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颖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我国的扶贫工作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这30多年间我国的扶贫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贫困面积大幅减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但为做到脱真贫、防返贫,并为后续新阶段的扶贫工作提出新建议,我们还需要对贫困进行更精准的分析、对扶贫成效进行更全面的评估。
然而,现行的贫困判别标准,即以家庭人均收入水平是否低于贫困线标准来判定某一家庭是否处在反贫困政策的扶持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村民的其他层面需求。为彻底解决现实贫困问题、精准评价扶贫成效,亟需制定更加精准化的贫困评价标准,设置多样化的指标。
在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并提出五大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并且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以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打牢基础,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效”。
1.1.1 立足乡村振兴战略构建评价体系——顺应国情
建立了符合乡村振兴战略顺应国家发展国情的多维贫困测量模型:本文应用多维贫困理论,结合洋溪镇贫困现实,建立了适合该地区贫困现实的多维贫困评估模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1.1.2 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实际出发
数据收集上,自己设计调查表,入户调查访谈,不断通过理论分析,结合调查,发现问题,提出建议。问题、数据、建议都来源于现实,解决了现实问题。
本课题小组采用“理论研究——指标体系的建立——预调查——实地调研——指标降维——指标权重的确定——多维度贫困程度测度——扶贫成效评估——结论建议”的思路方法来开展研究。
首先在理论层面研究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两个战略政策,确定扶贫成效评估的切入点以及方向并初步构建预选指标体系和模型。
与此同时,本课题小组在江西省万安县潞田镇寨下村、九江市华林镇共同村、瑞金市沙洲坝镇沙洲坝村、瑞金市云石山乡丰垅村、河南省永城市陈集镇陈集村、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开展预调查,收集样本以及各种所需数据,将实地调研反馈到指标与模型建立的工作中,进行指标的筛选和模型的预模拟及调整,两方面工作相互调整、适应。
然后展开在吉安市安福县洋溪镇大规模实地调研,获取268户贫困户2014—201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主要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计算多维度贫困测度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主观权重,采用熵值法计算多维度贫困测度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客观权重。采用熵值法与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获得最终权重。
采用基于马氏距离的TOPSIS综合评价模型,获得各贫困户的贫困度和各村的2014—2018年贫困程度以及每年的扶贫成效分析。最后采用MPI模型计算各个指标维度对于贫困的贡献率,进而对扶贫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的建议。
本次研究主要目的是从乡村振兴这个视角下分析致贫根本原因,从而因地制宜提出扶贫创新政策建议。具体思路及落实情况如下:
2.2.1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多维度贫困程度测度
为评估多维度扶贫成效,必须先进行多维度贫困程度测度。首先,以贫困户为基本单位,度量各个贫困户的贫困程度。接着,通过求取各个村的贫困户贫困程度的平均值,得到各个贫困村的贫困程度。最后计算各村的贫困程度的减少量,得到各村的扶贫成效值。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多维度贫困程度测度,实现贫困户、贫困村的多维度贫困精准识别,为扶贫成效评估打下坚实的基础。
2.2.2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多维度扶贫成效评估模型建立
根据对以往的有关扶贫成效的文献和相关资料的阅读,本课题小组发现现存的评估方法具有评估指标角度过少、考核标准单一等不足。因此基于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将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一级评价指标,结合现今理论和政策,筛选出24个二级指标,提出一个更加全面完整的贫困评估模型。
2.2.3 全时段、多维度度量扶贫成效
经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和向有关研究方向的专家请教,本课题小组参考了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五个维度,并经过对指标进行谨慎的筛选后,建立了基于马氏距离的TOPSIS的多维度动态的扶贫效果检测模型。这种模型,不仅仅是以某一个固定的数或线来对扶贫的效果进行评估,而是从长期进行更加合理和准确的全时段、多维度动态的考量。
由上面的论述知道,现有的贫困评判标准无法对扶贫的真实成效有着精准的评估,不利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而采用新模型下的综合指标评估体系能够更为全面而精准地反映贫困的真实情况。通过模型计算2014—2018年九个贫困村的多维贫困综合得分,一方面可以考察这九个贫困村在这五年间的多维贫困演变趋势,另一方面,通过计算各村贫困程度的变化值,可以考察这五年间九个村的扶贫成效。
2014—2018年,九个贫困村的平均多维贫困综合得分从0.722下降0.599,总体下降比率为17%,表明四年间这几个贫困村的贫困状况呈现缓和趋势,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其中,贫困村的平均得分从0.758下降到0.660,总体下降比率为12.9%,非贫困村的平均得分0.703从下降到0.650,总体下降比率为19%,这说明扶贫工作在非贫困村的成效要好于贫困村。也侧面反映出非贫困村的扶贫难度低于贫困村,贫困村复贫的风险也比非贫困村高。因此,政府应在扶贫资金、扶贫工作队伍精力等方面向贫困村倾斜,从而统筹兼顾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扶贫工作。
此外,我们还可以算出各指标维度的贫困度5年间的平均增长率,以此作为扶贫成效度量指标(部分缺失数据已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补漏),而采用过去的指标,仅仅依据收入的高低作为评判标准,同时也难以度量村落扶贫工作在收入之外指标上的进步,对于趋势的分析精准度远远不如我们的模型。采用TOPSIS方法分析扶贫效果的分析。
结果显示,洋溪镇这五年间产业兴旺维度的扶贫效果最好,这正好符合国家政策事实。实地调研得知,安福县通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农业结构调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发展井冈蜜柚、绿色水稻、高产油茶、有机蔬菜、烤烟、龙脑樟、特色竹木、特色中药材等八大富民产业,选择2~3个富民产业作为扶贫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切实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产业脱贫,因而产业兴旺维度的扶贫效果显著。
依据数据分析,发现洋溪镇贫困发生率最高的维度是教育程度,为29.8%。因此,教育致贫致贫是该镇多数村落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农业劳动生产率、医疗、生活等方面也依然值得被关注。扶贫应该从娃娃抓起,防止“贫二代”的出现,对于教育应该予以重视。根据我们的调研和观察,贫困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由于农村教育资源匮乏;二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发达城市的转移导致了部分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低下;三是由于部分农村家庭家长观念落后,读书无用论根深蒂固。
4.2.1 建立长效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首先要建立面向农村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洋溪镇中,贫困人口中有相当一部份是伤残病贫困人员,他们无劳动能力,通过扶贫开发很难脱贫,只有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其次,有关部门要增加在洋溪镇的公共卫生支出,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防止农户因病返贫和因贫失医。
4.2.2 夯实产业扶贫机制
发展产业是带领贫困户走出困境的最根本办法,没有产业发展的扶贫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洋溪镇要根据当地的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优势产业,进而提高农业现代化,增加就业增加收入。洋溪镇店背村的烟草农业示范基地的建立,是成功的范例,值得推广与发扬。在店背村,政府投资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面积近1500亩,投入达2000多万元;先后实施了牌头村、田里村等烟水配套工程,每个工程投入都在300多万元以上。烟农土地产出亩均增收3000元左右,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5~20万元不等,镇财政年收入近300余万元,烤烟产业真正成为了富民、富村、富镇的产业。村内农户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精神面貌日新月异。这离不开村内特色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想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的发展。