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化培训研究

2020-12-16 13:28陈真董梦寒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9期
关键词:江苏省培育精准

陈真,董梦寒

(扬州大学商学院,江苏 扬州 225100)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7个中央一号文件。“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问题,而农民则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新型职业农民提到国家战略层面。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活动,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数量每年稳步提升,但是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存在对象瞄准偏差、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16年党中央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根据职业农民的特质、特点,有效推进“精准化培训”。2017年1月,农业部印发了《“十二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再次强调:“要坚持精准培育,着眼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科学遴选培育对象,分产业、分类型、分层级、分模块实施教育培训”。精准化培育已经成为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量的必然要求[1]。

江苏省作为我国农业强省,正处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信息化的生产经营,急需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化培训已经成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1 江苏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江苏省委省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06年江苏省就已将农民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纳入了农村实事工程,列入了省政府的工作重点。2011年提出到2020年培训率要达到50%,并将其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检测标准。2015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见》,提出了教育培训、政策扶持、规范管理的“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并明确提出每年要培育20万新型职业农民[2]。在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下,江苏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不断得到了完善。江苏省农业培训投入资金年达到1200余万元,年培训人数达到20万人次,培育程度达到了50%。农民的培训对象主要集中在返乡农民工、种养专业化、村干部等,主要采取集中授课、生产实践以及跟踪服务的方式。江苏省各地区也积极响应省农委的号召,开展了一系列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活动,泰兴、昆山等地区专门开设了农民学历教育,参加的农民可获得一部分的学费减免;苏州、扬州等地区则采用了“定点招生、定向培育、协议就业”的方式,通过与地方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帮助农民获得了更多的培训资源[3]。

2 江苏省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化培育存在的问题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在追求数量的同时,我们也要强抓质量。近年来,江苏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在精准化培育方面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培育对象不精准

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化培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培育谁”的问题,实施的落脚点为人。但是,当前培训存在识别机制不精准,导致培训对不精准的现象。江苏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要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政策主导模式,农民处于被安排的弱势地位,导致农民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信息、申报、培训等政策缺乏了解,出现盲区。基层工作者为了完成上级任务,完成指标数量,出现“代培训”现象,违背了政府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初衷。同时,目前江苏省农业从业人员主要包含两类,一是小规模务农人,其年龄偏大。二是规模化的,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人员。第一类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普遍教育水平较低,学习能力和培训积极性低,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差,主要从事简单的播种、灌溉等日常田间管理工作。他们主要是为了满足家庭日常消耗或是进行少量的市场买卖。第二类人员通过土地流转,形成了规模经济,他们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向着农业生产专业化发展,他们有较强的培训需求,且培训需求各不相同,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广义上来说他们都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潜在对象,但是,目前很多地区培训“一锅煮”,没有对其加以区分,没有准确的聚焦培训对象,导致真正需要培训的人培训积极性降低,没有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价值。

2.2 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不精准

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是对一个普通农民综合素质水平的肯定,代表了农民身份的转变。目前,江苏省各地区大多采用的是自愿申请,并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训结束后参与政府组织的认定的考试,成绩合格后由相关主管部门资格审核后即可认定新型职业农民资格,并颁发证书。但是,目前由于涉及的种类繁多,且在认定过程中标准不够细化,定量标准少,定性标准多,从而降低了认定资格的含金量。

2.3 培训内容及形式不精准

目前培育主要还是采取大课堂的形式,“教师讲,学员听”的传统授课模式,培训内容笼统,上课形式枯燥乏味。培育内容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以理论为主,通过课堂分析国家、省市的农业政策,分析国内的经济形势,帮助农民了解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了解农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或是讲授农业种植、经济学原理等一些专业的理论基础,对于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职业农民接受度低,内容鼓噪乏味,参与积极性低。二是实践教学,主要到农业企业进行参观调研,由企业人员介绍企业的生产规模、流程、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流程走马观花,学员真正能够学到的知识较少,虽部分地区有田间课堂,但是受到了农作物生长季节性、时间等多因素的限制。

3 江苏省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化培育政策建议

3.1 健全识别机制,精准培育对象

要做到精准有效识别培育对象,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精准性,前期需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要对农民的培训意愿、培训需求进行调研,以乡镇为区域单位,县乡联动,利用农闲时节进行入户调查,摸底调查各村务农人员的信息并根据产业类型、职业技能进行分类,建立培训对象数据库。遴选出一批长期从事各地区特色产业、有一定生产规模、文化素质较高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负责人、农业服务业负责人、返乡下乡涉农创业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等作为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以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为主、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为辅。培育对象采取个人自愿申请、乡镇和农业企业推荐、区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推荐等方式进行报名。

3.2 精准分类培育,优化培育资源

针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等不同的培育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标准和培育方案[4]。对于有一定产业基础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等重点推广培育新品种、新成果、新装备的应用,市场化、信息化、标准化和质量安全等内容。可由各个产业协会牵头,采取“协会组织、政府把关”的方式,根据产业生产周期组织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生产实践、市场拓展等培训。专业技能型的农业从业人员主要围绕农业机械化等方面展开培育,包括农业机械的操作、修理以及后期维护等方面。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主要致力于提升农业服务水平,围绕电商、企业管理、互联网、创新创业、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展开培育。

3.3 打造培育基地,丰富培育形式

培育形式要采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的方式。积极开展各项专题讲座,聘请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担任讲师,开展各项交流活动。实践教学采取参观考察、实训的方式。各地要打造培训基地,加强与各地区技工学校、职教中心、就业培训基地、农广校等合作,发展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品牌的公益性培育专业基地,并且有政府部门牵头,吸引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社等市场参与主体参与培育基地和田间学校的建设。

3.4 细化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标准

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自愿的原则,突出重点,分类细化各类各级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办法,形成认定条件、认定标准、认定程序、认定主体等相关文件,在认定标准的选择上,要注重可操作性,选取更多的可量化标准,要对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社会效益及职业道德多方面进行评价,对于符合条件和标准的人员要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

猜你喜欢
江苏省培育精准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蟑螂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