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
2018年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2020年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稳”“六保”的提出,是中央在科学的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安排。今年,我国没有提发展的速度问题,而是从以人民为中心的角度出发,切合实际的提出了稳中有进的经济目标。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我们要以“六保”为抓手,兜住民生的底线,从而实现“六稳”,托住经济的基本盘。
当时提出“六稳”的主要原因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在我国改革开放的40年里,主要是实行帮忙性的追赶政策,也就是主要帮助西方发达国家代工代产。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追赶政策逐渐成为了竞争性的,我们必然会抢占西方国家的市场份额。这样,矛盾不断积累逐渐爆发。所以我们提出要稳外贸、稳投资(主要是外资)。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一直是作为内资的有力补充。我们在看到外企赚走大量外汇的同时,也要看到它为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活力,带动了我国的就业和经济增长,特别是在我国国内资本还不能完全取代外资的情况下,要让外资企业能赚到钱,能长久的留下来。另一方面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自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增长的速度逐年放缓,这就必然带来就业机会的不断减少。就业是最根本的民生,就业不保社会不稳。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一直存在着泡沫,美国很有可能会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将其刺破,引发中国经济衰退的连锁反应。因此,“稳预期”就显得尤为重要。
“六保”也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的。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外贸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外贸订单不断压缩,国内经济受到影响,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形势异常严峻。在国外国内双重考验下,总理提出“六保”的要求,实际就是一种底线思维。但是,不能因为是底线就降低标准,相反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大国的担当。保就业是根本,是基础。保基本民生,就是要使医院、学校等最基本的机构不受影响正常运转。保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就是保就业,因为在我国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城镇地区80%以上的就业岗位。所以说只有保住市场主体,才能稳住经济基本盘和兜住民生底线。我国一直以来都把保粮食能源安全放在首位,当前更是如此,因为我们一直深刻懂得一个道理“吃饭问题靠别人是靠不住的”。实行省长负责“菜篮子”市长负责“米袋子”以来,我国的粮食价格一直较为平稳,这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稳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就“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来说,我国是唯一一个囊括了联合国发布的产业目录中所有项目的国家。我们必须不断进取突破瓶颈,决不能因为某个环节受制于人而致使整个链条断裂。保基层运转,首先要保证基层运转的财力和人力。今年我国通过转移支付、增发债务、减税降费等措施,力保基本的运转,特别是一些政策要求资金直达县市,就是要保证基层的运转不受影响。
“六保”是底线,“六稳”是基础;“六稳”是大局,“六保”是前提,保住了也就稳住了。只有把“六保”作为抓手,以保促稳,把各项政策措施真正做到做好,才能实现“六稳”。
尽管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我国今年是极个别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但是中央政府还是本着人民至上的理念,不提发展速度,而是强调优先稳就业保民生。一分政策,九分落实。为实现“六稳”“六保”,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各项政策措施。只有把这些政策措施都运用到位,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的稳中向好,稳中有进。
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六稳”“六保”充分彰显了党中央的底线思维。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年,也是全面脱贫的攻坚年。2019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1109万,在今年已经过半的情况下,要确保剩下的55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时防止已经脱贫的群众再次陷入困境,我们的政府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巨大!2019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今年我国的目标是900万。今年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仅大学毕业生就有874万,还要安置好退伍军人,同时要兼顾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弱势群体。所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今年研究生扩招18万人,职业技术和培训机构扩招约200万人,在职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同时大力提倡“双创”,鼓励地摊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就业蓄水池的作用。以上的问题,就要求我们坚持底线思维,千方百计要兜住民生的底。面对困难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携手共进,这是因为我们有独特的政治和制度优势,有99.1万亿的GDP经济总量,有1亿多市场主体,有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有超过1.7亿受过高等教育或具备专业技术的人才,有超过4亿的中产。
自今年伊始至今,中央已经出台了8个方面90项措施。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向市场释放大量向好的信息。今年我国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赤字规模约3.76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意味着推出一个约8.5万亿元的财政政策大包。同时,通过减税降费的方式,为企业减负超过2.5万亿元。降低工商业电价5%,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减免国有房产租金。要求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以上。央行宣布7月1日起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25-50个基点。同时央行下一步还可能通过降低中期贷款便利利率来引导贷款基础利率进一步下行,以确保金融体系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政府提出要放水养鱼,就要真金白银地投入到企业中去,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这就是确保实现“六稳”“六保”的制度保障。
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是我国近年来的一个困扰经济发展的问题,如何扩大有效需求,实现“六稳”“六保”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当有效需求不足时,直接的后果就是企业订单下降,从而使企业发生流动性困难,进而引发企业债务危机,大量的企业债务危机必然导致银行业的危机,而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则会波及整个经济体系,致使整个系统的震荡。中央提出扩大内需,一方面是指扩大居民消费,从短期来看可以通过一些刺激性的措施来拉动消费,比如财政部、国家税务务总局、工信部又联合发文促进汽车消费,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另一方面,指扩大公共消费,今年我国会加大对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环境保护、城市公用事业和各种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公共消费,来补齐短板,促进社会发展。同时我们提出了稳投资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我国的投资主要是投向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等。
重大项目具有很强的牵引和促进作用。比如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资1000亿元就可带动GDP增长0.15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49万人。再比如重大石油化工项目,它本身产业链条就很长,上下游相关产业较多,带动能力相对来说就很强,吸纳的就业就会增多。相同的,房地产行业也具有这个特点。根据以往的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到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四分之一左右,而每年房地产业对国家GDP的贡献率在两到三个百分点之间。在“房子是用来住的”的前提下,要大力发展房屋租赁市场,加大城市老旧小区的改造,今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同时要推动完成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目标,支持100个左右的县和县级市开展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使一部分农村人口纳入到城市低保中来。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关于“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的重要论述,今年4月1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等最新决策,都强调了民营经济在实现“六稳”“六保”中的巨大作用。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最有效途径,稳就业就是稳民生,保就业就是保底线。中小微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活跃的市场主体,保住这些企业才能保住经济的根本。今年,我国政府从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了中小微企业力度空前的支持。但是,企业要生存要发展,最根本的是产品有销路、服务有客户。所以创造企业生产经营的大环境,给生产者消费者创造合理的预期,才是最终的着力点。总之,“六稳”“六保”是确保我国经济渡过难关的基础和底线,各级政府、机构和企业要团结一心,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坚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十四五规划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