈舍内粪污的混合。
冲圈采用15~20个大气压高压水枪冲洗,可提高冲洗效率,比传统方式减少用水量约60%。炎热夏天尽量少用淋水降温,可用湿帘抽风或喷雾方式,能很大程度降低此过程中的污水产生量[2]。
建议安装水表,通过总表和分表,定期记录管理,控制管道滴漏和人为浪费。有条件改造或新建养殖场,尽量采用现代先进控污工艺设备。
要检查粪污处理设施和养殖设施是否基本达到防渗防溢流防臭要求,污水贮存容积必须与设计养殖规模配套,这也是农业和环保部门对养殖场的基本要求。防臭措施也非常重要,许多养殖举报问题就是源于臭味,可以采用微生物技术、提高饲料转化率、厌氧堆肥、沼气工程等措施降低臭味。
将畜禽粪污变为粪肥,进行资源化利用是主要方向。其利用方式有肥料化、基质化、能源化等。养殖场可因地制宜,选择一种或多种利用模式。
对规模养殖场产生的粪污集中收集,全部进入氧化塘贮存,在微生物菌、藻类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有机物慢慢降解腐熟,在施肥季节投入农田利用。该模式适用于有充足农田的养殖场。
采用干清工艺,将畜禽固体粪便清到舍外贮粪池进行堆肥发酵,必要时补充辅料、进行机械或人工翻抛提高堆肥的效率,就近或异地还田;污水通过暗沟排到舍外污水池,经过3~4级沉降厌氧发酵分解后就近还田。此模式适用于有相应土地消纳粪污的适度规模养殖场。
通过建设沼气工程,对一定区域范围的粪污进行集中收集厌氧处理。沼渣可用做有机肥,沼液用于农田。该模式适合大型规模养殖场或集中收集中心。
将畜禽固体粪便送到有机肥厂生产有机肥,污水经过3~4级沉降厌氧发酵分解还田。红河州蒙自、建水、泸西等县市建立有机肥加工厂,收集畜禽粪便进行有机肥生产。
采用机械或人工清粪,将粪污清到舍外塑料大棚粪污池进行翻晒,就近或异地堆肥发酵还田。适用于蛋鸡、肉鸡养殖场。
采用水冲粪工艺,通过 “粪污收集—过滤—细菌发酵—再过滤—混合—放入施用池—灌溉系统—还田”。如红河州元阳县元甲农业公司猪场,解决4000亩50万株香蕉水肥需求量。
奶牛、肉牛养殖场,将粪污进行固液分离,固体粪便经过高温曝晒或自然干燥至含水率 45%~50%后作为牛床垫料,最后产物还田利用[3]。
粪尿通过漏缝地板进入地沟,通过负压吸收到舍外粪污池,再用泵抽到塑料大棚发酵床,利用垫料和微生物菌进行发酵分解,发酵产物还田利用。如红河州部分温氏家庭农场采用此模式。
大力发展规模养殖,积极鼓励和支持规模养殖场进行圈舍标准化改造和设备更新,配套自动喂料、自动饮水、环境控制等现代化养殖装备,推广节水、节料清洁养殖工艺和干清粪、雨污分流、固液分离、微生物发酵等实用技术,实现源头减量。支持贮粪池、污水收集处理池等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实现过程控制。
利用项目资金,鼓励和督促规模养殖场提升改造,确保粪污处理设施及资源化利用能力与养殖规模配套。强化种养结合循环模式,解决粪肥还田 “最后一公里”问题。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把畜牧养殖治污管理纳入制度化管理轨道,在养殖场建设管理上做到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确保生产与治污同步。
坚持以地定畜,以种定养,根据土地承载能力确定畜禽养殖规模,宜减则减、宜增则增,促使种养业在布局上相协调,在规模上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